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張宗永:中港融合與矛盾聯想




那天因公事前往海港城,重回了 闊別多時的廣東道,我對這些世界租金最昂貴的地段已經愈來愈陌生了,這裏90%的商店和我都扯不上關係;忘了何時踏足過珠寶店,上一次購買五位數的手表已 經是10多年前的事,自從脫離收糧單的日子,連西裝這見客的道具也很少幫襯,更重要的是近年的洋服裁剪,沒有劉華的身裁,很難穿得好看。趕路時經過早些時 候鬧得火熱的D&G店,令我聯想到中港矛盾。

人才融合 大勢所趨

中港矛盾,這說法其實有點政治不正確,因為港根本就是中的一部分,且約定俗成,在上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時,已經開始醞釀,發展到近期的D&G事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北大教授孔慶東的言論,乃至最近西環治港的陰影、候任特首辦聘用非香港永久居民等等。

中港人才融合是大趨勢,愈來愈多內地精英在香港工作,有些選擇在獅子山下安居立命,有些則是過客。這些精英如果學生時代是模範生,被邀請加入共青團 絕不出奇。候任特首因利成便,為短短3個月的臨時工聘用有共青團背景的陳冉是可以理解的。同樣的事件,之前有嶺南大學學生會換屆時,其中一個候選內閣成員 被發現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該候選內閣最終自行解散。無獨有偶,中文大學今屆的候選內閣中也有4名內地畢業生曾經是共青團成員。早前區議會選舉亦因為有前新 華社員工參加,並成功勝出而惹來關注。

不同背景的人,對中港矛盾有不同的體驗。調查顯示,香港人的排外情緒,在低收入的階層中,比較普遍,可能他們直接面對廉價外勞的競爭,再加上覺得社會福利被攤薄;反之,商界和高收入階層,享受中國開放帶來的商機之餘,自然沒有那麼多怨氣。

反共情緒只能撫 不能打

我也曾經和不同背景、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家當的大陸朋友閒談;談到香港市民爭取民主,他們的反應往往是:大家都是中國人,你們享有的已經是我們今天 發夢也得不到,為什麼你們還要這麼吵嚷呢?我以前總是帶點歉意,無言以對,但今天因為香港出了這一次混帳選舉,令我明白香港人要爭取的不止是為了自己,也 是為了下世代的中國人。

上世紀80年代中,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鬧得滿城風雨,《明報月刊》一期封面畫了一箱貨物,外面貼了一張「小心輕放」標語。候任特首標榜強勢領導, 但碰上香港人的敏感神經,縱使香港庫房多的是錢,北京政府手裏多的是恩惠,要買小市民的票並不難,抗共情緒卻只能安撫,不能打壓。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選舉最大的輸家不是唐英年,而是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