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星期四

張倩燁: 緬甸選舉擧示中國昂山素姬改革路徑突破




昂山素姬當選國會議員,她領導的民盟在補選中大勝,展現她與軍方博弈的智慧,象徵緬甸民主的突破。緬甸的民主改革也啟示中國,最重要的是掌權者的改革決心與善意,幕後默許改革的軍頭丹瑞,被視為鄧小平,而在台前的總統登盛,則為視為趙紫陽。緬甸這半年來的發展令人驚艷,包括部分網站解禁、允許和平示威、釋放政治犯、電視播放昂山素姬競選演說、邀請中國及西方觀察員觀察選舉。

七十六歲的緬甸女人Maung Mya在投下選票後顯得很激動,「每當我提起昂山素姬的名字,都有想哭的衝動」,面對美國記者的採訪時,她這樣表述自己的心情:「能為她的政黨投票的感覺真好——只有昂山素姬夫人能把我們從極度貧困中拯救出來。」

四月一日,對近三千萬擁有選民資格的緬甸人來說,像是一個節日——緬甸舉行議會補選,共有來自十七個政黨的一百五十名候選人以及七名獨立候選人競選三十七個聯邦議會人民院議席、六個民族院議席和兩個省邦議席。尤為特別的是,這是緬甸選民在二十二年裏,第一次有機會投票給昂山素姬,以及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

乘著由日本進口的二手汽車經過仰光市內稍顯富庶的小區,司機或許會告訴你,住在這裏的有錢人,很多來自中國和印度。緬甸,這個同處亞洲、向中國經濟騰飛投來艷羨目光的鄰國,「這個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這個軍管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這個文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四月一日這一天,讓中國人扎實地羡慕了一回。

「一人一票,我們什揦時候才能有?」、「物質落後是暫時的,思想貧弱則讓人看不到希望」……在用戶活躍的中國微博平台上,圍觀並轉發著緬甸補選消息的中國網民,留下這樣的感慨。更戲劇的是,就在這個貧窮的鄰國一人一票進行議會補選的當天,中國大陸的幾億網民正在經受一場懲罰:新浪與騰訊兩大微博平台被令暫時關閉評論功能。

如果說言論自由是一個社會健康的前提,那揦緬甸無疑比中國幸運。傳說,在緬甸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段子:一個緬甸人跑去相鄰的泰國看牙醫,泰國牙醫問這位患者:「你們國家就沒有牙醫嗎?」患者答道:「有的,問題是,在緬甸,張開你的口是不被允許的。」過往緬甸的民主狀況與言論自由從中可見一斑。

但這一切在最近兩年裏改頭換面。就在這次選舉前不久,緬甸主管新聞宣傳的部長覺山表示,緬甸正在修改新聞法,新法將取消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新聞審查制度,保證所有媒體有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修改後的新聞法有望在年內通過。

在這條新聞下,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律師協會會長韓德雲評論道,制訂和頒布新聞法,雖不代表媒體從此便有了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但至少表明新聞自由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不可迴避的主流意識。從這點看,沒有新聞法也尚未準備制訂新聞法的中國和緬甸的區別是明顯的。

而一位媒體從業者則表示「羡慕」:「一九八七年我們就有了《新聞法》草案,討論了二十五年,也沒見出台。」

近三十年來,通過改革向民主制度轉型的國家與地區中,俄羅斯與台灣的道路頗受中國觀察者矚目,在民間對「改革」並不信心十足的氣氛裏,有關改革道路的討論也常以這些先例為參照系。在長期關注緬甸的學者與媒體人中間流傳著幾個不同版本的比喻:「蘇聯版」將緬甸總統登盛比作倡導民主化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台灣版」中,前軍頭丹瑞被比作為台灣解嚴的蔣經國,登盛則是「民主之父」李登輝;最貼近中國讀者的,是「大陸版」:丹瑞是緬甸的鄧小平,登盛則是站在台前、主導改革的趙紫陽。

被演繹出的泷多版本的緬甸人事安排,透露了許多中國觀察者的心思:希望從緬甸的改革中尋找可讓中國借鏡的改革經驗,首當其衝的,當是掌權者的改革決心與善意。

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日,緬甸新政府上台一週年,在此前首次接受外國媒體《華盛頓郵報》採訪時,總統登盛明確表示,「我們已經走上了民主的正確道路,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儘管總統的回答聽起來決心明確,但在緬甸,仍有相當一部分民泷認為,丹瑞仍對國家施加影響,並且「躲在一個不知哪裏的角落」。長期關注東南亞地區的媒體人、學者尹鴻偉曾撰文稱,丹瑞雖在表面上退出政治舞台,卻一直在幕後通過「國家最高委員會」掌控時局的變化。該委員會成員包括丹瑞、貌埃、登盛等。

丹瑞是幕後推手?

丹瑞被認為是官方主導改革的幕後推手,有幾種解釋:一是認為丹瑞受到中東地區「阿拉伯之春」的擧示,認清改革是天下大勢;二是從他的個人因素分析,丹瑞曾表示,不做國家的罪人、民族的罪人、歷史的罪人;第三種分析則有些超現實,認為丹瑞信奉佛教,對早年的暴力鎮壓心有不安,希望能通過改革求得內心的安寧。

無論出於哪種原因,緬甸的將軍們最終還是脫下了軍服,換上西裝,釋放政治犯、解禁媒體與互聯網、允許流亡人士回國……過去一年多的政策總體上是朝著開放的方向前進的。

在二零一零年的全國多黨制議會選舉中,民盟宣布拒絕政黨登記,抵制大選,因當時的憲法規定與外國人通婚者沒有參選資格,事實上堵住了昂山素姬重返政壇的道路。二零一一年,緬甸修改政黨登記法,為昂山素姬重新具備參選資格鋪平道路,用總統登盛的話來說,「這是我們的計劃」。

對緬甸現政府來說,這是一場計劃好的選舉;對昂山素姬來說,這是一次可以預見的勝利。在共計十五年的漫長軟禁期間,昂山素姬與她領導的民盟,經歷了苦難中的成長。許多受訪的民盟成員認為,無論是昂山素姬個人,還是民盟,都在現實的政治遊戲中學會了妥協,「如果對抗,什揦都無法達成」。

在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時,面對有關「政府主導的改革是具有誠意還是在演戲」這樣的問題,昂山素姬多次公開表示,相信登盛總統的改革誠意,並且不認為丹瑞仍在實際掌權,這對消除國內外對緬甸改革道路上的憂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與二零一零年抵制大選的行動相比,兩年後的昂山素姬面對選舉的態度,更加「有理,有利,有節」。在選前最後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昂山素姬向媒體表示,這並不是一次自由、公平的選舉:民盟的一位候選人曾遭遇人身攻擊、已故者出現在選民名單中、候選人遭到威脅、選舉材料被破壞、政府官員慫恿違規行為等。

但她仍然決定將參選進行到底,「這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人民想要我們做的事」,她認為參選能夠提高緬甸民泷的民主意識,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政治變革中來,「我們將緬甸人民不斷增長的政治意識看做我們最大的成就」。

在緬甸,昂山素姬被支持她的國民稱為「女兒」和「母親」,這位年近六十七歲的「亞洲最美麗的女人」在中國也贏得了讚譽,一位社會公益工作者甚至公開表示,若有來世,願娶昂山素姬為妻。

在中國民主人士向昂山素姬的集體禮讚中,一位普通網民感性地評價道:「更該致敬的是那些推動改革和力挺昂山素姬的民泷。昂山素姬將是美麗的花朵,而他們則是看不到的根。」

在幾個月前的採訪中,許多仰光居民對亞洲週刊表示,他們對昂山素姬重新步入政壇感到興奮,但同時也擔憂歷史會重演,國內複雜的民族矛盾未必能徹底和解,以及中國對緬甸民主進程會有微妙影響。

前往緬甸採訪此次大選的上海《東方早報》記者石毅在微博中寫道:「沒有一個緬甸人敢說現在緬甸就真的走向開放了,體會過黑暗的人才知道黎明不易,轉瞬即逝。」

在緬甸這樣一個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甚至大學曾被粗暴關閉、教育一度中斷的國家,很難想像在面對政府與民主力量之間的博弈時,民泷會有如此冷靜的分析與判斷。

上網自由勝中國

與典型獨裁國家對民泷實行資訊封鎖不同的是,在仰光,普通居民的家中可以收看日本NHK、半島電視、CNN、鳳凰衛視以及一些泰國電視頻道。與中國相比,緬甸的網絡速度很慢,但自從開放國外網站後,《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國外新聞網站以及Facebook等社交網站都可以自由登錄,資訊的到達程度是中國大陸現階段無法企及的。在緬甸採訪時,偶爾會聽到居民談論電視中看到的北韓、埃及或利比亞新聞。若二零一一年的「阿拉伯之春」真正促使緬甸當局反思國家前途,那揦這些被中國一些官員視為「敵對勢力」、「境外反動媒體」的新聞頻道和網站,則在緬甸變革中扮演了重要的擧蒙角色。

從歷史視角來看,緬甸也不是一個從來沒有與民主制度親密接觸過的國家。一位華裔緬籍商人告訴亞洲週刊,在一九六二年軍政府掌權之前,緬甸是曾經實行過民主制度的,也就是說,在並不算太遠的政治記憶中,緬甸人還沒有忘記選票的力量。

緬甸民眾民主信仰堅定

更令人感動的是緬甸民泷對民主抱持的堅定信仰。儘管此次補選只產生四十五個議席,還不到全部六百四十四個議席的十分之一,在議會中發揮的力量有限,選民們還是做出了努力:出現在投票站。

緬甸改革的動力同時來自外部的壓力。此次議會補選,緬甸官方邀請了來自包括中國與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內的一百五十九名觀察員監督選舉,並在選前向外國記者發放採訪簽證,歡迎「境外勢力」。總統登盛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多次提到「制裁」(sanction)這一辭彙:「制裁劍指我們的政府,但實際上,它傷害了我們的人民的利益」、「美國與歐盟仍對我們國家進行經濟制裁,到現在已近二十年,我希望看到他們能夠放寬,並最終取消制裁」、「如果你願意看到我們國家民主繁榮,你應該採取必要行動,通過放寬施加在緬甸的制裁來鼓勵民主」。

選舉結束後不久,民盟就宣布,昂山素姬已經勝利當選,民盟也贏得多個議席。四月三日,東盟首先發出回應,呼籲「國際社會放寬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以利於緬甸人民能夠享受實現追求和平、民族和解、民主與國家發展的更好機會」。緬甸議會補選的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初步認可。

緬甸大選當天,正在翻譯昂山素姬著作的知名媒體人閭丘露薇在微博上說:「要向緬甸人們致敬,四十年代反殖,八十年代民主運動,都是從大學生開始。」

一九八八年發生在緬甸的那一場流血的革命雖然最終失敗,卻在幾代人心中種下了反抗的火種,並成就了昂山素姬的民族母親地位。如今,重返民主的緬甸人也沒有忘記鄰國中國。

「我知道一九八九年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的事情」,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年逾七旬的民盟行政官員U HLA MIN說,「天安門」三個字的發音格外認真緩慢。U HLA MIN曾在緬甸的民主抗爭中入獄多年,當被問到對中國的民主進程的看法時,身為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反對黨一員的他反問記者:中國有可能在一黨制的前提下走上民主道路嗎?

中國政治改革不如緬甸

在經歷了二十幾年的漫長歲月後,中國與緬甸又一次在平行的時空裏相遇。三月,中國再次熱議「改革」話題。

三月十四日,在任期內最後一次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神情莊重地面對全球媒體說道:「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在溫家寶發表這段講話前幾個小時,人大剛剛通過了包括備受爭議的「七十三條」在內的刑訴法修正案。

對此,中國資深媒體人、《南方都市報》與《新京報》的創辦者程益中認為,改革雖然很需要人民的覺醒,但不能以人民的不覺醒為理由拖延甚至阻撓改革,而應該因此強調改革的刻不容緩,增強改革的緊迫感。這當中最重要,也應最優先解決的事項是,真正落實和捍衛憲法賦予公民的言論自由,這是求解中國問題的頭把鑰匙。事實上,人民的覺醒從來就不是難事,只要當局願意並且不壓制。

而中國著名法學家、前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于浩成則更為直接了當地表示,溫家寶應向緬甸總統登盛學習,「言行一致,說到做到」。

與北京遙相呼應的是,就在同一天,緬甸官方媒體破天荒播出了反對派昂山素姬的競選演說視頻,隨後,這段視頻在YOUTUBE上迅速流傳。在競選視頻中,昂山素姬一如既往地用她寧靜的語氣傳遞著這樣的資訊:要求修改憲法,取消軍方自動獲得議會四分之一議席的制度;全面允許新聞自由;要改變壓制人民的法律,令國家變得更民主。

龍克廉: 昂山素姬大勝緬甸軍方緊繃 

緬甸政府希望利用昂山素姬進入國會,對西方國家施加解除制裁的壓力;而昂山素姬的目標放在二零一五年大選。緬甸軍方真正「頭腦」丹瑞幕後操縱,如有差錯,登盛將一個被犧牲。

緬甸「民主象徵」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在四月一日舉行的議會補選中大獲全勝,緬甸選舉委員會三日晚間通過國家電視台與電台宣布,民盟共贏得四十三席,分別是「人民院(下議院)」三十七席、「民族院(上議院)」四席,以及省邦議會兩席。

民盟此次共推出四十四名參選人,昂山素姬本人在仰光考木區以百分之八十五的高票擊退兩名對手。民盟唯一失利的選區是北部撣邦臘戌選區。

這次投票之前,沒有人懷疑民盟可以勝選,只不過大多數的分析,都認為民盟可以贏得三十到三十五席之間,沒料到最後是幾乎全上。

根據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的資料,這次共有十七個政黨的一百五十名候選人,以及七名獨立候選人參加補選。其中,執政的聯邦團結發展黨角逐所有四十五個席次,民盟原先亦推出四十五位候選人,但其中一名選前被判資格不符。

換句話說,聯邦團結發展黨此次是全軍覆沒,特別是首都內比都,基本上都是政府公務員,結果四席均被民盟奪去。這個超乎意料的好成績,已經給緬甸未來幾年的政治發展,帶來弔詭的變數。

通過這次補選,民盟取得國會大約百分之六的席次,雖然比例很小,不可能對國會議事產生有力的影響,但是它的勝利卻有很高的象徵意義,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住在仰光的分析家表示,民盟大勝,勢必會引起軍方緊張,「所以『民盟』要特別謹慎,逼到牆角的軍方,會做出什麼事,誰都不知道」。

一九九零年的那次大選,大家記憶猶新。當時緬甸軍政府以為勝券在握,哪裏曉得投票結果卻是民盟席捲了國會四百九十二席裏的三百九十二席。軍政府悍然不交出政權,反而多次長期軟禁昂山素姬,總計二十二年間,昂山素姬前後遭軟禁近十五年,成為全球最知名的民主鬥士。

這次的國會補選當然無法跟大選相比擬。但是下次大選距今也僅只三年而已,按照民盟這次所顯出來的氣勢,很可能複製甚至超過一九九零年的成績,到時就將變天。

但是,現在隱身緬甸政壇背後的軍方,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嗎?

緬甸是否真的有誠意走向民主,恐怕不能單單從它舉行這次補選的舉動來看,而是要檢視它為什麼要舉行這次補選?以及在之前的所有安排。

首先,緬甸如果真心走向民主,最好的表達誠意機會,其實是二零一零年十一月的那次大選。就緬甸而言,那是一次具有分水嶺意義的大選,因為自始統治緬甸長達五十餘年的軍政府就結束而由文人政府接手。

但是在那個大選之前,當時的軍政府作足了所有的防範動作,譬如在選舉法中訂下政黨必須開革有刑案紀錄黨員的「昂山素姬條款」。民盟在拒絕開革黨魁的情況下,因無法重新登記而喪失政黨資格,更遑論參選。

那次大選,軍政府的卵翼、領導層都是軍人換穿西裝者的聯邦團結發展黨大獲全勝,再加上軍方的百分之二十五保障名額,一舉囊括了國會中百分之八十四的席次。

當時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大將的心腹、曾任總理的登盛也「奉命」脫下軍服,搖身一變為總統,組成了以前軍政府要員為班底的文人政府。

政府成民主急先鋒?

這個政府,去年三月上任之後,突然像川劇變臉絕活一樣,一夕之間變成了民主急先鋒,拋出一個接一個讓人目不暇給的改革措施,還劍及履及立刻修改了「昂山素姬條款」,讓素姬及民盟當場敗部復活,可以參加國會補選。

那麼,軍政府前年為什麼想方設法阻止素姬及其政黨參選?

因為,如果當時讓素姬參選,軍政府很可能會像一九九零年那次潰不成軍。

那麼,現在的文人政府為什麼又想方設法地讓素姬參選?

因為,軍政府所安排的政府、國會都已到位,甚至首都都已遷到戰略地位遠優於仰光的內比都,而這次所釋出的席位不過四十八席,還佔不到國會席次總數的百分之七,就算是全部被民盟拿去,也不會造成任何有意義的威脅。

事實上,緬甸政府並不在意民盟可以奪下多少席,他們只要確保昂山素姬勝選,就達到目的了。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最具指標意義的昂山素姬進入國會,甚至進入政府,然後轉而對西方國家施加解除制裁的壓力。就這層意義來說,他們實際上是在利用甚至企圖收編昂山素姬。

昂山素姬當然不會不清楚其中的奧妙。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經過被排擠在政治之外整整二十四年,她顯然明白如果再不參與,恐怕就永遠再沒機會,而且,她的目標是放在二零一五年的大選。

因此,緬甸政府的目標是在眼前,昂山素姬的目標是在未來,這個差異,讓雙方有機會同台演出。

登盛去年八月十九日破天荒以總統身份在內比都與昂山素姬會面,會場還刻意布置懸掛素姬父親、緬甸獨立英雄昂山將軍的畫像,極盡討好之能事。雖然至今為止,兩人對究竟談了什麼事,一直諱莫如深。登盛究竟是作了承諾?還是對昂山素姬提出警訊?

總之,這個會面對昂山素姬改變一向強硬的態度,絕對有直接的關係。登盛的首席政治顧問柯柯良事後就說,登盛與昂山素姬的會面,對國家未來走向及和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朝野各派都要攜手合作,共創未來。因此據之推論登盛是對昂山素姬提出了一個她「無法拒絕的建議」,應該合乎邏輯。

昂山不會被收編入閣

但是素姬獲選後也應該不會接受收編入閣。這點,她在選前已經表明立場,「我不會放棄經過努力才獲得的國會席位」。對素姬而言,這當然也是唯一可選擇的路,否則她先前的堅持,都會化為烏有,在廣大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會大幅滑落。

昂山素姬顯然會努力於帶領民盟像一九九零年那樣,希望在二零一五年贏得大選,甚至贏得政權。只不過,軍方會這樣就放手嗎?

一九九零年時,軍方也以為勝券在握,結果大輸。輸了之後悍然不交出政權,反而前後將素姬軟禁達十五年之久。

歷史可能重演嗎?這點,連素姬本人都沒把握。不久之前,她才公開表示,「現在很多人認為緬甸走向民主後就不可能逆轉,其實不是這樣的」。昂山素姬的這個顧慮,也具體呈現在她的勝選演講中,她呼籲支持者不要有傷害對手的行動或言論,以免不必要地激怒對方。

現在大家都驚艷於緬甸的「突變」,但很少有人去深入發掘為何一個幾十年來專制獨裁的政權,會在一夕之間「立地成佛」。

換句話說,在外部壓力並未增強,內部相對穩定,本身力量又最強大的時刻,為什麼他突然「讓步」了?為什麼明明只是脫下軍裝而換穿西裝,卻突然連腦袋都換了?

這不奇怪嗎?這不正是大家都感到驚艷、驚訝的原因嗎?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緬甸的「變」,卻忽略了它實際上還有些「不變」。

舉例而言,這次緬甸為了要宣傳國會補選的這場大戲。破天荒邀請國際觀察員,也破天荒讓國際媒體申請採訪,但是台北《中國時報》駐東南亞特派員梁東屏跟所有其他記者一樣,通過同樣的手續、管道在緬甸駐泰國大使館申請簽證,最終卻未獲得發給。

梁東屏說,「我好幾個星期前就送出申請,結果後來所知道的同業都拿到了,一直到上月三十日,終於被告知沒希望」。梁東屏表示,大使館方面並未說明原因,只是告知內比都方面已經截止作業。

梁東屏曾於二零零七年九月以遊客身份進入當時不准媒體入境的緬甸,採訪後來遭血腥鎮壓的「袈裟革命」,他當時以「陳鎮功」的化名報道,也是那段期間中在仰光的唯一華文記者。

台灣記者被拒簽證

但從那次以後,他就再也進不了緬甸了。他說,「我不能猜測是否有黑名單,但是每次遞件申請簽證,他們連收都不收,直接退回。這次收了,我也以為沒問題,因為他們(緬甸)要宣傳嘛,但還是沒拿到」。

另外,位於曼谷、公信力很高的「亞洲自由選舉網路」負責人頌斯利帶著兩名選舉監察專家,大概在三個星期前進入緬甸,結果在選舉前幾天形跡敗露,在下榻旅館裏被盤問了一個多小時,然後由緬方移民局官員直接押到機場驅逐出境。

實際上,緬甸的這次補選,除了是「作球」讓昂山素姬上台配合演出之外,很大程度上恐怕也是要測試民盟的實力。

如今民盟不但秋風掃落葉,連原本以為固若金湯的內比都都失守,能不讓仍然牢牢掌握緬甸大權的軍方膽戰心驚嗎?仰光方面的評論家就指出,這次的投票當然是聯邦團結發展黨的一大挫敗,這個結果,很容易導致民主力量和軍方掌控力量的衝突。

以民盟在國會所掌握的席次,所能發揮的力量微乎其微。對於昂山素姬口口聲聲要修改規定軍方在國會佔有百分之二十五保障名額的條款,軍方也大可高枕無憂。

然而,即將來臨的二零一五年大選,卻不是他們可以掉以輕心的事。他們顯然不會讓舊事重演。

更讓人忐忑不安的是,緬甸軍方真正的「頭腦」、前最高領導人丹瑞大將,自從二零一一年四月間「被傳退休」之後就人間蒸發,不知所終。

丹瑞真正退休,不管事了嗎?其實在最近整個緬甸「民主化」的過程裏,丹瑞完全無聲無息,才更啟人疑竇。一位住在仰光的緬甸評論員就表示,「到時萬一有什麼差錯,登盛將會是第一個被犧牲掉的人」。


邱立本: 政治灰姑娘華麗轉身

昂山素姬的政治灰姑娘角色,演出了民主的華麗轉身。她的玻璃鞋子閃閃發光,吸引千萬民心。

緬甸是這麼遠,那麼近。這個人口六千萬的國家的一場選舉,卻在中國民間掀起了一陣風潮,從微博到網站,都有停不了的報道與聯想。緬甸可以,為何中國不可以?成為不斷被提出來的問題。

這也因為緬甸正從專制走向開放與民主。曾經淪為階下囚的昂山素姬,如今登上了國會的殿堂,接受萬民的歡呼,舉世歡騰。這代表了一個勝利的轉型,一個路徑的突破,一個最新的灰姑娘的故事。

對,已經六十七歲的昂山素姬,卻是殘酷政治叢林中的灰姑娘。她不是被深情的王子所追求,而是被熱情的群眾所擁戴。她在厄運中所遺留下來的玻璃鞋子,就是那雙踩著民主道路的鞋子,千迴百轉,尋尋覓覓,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終於引領全國人民走向理想的國度。

而關鍵是博弈的智慧。昂山素姬在軟禁的歲月中,不改其志,也不放棄與軍頭接觸與和解的機會。她知道民間在壓抑中所積累的巨大能量,如細水長流,如那彎彎的河流,看似已經平靜,卻是暗流洶湧,她只是不斷在築起那感情的堤壩,收放自如,在適當的時機,就可以讓民主的洪流迸發,沖走那些專制的束縛。

緬甸的改革路徑,其實在於和風細雨的探索,而不是零和模式的你死我活。昂山素姬自己受苦多年,但她沒有在歷史轉彎的時刻,蛻變為一位復仇女神,要追償政治的血債。恰恰相反,她呼籲支持者向前看,要為大局著想,不要陷入冤冤相報的深淵中,而是要馳騁在希望的草原上,策馬揚鞭,邁向民主自由、繁榮昌盛的雙贏局面。

這也為中國的改革道路樹立了好榜樣,不要陷進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格局中,而是要將路線的矛盾與利益的衝突,放進一個新的制度的建設中,用訴諸公意的方式,凝聚民間的力量,達到社會的和諧與國家的統一。

事實上,中國近年都一直期望用一種「協商的民主」,來代替生硬式的多數決。這也許是儒家式的「圓融」,而不是古希臘式的民主。日本政治所重視的「共識」,也源於此圓融之道,要在內部的協商妥協中,將矛盾化解於無形,而不是各走極端,將彼此的裂痕,變成了難以撫平的傷痕。

因而緬甸的民主進程,就不僅是選舉的勝利,而是政治智慧的勝利。昂山素姬的政治灰姑娘角色,演出了民主的華麗轉身。她的玻璃鞋子,雖然丟在政治的曠野已久,但卻依然閃閃發光,吸引了千萬民心。民主不是神話,而是美麗魅力的較量。進入了老年的昂山素姬,卻開啟了青春的理想之門,也釋放了民主盒子的無數精靈,讓千千萬萬的昂山素姬,擁抱緬甸最新的夢境。

緬甸的今天可以,中國的明天也一定可以。中國千千萬萬的昂山素姬就在微博和互聯網上。現代的通訊工具成為中國夢想的載體,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緬甸的民主勝利,也是中國最新的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