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梁政府班底 中央西環有人選 林瑞麟或留任政務司長



【本報訊】候任特首梁振英結束訪京之行,要務是盡快籌組下屆政府班底,有建制派人士透露,政務司司長林瑞麟獲北京及中聯辦支持,極大機會獲留任;至於梁有意設立的資訊及科技局與文化局,業界盛傳親中聯辦的麥鄧碧儀及馬逢國任局長呼聲最高。有政界人士分析,一旦林瑞麟續任政務司司長,對梁提升民望沒有幫助,進一步強化梁班子為「地獄班底」的觀感。

梁振英於周四在北京談及與領導人討論組班問題時,提及人選要與政府有共同理念、對公職有承擔,但未有提及要有高民望;有建制派人士透露,梁不再提高民望要求,因為北京及中聯辦希望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可以留任,梁恐怕難以拒絕中央要求,「因為中央已有壓力畀佢(梁振英),要畀林瑞麟做」。

該建制派人士指出,林瑞麟留任的好處,是民意比「三低」的梁振英更低,「起碼都叫做有個人墊低,唔會功高蓋主」;此外也有意見認為,林瑞麟得到公務員支持,留任有助公務員穩定軍心,不過若林瑞麟留任,梁振英希望挽留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極可能因未能出任政務司司長而離開政府。

林瑞麟 
馬逢國
麥鄧碧儀

麥鄧碧儀掌資訊局

除了林瑞麟外,據知梁振英競選時承諾設立的資訊及科技局與文化局,也可能由中聯辦支持的人選出任。有資訊科技界人士透露,業界盛傳資訊及科技局局長會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出任。該業界人士指出,麥太曾任電腦學會會長,一直與中聯辦關係良好,上屆立法會選舉中,麥鄧碧儀更在關鍵時刻支持獲中聯辦力挺的譚偉豪,助他擊敗泛民候選人莫乃光奪取資訊科技界席位。
至於馬逢國更加是傳統左派人士,他所屬新論壇也是在中聯辦支持下成立組織,馬逢國是挺梁振英選特首的支持者之一,政界人士稱若梁「投桃報李」,任命馬做文化局局長,他們並不感意外。
強化地獄班底觀感

有建制派人士指出,中聯辦所以能在梁班子內安插人馬,除了因「擁立有功」外,現屆政府官員中,不少人對加入梁振英政府均有保留,「唔叻嘅想做,叻嘅唔想做」,並以財政司司長人選為例,據知梁營有人游說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任,但被陳以財政司司長薪金遠低於金管局總裁為由婉拒,令梁營將游說目標指向現任司長曾俊華,「如果北京唔想政府變動太大,曾俊華最終有得留任都唔出奇」。
政界人士分析,若中央一意孤行要由林瑞麟續任政務司司長,不但對梁提升民望沒有幫助,甚至會進一步強化梁班子為「地獄班底」的觀感,「市民有幾唔鍾意林瑞麟,北京冇可能唔知,夾硬要佢留低的話,對任何人都冇好處」。

盛傳中央及中聯辦安插人選

林瑞麟 政務司司長
年齡: 57
學歷: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
現職:政務司司長
背景:
1978年加入政府為政務主任
2002年任政制事務局局長,成為最年輕問責官員
•凡事聽命中央,被稱林公公

馬逢國 文化局局長
年齡: 57
學歷: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畢業
現職:電影製作及發行人,曾出品電影《秋菊打官司》
背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新論壇召集人、藝發局前主席
1997-2004年任臨時立法會及立法會議員

麥鄧碧儀 資訊及科技局局長
年齡: 55
學歷:加拿大溫哥華社區學院
現職:生產力促進局總裁
背景:
•電腦學會前會長
•去年聯同民建聯成員組成 ICT動力當選資訊科技界選委


拆局: 組班受掣肘 施政舉步維艱

有官場中人指出,雖然梁振英當選後曾揚言要籌組一個有能力、高民望的班底,但梁明顯低估了組班難度之餘,也高估了自己的政治魅力,以及中央、中聯辦容許他組班的自主度,按目前形勢,梁極大可能要用大批中央及中聯辦安插人選,這些人未必得到市民及公務員認同,令他施政更舉步維艱。

官場人士普遍認為,梁振英低估現有建制精英及公務員對他的抗拒,「佢以為只要做咗特首,佢想留嘅人只要開聲就會留低,若果係私人機構可以咁諗,但係做到局長、高官就唔係咁諗法,佢信唔過你梁振英,話唔留就唔留,反正份退休金夠晒生活」。

梁手上的人不多

現時梁手上可用的人,除部份願意留任的司局長外,就是一班挺梁的政商界及學界中人,但不少官場人士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這些人不是「未夠班」,就是以往有政治污點,「(挺梁人土入面)唔係連諮詢委員會都未做過,就係羅范椒芬、李國章咁,未話要搵佢哋做,就已經好多人話唔接受,咁點搞呀」。目前梁最可能組班方向,就是由中央及中聯辦代勞安插人選,「好處係就算民意反對都好,因為有中央、西環支持,北京一定出手撐住」。


梁振英飯局允不秋後算賬

【本報訊】建制派前晚與候任特首梁振英的「大和解」飯局,仍有多名唐英年支持者以各種理由缺席,但有出席飯局的經濟動力召集人林健鋒表示,在飯局上得到梁振英親口承諾,不會對無支持他參選的人秋後算賬。

前晚飯局中坐在梁振英身旁的林健鋒昨表示,席間曾笑問梁振英會否秋後算賬,梁說不會對無支持他參選的人秋後算賬,並指:「呢個時代重邊會有秋後算賬。」林健鋒認為有關言論能釋除外界擔心,相信很多人心中的刺會自動甩掉。

缺席者各有解釋

飯局缺席者則各自解釋,被人拍到前晚在快餐店用膳的自由黨主席劉健儀解釋,前晚需要在立法會出席黨內會議至 9時,之後與黨員到附近快餐店吃飯,當時大和解飯局已結束,與梁振英並沒有嫌隙。

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被記者追問時輕鬆表示:「去唔到唔代表唔想和解,仲有大把時間,你哋思想太豐富,年輕人!」他又稱,梁振英至今仍未主動與他聯絡,相信對方正忙於籌組新政府,「但佢請我一定到」。

唐英年「家臣」、工業界立法會議員林大輝解釋,前晚因要主持會議未能出席飯局,「大和解飯局喺你哋揣測,大家毋須大驚小怪。」

組織大和解飯局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示,飯局由中聯辦背後組織的說法是「沒有智慧」,飯局上議員各抒己見,梁振英專心做筆記,逐一記下,飯局達到預期目的。

英治八卦:太子黨進駐下亞厘畢道

候任特首梁振英日前安排三名親信洪綺敏、馮英倫以及陳冉加入臨時特首辦,為他們日後進駐特首辦鋪路。這三名親信中,政界對洪綺敏、馮英倫認識較多,反而不太清楚陳冉背景,但據知陳冉是三人中後台最硬的人,她出任秘書長的香港華菁會,正是由一班海歸居港的「太子黨」組成,今次陳冉踩入下亞厘畢道,正好為這班「太子黨」開路,做好準備殺入添馬艦政府總部撈一官半職。

陳冉來自華菁會

華菁會成立日子其實非常短,在 2011 3月成立,初期會員只有 30多人,全部是在海外求學、在港工作的內地「青年才俊」,不過他們背景卻「非一般」,全因不少人是內地高幹的子弟,例如副主席陳晴父親是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副秘書長何思銳的父親,就是外交部前副部長何亞非,何與現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為舊同事,兩人曾同期派駐聯合國。
華菁會成立不足半年,已獲負責香港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接見,這樣破格待遇,可謂絕無僅有,也突顯了華菁會的特殊地位。梁振英在華菁會成立時,已與這個香港「太子黨」組織有密切關係,出任榮譽贊助人外,更積極支持華菁會會務。
有熟悉內地政界人士指出,以往阿爺或西環要捧的政界才俊,不是香港的愛國商人第二代,就是民建聯、工聯會內年輕人,可是這些人始終未成大器,而且並非中共「自己人」,現在中央捧了梁振英上台、「西環治港」、「黨員治港」已是公開秘密,王光亞早前提出香港要培養政治人材,而華菁會成員既是「太子黨」、又是留學海外海歸派,現在秘書長陳冉行出第一步,這班「太子黨」在梁治港期間,陸續滲入特區政府日子,近在眼前了。

 
壹號頭條: 攞名單上京 梁內閣雛形曝光

候任特首梁振英本週上京面聖,表面上是領委任狀,實際上是帶內閣名單上京,等待批示。本刊獲悉,人緣麻麻的 CY在選戰中惹上不少新仇,加上舊恨,致使組班困難重重,今次上京是傾五名骨幹成員。

五人名單雖不是內閣全貌,但卻顯現 CY建軍班底, CY希望以此為骨幹,再找其他閣員,重回九七董家班的強悍歲月。


本刊獲悉,骨幹成員名單只有一司、一局和三個行會成員名字。打頭陣是跟 CY一樣「人緣差但能力高」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 CY今次上京是向北大人提出請林鄭當新政府的政務司司長。五月便五十五歲的林鄭月娥,其實年初時暗示自己「差唔多夠鐘」,欲退休到英國一家團聚,陪伴在當地生活的老公及兩名兒子。
林鄭同 CY由復建居屋到開發邊境禁區的土地政策,立場合拍,但年初 CY行情不高,林鄭的確萌生退意。「年頭唐英年做特首呼聲好高,佢同 Henry(唐)一向無偈傾,覺得唐做政務司司長完全廢,無做好司長應做 嘅協調工作,唐仲要經常高調維護新界僭建。」據政府中人透露。根據官員的申報資料,林鄭在港沒買物業,在蘇州有一獨立屋,但在英國劍橋卻擁有一獨立屋和一樓宇單位,似有長居打算。

細仔入學 留港搏殺

三月廿五日梁當選後,梁振英不但親自游說,還派出羅范椒芬及張震遠兩位跟林鄭合作過的人猛落嘴頭。除了梁營三顧草廬叫林鄭開始動心,她細仔今年九月考入劍橋,亦叫做放下這塊心頭大石,可留港搏殺。

「林鄭雖然好打得,逼下屬逼得好緊要,魔鬼一樣,不過佢好錫屋企人。○三年尾佢剛升做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事業如日方中,係 D8首長級;點知做咗半年都無,突然主動申請降到 D6級,調任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無非為去英國陪細仔讀書。」一名曾與她合作的政務官透露。

「林鄭大仔林節思自小好乖,但細仔約希就比較頑皮,學校成績麻麻。嗰段時間林鄭升職後太忙,細仔到十一、二歲出現行為問題,林鄭向同事呻過,一定要喺嗰段時間好好管教兒子,唔係越大越難教,於是降職去英國,送細仔去劍橋附近 嘅中學 The Leys School讀書。」該政務官說。林鄭鍾情劍橋,因為這裡不僅是她八二年政務官深造課程保送她讀書的地方,她當年亦在此邂逅讀數學的丈夫林兆波。林兆波在劍橋拿了博士學位,之後回中大當數學系副教授。○四年,林鄭降職減薪到英國陪仔,林兆波也放棄教職,一起赴英。

「林鄭去了英國兩年,督住細仔,又培養兩兄弟打乒乓球 嘅興趣。細仔成個人乖咗,仲有阿爸 嘅計數天分,去年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獲得殊榮,今年將入劍橋 Trinity學院讀數學,加埋一早讀劍橋 Magdalene學院 嘅大仔,林鄭好安樂。」該政務官說。本刊向林鄭查詢,她過去一週休假,辦公室則以私事為由拒絕回應。

榜上有名高永文

名單中的高官,除了林鄭,亦有高永文。早於九十年代末期,高因為參與專業聯盟活動北上訪問,與當時的領隊梁振英認識。特首選舉期間,高永文亦一直替梁拉票。梁振英希望他能接替周一嶽的食物及 衞生局局長一職,協助處理公私營服務失衡的問題,改善公立醫院病人輪候時間。曾任醫管局高層,高永文對醫療體系熟悉, 03年離職後做回骨科老本行,後來發生四川地震,他組織義工隊至今仍定期到四川協助治療截肢病人,深得國內醫療體系的官員認同及稱許。

繼續抽水

林鄭雖上位在望,但中途曾殺出攔路虎葉劉淑儀。葉劉趕在梁振英上京前,上週六突然到梁的辦公室商談事務,她雖不願透露會面內容,但本刊獲悉,當日爭不成特首的葉劉,今次又想爭她甚有興趣的政務司司長一職。

「葉劉講明唔肯跟林鄭,仲話『你叫我返去跟個妹妹?』當然有道理,葉太年紀大佢七年,做 AO資歷又多佢五年,葉太點會服林鄭?」梁振英身邊人士續說。葉劉淑儀在政府廿多年,現時當打的公務員事務局常秘黃鴻超、新聞處處長黃偉綸及保安局新局長大熱黎棟國,都是她一手栽培出來,由她擔任政務司司長,處理各部門協調及分工會較人緣差的林鄭月娥順手。

加上梁振英建議加設兩個副司長,還要新增資訊科技局及文化局,政策局由十二個變成十四個。高官一下子人數大增,但煲呔黨的財爺曾俊華要換,保安局長李少光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一個老一個病,又要走,林瑞麟雖然忠心,但民望低,易拖累 CY,可以揀的人其實不多,但梁振英跟林鄭在土地政策上同聲同氣,在「土改」行先的大前提下,梁會揀林鄭多過葉劉。

梁振英其實另有位置給葉劉,今次上京名單中,他欲把葉劉、身兼梁競選辦主席的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和前行會成員兼立法會議員陳智思,放入行政會議,不單要踢走裡面的煲呔黨,還要強化行會,回到九七董建華上任初期時,行會主導政策的日子。

熟悉梁振英的人士對本刊說, CY一直覺得現時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角色被動,政府在制定政策後才交由行會審議,連修改空間也沒有,有熟悉行會的人士向本刊披露,例如達數百億元的醫療融資政策,涉及醫療及保險兩大範疇,但政策方案出爐前才交予行會,行會熟悉相關政策的成員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硬着頭皮支持。因此梁希望成立強勢行會,非官守成員在政府醞釀早期便可參與,並且計劃回復第一屆政府時,行會有成員分管重要政策。

九七年董建華甫上任,將行會三名非官守成員分工:梁振英管房屋、譚耀宗管安老、梁錦松管教育。他們不僅可統領相關部門行事,甚至落手落腳,主導和推銷政策,權力和 瞓身程度直逼司、局長。香港人猶有餘悸的「八萬五」便是梁振英當年力推的政策;梁錦松則強推被形容為「血流成河」的教育改革,包括語文基準試、校本管理、縮班殺校,他硬把營商的方法放進學校,令教育界風聲鶴唳,至今仍遺害甚深;較好的只有安老事務,因為當日譚耀宗始終沒有定下什麼具體的安老政策。

CY找陳智思、張震遠及葉劉淑儀三人入行會,分管社福、房屋及保安 CY眼中三大政策。儘管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講明二十三條沒有立法時間表,但外界預料梁振英會在首屆五年任期內,再次啟動二十三條諮詢。葉劉熟悉保安事務,加上保安局局長大熱黎棟國又是她前下屬,找她強推二十三條以及其他惡法最合適。
知情人士亦對本刊說,找新民黨主席葉劉入行會亦可一箭雙鵰:「新民黨係一個有前景 嘅政黨,行會未來仍然要有政黨代表,加強接收民意,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係唔錯 嘅人選。」
至於基層關注的社福問題,就由四十七歲的陳智思揹上身。曾任行會成員和立法會議員的陳智思,當了七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現時任社聯「商界展關懷」督導委員會主席和樂施會副主席,對弱勢社群的需要有一定了解,例如少數族裔受教育機會不足,單親跨境家庭面對沉重壓力,基層市民向上流機會受阻等,曾提出商界在推動社會和諧扮演更大角色。

房屋政策囤重兵

最棘手又最迫切解決的房屋問題,則由深得 CY信賴的前競選辦主任張震遠負責。五十四歲的張震遠,與陳智思都是「公職王」,曾任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七年起任市區重建局主席至今五年,梁振英當選後張接受傳媒訪問,更大膽提出社會可考慮將市區重建土地撥作公屋用途。

「梁振英、林鄭月娥、張震遠呢個鐵三角,在房屋政策上理念比較相似,而且亦互相欣賞,林、張二人在市區重建上更合作無間, CY上場後同埋林、張三人肯定會大搞土地供應同房屋政策。」有政府高官向本刊說。盛傳 CY會在張震遠和陳智思二人中,揀一個擔任行會召集人。

CY上台大刀闊斧,中大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第一屆政府時行政會議部分非官守成員有政策分工,效果並不理想,「公務員團隊反彈很大,覺得政出多門,例如梁振英身兼房屋政策,但當時政府作出停建居屋的決定,就連房屋局局長黃星華都未知;公務員又覺得,行會成員唔熟悉現狀,但提出的建議要公務員執行,又要公務員直接面對民意,所以當時的制度令行會同公務員磨擦很大。」
梁強化行會,恐怕隨重蹈覆轍。


親梁智庫行運

梁振英上台,親梁的智庫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亦風生水起。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在 90年由安子介牽頭成立,是國務院港澳辦的智囊組織,除安子介外還包括梁振英、黃保欣、李國寶等七名理事。回歸前則轉趨低調,成員雖有不少挺唐,但骨幹成員是現時理事會主席為梁振英和挺梁的執委主席陳啟宗。

中心資金起初約一半是捐款,一半是研究收入,據 09年公開賬目,捐款收入為二百六十五萬元,研究收入約二百三十二萬元,捐款來源沒有公布,但前總裁邵善波曾在訪問中透露,李嘉誠、包玉剛家族、東亞銀行、中國銀行及中資企業是四大捐款集團。前三者在今次選舉中擺明挺唐,日後會否繼續捐款頓成疑問,不過據知身為中心執委會主席的恆隆集團主席陳啟宗,肯定會繼續提供財政支持。
中心總裁張志剛在中大人類學系畢業。張在今次特首選舉中常在報章專欄及電視台節目中,挺梁貶唐,例如他近日便撰文批評剛過去的四月一日遊行人數太少,又提出立法會應該終止西九評審風波的聆訊。

除了挺梁,中心不時發表報告,建議在港設立類似大陸的機構,如研究主任陳振寧曾發表文章建議民建聯要成立公共行政學院,類似北京的國家行政學院,以培訓政治人才。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在九六年成立香港民意調查中心,為中心提供參考數據,另外亦接受外界人士或團體委託,前特首董建華在○二年尋求連任時,便分別花六十萬元及四十萬元委託該民調中心進行了兩次內部民意調查。不過,○九年被揭發扮港大民意研究調查員,混在七一遊行行列內做民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