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明報社論: 求大同存大異 梁振英應與民主派溝通



梁振英參選特首,民望由最初的單位數字,逐步攀升至最高超過五成,他與兩名對手民望起落,有各種原因,許多港人求變,而梁振英予人一旦當選,會給香港帶來轉變的印象,是重要因素。現在梁振英當選了,他必須有破有立,才可以最大程度滿足求變期望,然則破什麼?立什麼?在這方面,梁振英與民主派的關係是重要題目,若能妥善處理,則不但可以減少內耗,有利施政,對他挾良好政績參加2017年普選特首,也會起到積極作用。

何俊仁邀約會晤泛民  梁振英應接下英雄帖

梁振英勝選之後,提出分別約晤唐英年和何俊仁,向他們請益,據知唐英年以暫時不在香港為由婉拒,何俊仁則打蛇隨棍上,表示會面不應只是禮節性,他期望組織泛民人士,下月中與梁振英開嚴肅的工作會議。何俊仁反客為主,對梁振英而言,是一個考驗。梁振英應該如何回應?選擇其實不多,他可以仿效現任特首曾蔭權的親疏有別,除非必要,否則對泛民人士敬而遠之,不過,證諸過去數年,曾蔭權這個取態,對施政有害無益;我們認為,梁振英應該本諸求大同、存大異原則,嘗試摸索一條與泛民陣營良性互動之路。

泛民是本港其中一個重要政治力量,這個事實,不以個人主觀意志而轉移,在立法會地區直選,泛民握有約六成選票的實力,漠視這股政治力量,香港政治生態就會被嚴重扭曲;過去到現在,由中央以降董建華和曾蔭權,政治上排拒民主派,導致內耗不絕,事實證明對香港絕無好處。梁振英若要有所作為,應該思考如何正確處理與民主派的關係,他若在這方面有破有立,對推動施政和香港穩定和諧,肯定有積極作用。

事實上,何俊仁昨日在電台時事節目表明,不排除民主黨與梁振英的政府建立工作關係,只要政策對市民有利,民主黨會支持,不會逢梁必反。何俊仁這番話,或許可以解讀為釋出善意,因此,我們認為梁振英應該接下何俊仁的英雄帖,與泛民人士會晤的性質是否工作會議,可以研議,不過,最好並非一次過,而是定期會晤,建立特首與民主派溝通的機制。我們相信,大家都是文明理性的人,只要政策合理,有益於市民,民主派和梁振英應該有合作的空間。

梁振英和民主派溝通,應該毋須擔心犯政治錯誤。前年中聯辦由幕後走到台前,與民主黨和其他民主派直接商討政改方案,連有支聯會領導身分的民主派人士,也可以進入中聯辦洽談,這種務實取態和做法,獲得普遍接受和肯定。當時中聯辦的破格做法,乃本諸求大同、存大異原則,按已知的梁振英與民主派的背景,肯定沒有中聯辦和民主派般尖銳,所以,看不到梁振英不能與民主派定期溝通的理由。

另外,梁振英在選戰後期,曾經提出「實現大和解」、「大家拍住上」,他這個訴求,若僅限於向唐英年陣營發出,與何俊仁和民主派無關,格局未免太細,而若梁振英的思維跳不出死胡同,寄望他開創新局面,或許只是奢望了。若大和解、拍住上廣及民主派,則人們看到改變,社會整體氛圍會不一樣,以梁振英而言,對他會否堅持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疑慮,會因加強溝通而較易釋除。

民意牽制政黨議員取態  執政同盟鬆散難再倚恃

面對不少人的疑慮,梁振英強調他的施政重點,是解決深層次矛盾、改善民生,至於《基本法》23條立法,他說不在工作日程。梁振英此說若屬實,看不到他為何不能與民主派溝通,甚至合作。因為何俊仁政綱所提出四方面反霸權主張,切中當前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要害,有巨大民意訴求基礎,若梁振英與民主派在民主進程存在大異,則在解決深層次矛盾方面,不乏求大同的空間。退一步而言,先不說合作,古往今來,當權者「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而興衰的故事太多了,值得梁振英殷鑑。

曾蔭權政府倚賴立法會建制派的鐵票,通過法案,落實政策,但是過去幾年,在選票考慮下,不乏建制派成為政府施政絆腳石的例子。例如,曾蔭權增加生果金但要推審查長者資產、交通津貼一波三折等,都遇到包括建制派在內的議員拖後腿,最終要政府大幅度讓步才解決;去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注資強積金的派錢方案,民意極度反彈,建制派不但不敢替政府保駕護航,還加入批評政府的行列。連串事態,顯示這種執政同盟模式,已經不可恃。

另外,今次特首選舉,建制派撕裂,特別是商界對於梁振英而言,更不可靠,即使建制派可以整合,回復舊觀,但是看曾蔭權政府的處境,建制派支持政府施政的能量,已經日見低下。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建制派、民主派在議會的力量消長,尚待揭曉,不過,無論結果怎樣,隨覑雙普選刻日舉行,相信政黨和議員更受到民意牽制,鐵票部隊會愈來愈鬆散,梁振英政府如何確保法案在立法會通過,從而推行政策,是一個現實問題。與民主派溝通,尋求一些共識,應該是值得嘗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