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

梁啟智﹕一個泛民選委的自白



特首投票之日,尚餘八天。選舉事務處來函,把當天進場所需的名牌寄上。隨函所載的,還有可供「司機駕駛私家車輛」進場的「車輛進入許可證」,以放置於擋風玻璃之上,相信屆時用作警察識別開路之用。筆者看覑那張許可證上的雷射彩光防偽標籤,感慨不已。這可是一場製作認真的假選舉。

早前電視台來電採訪,詢問身為選委對各候選人有何看法。筆者反問記者:「難道當上了選委,就可以比其他人有更大的能力改變選舉結果嗎?」在各候選人的明爭暗鬥當中,每天新聞如電視連續劇一樣幕幕高潮,好像大局真的在香港本土決定似的,這條問題還是搞清楚要好。

所謂的特權,其實言重了。1200個選委,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與中央政府關係千絲萬縷的各個政治系統,而選舉又規定候選人必須最少得到601票才能當選,因此最後由誰當選很大程度上和泛民選委如何投票無關。就算泛民選委能當上所謂的關鍵少數,也只是權貴派系之間分贓不均的結果,並不特別值得慶賀。

製作認真的假選舉

從一開始這場特首選舉就注定是一場假選舉。選委會成員的數目從800人增加到1200人,絕不等於變得更為民主,畢竟權貴商賈把持的比例沒有改變。相反,因為席位增加,要找更多理念為本的朋友自掏錢包參選選委以抗衡既得利益的絕對優勢,還要花上更大氣力。

這樣選出來的選委,當然不能代表700萬市民的意願,甚至連自己的界別也代表不了。選委的投票是不記名的,他們所代表的界別無從得知其最後選擇;然而不用負責的民意代表,還算是民意代表嗎?很不幸,筆者聽聞不少選委真的把自己看成高人一等,認真和特首候選人就各項政策討價還價。他們聲稱為了社會整體利益,反映的都是不同界別的訴求;然而他們始終無從解釋,為何他們比其他市民更有資格和特首候選人談判,而市民又為何要相信他們能作出更佳判斷。說到底,只要特首提名不公開,選委的取態不受民意主宰,小圈子就是小圈子,不因個別選委的爭取而改變。

來到今天,無論最終由誰當選,特首選舉都已成鬧劇一場。就算是各特首候選人本身,相信也已體驗得到小圈子的荒謬。當日所有為小圈子護航的藉口,今天都已不攻自破。歷史潮流浩浩蕩蕩,下屆普選特首時如果還要自製諸多門檻的話,不怕如今屆一樣引火自焚嗎?

筆者幸獲選民支持當選選委,卻不敢妄想能有機會左右選舉結果,只求透過提名泛民候選人以圖傳媒不忘政制改革和人權議題,並希望以公開獲得信息盡量提高選委會的透明度。筆者近日製作網站,嘗試把所有因為選委身分收到的信函和電郵上網,讓公眾得知選委所得的「額外信息」;筆者也盡量小心保存各份來往文書,準備選舉過後交予大學圖書館建檔存照。這些,或者就是在其他選委正忙於「埋堆」、「換票」或「跳船」之際,一個泛民選委能做的點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