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林行止: 中國穩步增長 J L突然走紅



甲、人民銀行去周六「出其不意」地向下調整存款準備金率(RRR)半個百分點(百分之二十點五),實施日期為本周五(二十四日);此舉估計可釋放約 三千五百至四千億人民幣入市場,這是因應世界經濟呆滯內地經濟連續五季緩慢增長的應有做法,但基金經理只說此舉「利好內銀股及內房股。」寬鬆貨幣政策已蔚 成時流,各國央行莫不找些藉口向市場「放水」。據本報昨天消息,熟悉中國貨幣政策(有份參與制定政策)的經濟學家如李稻葵認為此舉目的在「解決實體經濟尤 其是小型企業融資困難」,是中的之論;而夏斌則認為「穩健貨幣政策的方向不變。」此外,中銀監前主席劉明康指出中國經濟今年會面對不少困難,然而指望實行 寬鬆貨幣政策不切實際。換句話說,中國不會像西方國家般通過不斷提高「市場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

除非出現○八年「金融風暴」般的意外,不 然,今年中國GDP增幅應在百分之七至八(或八至九;《經人》及《金時》合作今天見報的「全球商業調查」,顯示商界人士對今年的經濟信心比去年十月大增) 之間,通貨膨脹向上的壓力今年將不如去年,全年通脹估計必然一如領導人的預測企於百分之四水平(這便是中央智囊、知名經濟學家巴曙松所說的「八加四模 式」),這種比較溫和的通脹,讓當局可以解除對若干重要必需品如水、電和天然氣的價格管制。市場自由化更進一步,問題是,萬一通脹肆虐,當局一紙命令又會 限制相關物價升幅。把照顧消費者利益建基於犧牲投資者利益之上,民主國家不能做亦做不來但集權國家優為之。

內地今年會否採取比較寬鬆的貨幣 政策,和上述專家的看法稍為不同,筆者認為可能性較高,以其有實際需要且有序地寬鬆不等於貨幣政策不穩健。筆者有此看法的原因,主要是環顧當前「世情」, 要靠出口增長及內部消費令GDP達標甚為困難,政府能藉以刺激經濟增長的,惟有利用投資為手段,在對GDP增長有過重大貢獻的鐵路及物業投資正處「療傷」 階段的現在,今年的投資料集中在農業尤其種種與農業有關的水利工程上。這種類似公共財的投資必須由政府承擔。

在銀根比較寬鬆的條件下,加上 當局已顯示了提高企業管治水平及嚴打內幕交易的決心,久沉的中國股市易升難跌。物業市道方面,內地樓價經歷急漲小回,目前似正處「牛皮待變」之局。樓價急 升,當然有很高的投機成分,但這種現象為經濟高增長地區的通病,日本、南韓和香港均如此。中國經濟制度雖與眾不同,然而,其壓低樓價或試圖使樓價企於消費 者能夠負擔水平的辦法,則與西方國家相近,此為讓薪金水平逐步提高(近年內地平均工資年增幅在百分之十五至二十之間)、增加土地供應及收緊物業按揭利率。 提高工資水平等於消費者的入息慢慢或可望追上樓價、增加土地供應當有抑壓其價之效,而加重置業成本令物業需求放緩。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繼續寬鬆銀根會否有 部分低成本資金流入樓市炒作?這種可能性甚高,加上種種中央政府力有不及之處(見二月十五日本欄),今年內地股市固然不宜看淡,樓市下跌風險亦不高。

力迫人民幣滙價升值的「外部壓力」,特別現在正處美國總統競選期,已成例行公事、政治角力,不必認真,但由於中國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貿易金額,已從二○一 ○年的約百分之二升至去年的百分之十左右,這種趨勢持續,最終會落實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通貨,當然,「最終」何時來臨,目前誰也說不準。不過,別管其可兌 性前景,由於貿易對人民幣需求穩步上揚,短期而言,人民幣滙價會有序地升降而總趨勢向上,令在內地投資少了貨幣風險,當會吸引投資者的興趣。

投資內地的最大外部風險是中國與鄰國的關係因海域主權爭紛而惡化,這會引起「投資震盪」,然而,這類意外不應成為投資決策的考慮要素,但為策萬全,應信守「別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裏」的鐵律。

乙、 今年來在西方世界「暴得大名」的華人有兩名JL。其一是世銀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Justin Lin,今年初分由世銀及劍大出版《新結構經濟學》(New Structural Economics)及《解讀中國經濟》(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筆者前譯《揭開中國經濟的面紗》),這是親炙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國學者的力作;林教授還寄來○五年北大出版的《本體(與)常無》 (Benti and Changwu),是經濟學方法論的探討。西方學者對前兩書只有「中性」的引述,料為難解指令經濟怎能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三十年之故。JL在學術界已打響 名堂!

其一當然是籃球「神童」林書豪Jeremy Lin。林書豪被《紐約人》(New York Knicks)招攬後一直「投閒置散」,在二十三場賽事中只落場五十五分鐘,但月初「率領球隊七連勝」而風靡全球,冷熱傳媒的報道與論述之多,排山倒海不 足以形容;如上新浪微博Sina Weibo,其圖文並茂資訊之豐,恐怕二十四小時亦看不完(筆者推薦的是見於YouTubeJ. Lin tells you how to get into Harvard)!

近年在美國體壇露頭角的亞裔美人,當以美泰混血的老虎活士(Tiger Woods)為最,可惜這位哥爾夫球名家已走下坡;林書豪為移民美國台灣原居民(這從他現居台灣的祖母名叫林朱阿麫可見)的第二代,台裔的身份是無法改變 的(內地對此似不太高興,這從中新社一則新聞對《紐約人》敗於《黃蜂》便對林氏冷嘲熱諷上表露無遺);近來有數名台灣棒球明星為美國強隊羅致,但他們是否 已入籍美國,不得而知。無論如何,林書豪是當今最出名的美籍亞裔球星。

不過,林書豪的特點不在亞裔美籍,亦不是畢業於哈佛經濟學系,更非為 虔誠基督徒,因為美國一級運動員中俱備這些條件的大有人在;林書豪與眾不同的是矮小(姚明七呎四他只有六呎三),從他在籃底對手的胳膊下穿梭看,他不僅矮 且瘦,完全不合美國職業籃球員牛高馬大的條件;身材不合格,令他雖然在長春藤籃球隊中表現出色,亦不獲職業隊垂青(最後入選亦長坐冷板凳 〔benchwarmer〕)。正因為如此,林書豪異軍突起,令論者認為美國體壇有太多「遺珠」,因此,所有職業運動遴選隊員的標準將起革命!

美 國職業運動因林書豪而考慮改變遴選隊員的方法,是其運動成就更上層樓亦是不斷進步的美國精神的體現,中國應從中汲取教訓。中國足球運動乏善足陳,吸收不了 「有潛質」球員是為原因之一,因為中國吸納運動員的唯一標準是「長腿」,「體探」赴各地選擇有此條件的小童,多年培訓後希望他們能「為國增光」,這種方法 產生宏效,但用於足球上則行不通,以足球名將如過氣的馬勒當拿和如今紅透半邊天的美斯俱為五短身材,他們即使腳法利落亦不會為「體壇」發掘……。中國足球 隊選材的方法,也許要從頭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