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吳志森: 派錢不派錢都是個問題



曾經在專欄寫過,政府派錢等同派白粉,派過一次,市民就會上癮。文章一出,受到左右派同時攻擊,左派批評我侮辱市民,右派說我不懂經濟。一年過去,白粉上癮,證實被我不幸而言中。
曾俊華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自稱聽了政黨學者的勸告,不再人人派錢。真的沒有派錢了嗎?當然不是。雖不是人人有份,但也派得豪氣,大手筆一擲八百億元,大部份用來討好中產。曾俊華今年繼續派錢,但派得全面向中產傾斜,派得更不公平,派得惹起社會更大的怨氣。

討好中產反彈更大

去年,曾俊華在建制政黨脅迫下讓步派錢,政黨領袖面露勝利笑容,簇擁着灰頭土臉的曾財爺出來見記者,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今年,財爺說決定不再人人派錢了,但去年派錢提高了市民的胃口,「明天會更好?今天過唔到!」基層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追得上租金食物交通的通脹,無法改善自身的處境,只能期盼政府派錢以濟燃眉之急。今回派錢討好中產令建制政黨收貨,但基層的反彈比去年更勁,在民粹與選票的壓力下,保皇黨會否又再來一次醜陋轉身大迫供?財爺能否過得了這個政治關,還是未知之數。

回歸後,大幅錯計赤字與盈餘,成為了歷任財政司司長的特異功能,其中以曾俊華的能力最高,四年下來,共算錯二千五百多億元。香港經濟外向,世界風雲變幻,由大赤字變大盈餘,不足為奇。問題是,香港的財政有巨大盈餘,有驕人儲備,是否只能做一毛不拔的守財奴,又或做「洗腳唔抹腳」亂派錢的二世祖,除此兩個極端,就別無選擇?派錢?還是不派錢?都是個問題。
去年在政治壓力下,永久與非永久居民都派錢六千元,共花了近四百億元公帑。除了人人笑逐顏開,自我感覺良好,刺激了一輪燒煙花式的消費外,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帶來甚麼正面效果?連主張派錢的經濟學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預算案無長遠規劃

四百億元是個甚麼概念?只聞樓梯響的醫療融資,政府預留的都只是五百億元。瑪麗和廣華兩家醫院重建,費用是一百五十億元,但要大國手放下手頭的工作做大龍鳳,帶電視記者拍攝醫院到處溶溶爛爛的凄凉境況,才勉強迫出這個重建計劃,主管官員是否感到羞恥?還有,輸候院舍宿位的長者和殘疾人士,超過二萬人,每年等不及逝世的成百上千,每年財政預算案,都只是擠牙膏般增加幾百宿位。還有等上樓的劏房居民、渴望免費幼兒教育的媽媽、照顧不足的長期病患者……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對這些,看不到有任何有魄力的長遠規劃。

財政緊絀就要節省開支,只看眼前五寸,沒法有長遠打算。大幅盈餘,就一次派幾百億元來討好市民博取掌聲,長遠規劃仍是無影無蹤。這是曾蔭權政府的最大特色。惡性循環,蹉跎歲月,應做的都沒有做,就這樣,七年光陰,白白浪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