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明報社論: 侮辱言論一句也嫌多 亡羊補牢港府勿再拖




「雙非」(夫婦均非港人)孕婦湧港產子及內地客瘋狂掃貨致影響港人生活的問題,不但引起爭議,更發展至語言暴力互相攻擊,香港政府不能視若無睹、坐視不理。內地旅客來港消費是好事,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也反映本港制度有吸引力,如今好事變成壞事,禍源在於政府政策失誤,未能做好相關配套,使港人與內地同胞的矛盾尖銳化。特區政府必須正本清源,才可化解危機。

有關內地人與港人的矛盾不斷發酵,繼D&G禁攝風波、內地學者辱罵港人是狗後,部分港人以蝗蟲形容內地人的言論也不斷出現,上周更有人在報章刊登引起爭議的廣告,平機會也發表聲明,關注有廣告「稱國內人士為『蝗蟲』,並對他們表達負面的情緒」。昨日更有內地人在深圳羅湖口岸抗議港人歧視,被內地公安帶走。

雙非孕婦湧來香港產子及大量內地人來港掃貨(掃奶粉、掃名牌、掃住宅),的確已經影響到部分港人的日常生活。然而,提出批評必須就事論事。若涉及政策失誤就應督促政府改善,涉及個別人物的缺德不文明行為,就應只針對個人及相關行為;動輒以侮辱性語言,把不相關的、守法的內地同胞也一併針對,就是歧視與誣衊,這是文明社會所不容許的,也是港人不應為的。

歧視言行必須制止,但單單批評不滿者歧視內地人,只是治標;溯本追源,雙非孕婦問題與香港人口政策拖延多年、至今都未能出籠有密切關係,治本之道有賴政府正視問題,做好本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為的是居港權,背後反映香港社會制度比較優越,是內地人比較喜歡的安居城市;這優勢若能善加利用,可紓緩人口老化,也能促進醫療產業發展;可惜政府至今提不出一個人口政策,放任自流,結果雙非孕婦及嬰兒湧至,令急症室、公私營醫院產科、母嬰健康院接連爆煲。港人的不滿不斷積累,政府拖延愈久,危機愈大。

至於來港旅遊和購物的內地同胞,為香港帶來的好處遠遠多過問題,以偏概全地批評內地旅客絕非香港待客之道。早在2003年香港經濟最低迷的時候,中央開放自由行,讓數以百萬計的內地同胞來港旅遊,為香港注入經濟新動力,協助香港經濟走出谷底,內地旅客的貢獻甚大。然而,缺乏足夠的配套措施和安排,使到與年俱增的自由行旅客也為香港帶來困擾。奶粉荒一度令香港家長叫苦連天,搶購日用品亦影響到港人生活;商舖租金狂升令遊客區名店林立,小店無立錐之地;內地豪客來港掃樓,令樓市火上加油,民間響起要求政府撥地興建只供港人購買的樓房的聲音。不少港人表示周末已不想前往銅鑼灣尖沙嘴等地,遊客區港鐵車廂的擠迫程度亦叫人生怕。

內地同胞來港消費,令本地市場不再「本土」,而成為全國市場,就算是內地龐大購買力中的一個微小百分點,已足以扭曲本地市場。對香港經濟甚有研究的匯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早已指出,特區政府應正視二元社會的存在,分隔兩個市場,一個服務本地人,另一個賺外地人錢,在教育、醫療、住屋和基本消費品上都要如此。這建議值得重視,但特區政府至今未見積極回應,也未能拿出有效對策。所以,責任在特區政府,而非內地同胞——絕大多數來訪旅遊的內地同胞,只是普通的觀光者,把香港人口政策失誤、奶粉樓房供應失衡,以及部分人的缺德行為,統統算到他們頭上,絕不公平。少數港人高叫「蝗蟲論」,不單無補於事,反會散播仇恨,挑動矛盾,煽動情緒,絕非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