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

信報社評: 北京外交謀主動 聚焦中東佔舞台




新春伊始,中國連串重大外交活動已急不及待地頻繁展開,北京領導人出訪和外國首腦到訪,在一個月內接二連三,計有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昨日啟程赴非, 出席非洲聯盟峰會;德國總理默克爾下周四抵京,官式訪問兩天;加拿大總理哈珀下月第二周來華,將與中方主力商談能源合作;以及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於「情人 節」到訪美國等。正是好戲連場,目不暇給。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西亞北非局勢風雲激盪,上述一系列雙邊高層互訪,必然重點觸及歐洲債 務和伊朗核武兩大難題,而中國在外交上似已走出「韜光養晦」,進而力謀主動;在解決歐債與伊朗核問題上,正好為北京提供大展拳腳的機會,有助這個日趨強盛 的東方大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德國總理默克爾藉中德建交四十周年之際訪華,將與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會晤,勢必商議中國如何協助紓緩歐債之困。中德同為實體經濟大國和主要出口國,有着較多的共同利益,合作大於分歧,相信北京也樂意送出順水人情,以鞏固和加強與歐盟的關係,抗衡美國的步步進逼。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顧忌和打壓,愈來愈着迹,為了阻遏來自北京的「威脅」,經貿上處處掣肘,軍事上形成圍堵之勢,已是昭然若揭。最近的例子,就是其國防預算在 未來五年將大幅削減,但用於亞太地區的軍費卻反而增長;兼且拉攏菲律賓,以強化軍事合作之名,行兵堵中國之實,《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也毫不諱言:「這是美 國針對中國所採取的一系列戰略舉動的最新動作。」

中美關係從來是微妙而複雜,雙方既有互惠互利的大量經貿往來,又有不斷的磨擦、爭拗和鬥爭,這種亦敵亦友、又愛又恨的交纏,形成彼此在外交戰場上的交鋒,益加雲譎波詭,各展合縱連橫的妙計奇謀。

作為中國下一代準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下月二十四日訪問美國,雖云是胡錦濤於二○○二年以「接班人」身份訪美的「翻版」,但以今時雙方國力之消長,世界局勢之變遷,習近平這次與奧巴馬會面,預料彼此摸底角力的程度必將提升,其中伊朗核問題何去何從,勢為焦點。

美國和以色列會否對伊朗開戰,已是二○一二年國際形勢的最大懸念,而力能左右大局者,非中、俄兩國莫屬。

伊朗不僅是俄羅斯的重要武器交易國,且在中東、東亞和高加索的地緣政治平衡中,對俄羅斯舉足輕重;故俄羅斯已表明,不支持針對伊朗採取新制裁,更堅決反對對伊朗動武。

至於中國,在美伊劍拔弩張當中,其取態極為矚目,西方和伊朗都儼然在逼着中國站到自己的一邊。故有分析指,這是中國外交對弈上難走的一着,也是對中國外交實力一次嚴峻的考驗。

中國從伊朗這個世界第四大產油國,每年所引進石油,佔進口石油總量逾一成,北京政府已表明,中國雖缺石油,但不會因而改變反對伊朗擁有核武的立場;只是中國並不贊成對伊朗動武,也不支持聯合國決議案以外的制裁措施,而是始終希望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

過去多年,北京在中東事務上一直都鮮有介入,話語權也不大,但這次從溫家寶早前訪問海灣三國的講話中,予人印象改觀,顯示中國在伊朗和敍利亞的問題上似力圖產生更大影響力,用溫總的話說,就是要發揮作為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和負起一個大國應有的責任。

無疑,隨着國力增強,中國對外的政治經濟利益千絲萬縷,無論出於維護自身的權益,還是要在國際上爭取更大的權利,北京在外交上都勢將趨向主動,「韜光養晦」或已完成歷史使命,「有所作為」更被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