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

明報社論: 關愛基金籌款停滯 官商配對實驗碰壁




政府當初推出關愛基金時,聲言鼓勵商界參與扶貧,由政府與商界各出50億元,如今政府撥款雖早已到位,但已知商界捐款卻只落實了6.8億元,關愛基金明顯已呈「爛尾」敗象。基金如今不斷找方法把錢派出去,雖然部分項目的確惠澤貧苦大眾(如上周建議的資助長者鑲假牙),但一個商界缺席的關愛基金,跟一般政府撥款根本無異,政府未來除非能證明這個所謂官商合作的「創新計劃」仍有可能存在,否則不應再架脇疊屋。

關愛基金的出現本來就充滿爭議。近年香港貧富懸殊日趨嚴重,仇富仇商情緒高漲,在這背境下政府於2010年宣布成立關愛基金,表明要「鼓勵商界參與扶貧工作」,由政府與商界各出資50億元,並聲言要「引入新思維」,令措施更具彈性、更加到位。

只是,方案一出台即面對不少批評,不少人質疑這只是商界的「暴利稅」甚或「贖罪券」,旨在為商界洗脫唯利是圖的形象。後來基金成員主要來自社福、勞工和學術界,政府更表明商界向基金捐錢但「沒有話事權」,此舉明顯是為避免基金淪為專為商界洗脫污名的工具,但如此安排又帶來反效果,商界捐款誘因欠奉,結果基金成立至今,商界僅承諾捐款18億元,政府實收款額多個月來停滯不前,只有6.8億元。

計劃設計思慮不周  面臨「爛尾」危機

按設立關愛基金的原意,商界參與必不可少,因此才有「民間和商界積極參與扶貧」之說,以及政府與商界各自出資的安排。如今政府撥款已經到位,一般納稅人間接盡了回饋社會的本分,但由商界承擔的50億元卻只有約6.8億元真正到位,最終會落實多少,仍是未知之數。由此可見,整個關愛基金計劃設計時已思慮不周、粗疏隨意、先天不足,廣受質疑後被迫左閃右避,兩面不討好,成效不彰,加上如此的捐款進度,被評為「爛尾」絕不為過,如此試驗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公眾自有判斷。

不過,基金已不斷推出資助項目,上周就再推出新一輪的援助,建議撥款向長者提供鑲假牙服務、向租住私樓非綜援長者發放津貼,以及推行課餘學習和託管服務,對象為小學至初中學生。這些計劃相信能惠澤不少貧困人士,但並非所有過去提出的計劃都獲社會支持,去年基金提出資助學生到外地參與遊學團,就被批評為浪費資源,大眾質疑基金應該用於更有意義的地方,而非資助學生奢侈消費。

政府撥款屬既出之物,基金營運者會否有不能做「守財奴」的壓力,因而巧立名目把錢派出去,公眾難以判斷,但若有更多類似遊學團的開支,公眾的質疑就無法消弭,基金僅存的認受性也會被消磨殆盡。

一個商界缺席的關愛基金,跟一般政府撥款根本無異。未有關愛基金之前,政府不時也推出各種社會福利試驗計劃,在個別範疇先行先試,成效獲證實後才擴大推展,試驗過程中各持份者也有參與,不見得沒有了關愛基金,這類創新試驗計劃就不能推展。且,不時檢討福利政策是否合時、不時推出更切合社會新發展的方案,本來就是社會福利相關政策部門的本分,關愛基本的存在是否必要,使人質疑。

預算案勿胡亂派錢  切實做好扶貧政策

除非政府未來能證明關愛基金這個所謂官商合作的「創新計劃」仍有存在必要,或者商界的捐款有突破進展,否則政府應把社福資助的研究與執行交還相關政策部門負責,不應再架脇疊屋。

預算案公布在即,最新的估算是政府的盈餘可能高達500億元,如何「派糖」又會成為爭議焦點。若要減輕社會仇富情緒,政府應認真做好政策研究,切實推出扶貧政策,扶助弱小、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不應再像去年般胡亂派錢,更不應把焦點放在關愛基金這類「搞噱頭」式動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