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陸以正: 伊朗試製核子彈?



上周日亦即元月八日,以報導中東消息著名的倫敦《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引述伊朗《凱漢日報》(Kayhan Daily)的消息說:伊朗當局業已開始在科姆市(Qom)的福爾竇(Fordow)祕密提煉基地,將濃縮鈾置入離心力機,以提高濃度,使之更接近核武等級。

這家報紙所以頗獲國際媒體重視,因為它的老闆與伊朗「最高領袖」卡梅尼教長關係密切。該報八日在第一版頭條引述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阿巴希(Fereidon Abbasi)的發言說,福爾竇裝置的設施「短期內即將開始運轉」,可以製造廿%、四%、與三%等三種濃度不同的鈾。在極權國家,這已是獲得授權發言的最大限度了。

到上周四亦即元月十二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發生炸彈案。兩名死者中,一位是核子專家,伊勢法漢(Isfahan)省那塘茲(Natanz)鈾礦提煉廠的總工程師,名叫羅山(Mostafa Ahmadi Roshan),另一人姓名不詳。

伊朗官方喉舌「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引述德黑蘭省副省長布拉特羅(Safar Ali Bratlou)的話說,暗殺者把一顆磁性炸彈黏附在羅山的汽車底盤下,隨即乘機車逃逸。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炸彈案,都是「美帝」和以色列情報單位幹的,這次也不例外。

從卅二年前伊拉克與伊朗間長達九年有餘的「兩伊戰爭」開始,美國就成為伊朗的頭號大敵。躲藏在美國背後的,就是強敵環伺的以色列。以國越是孤立,越需要透過美國國內的猶太人社團,製造對伊斯蘭世界的猜疑。如此周而復始,永無寧日。

元月十二日的炸彈案,美國和以色列都有嫌疑。以色列的特務機構Mossad,神通廣大,中近東各國聞之喪膽。該案發生後,伊朗副總統拉希彌(Mohammad Reza Rahimi)毫不客氣地宣稱以色列政府和「表面佯稱反對恐怖主義的國家」是幕後主使人。雖未點明後者,所指當然就是美國了。

美國國務院女發言人紐蘭(Victoria Nuland)立即發表聲明說:「我們譴責任何形式對無辜者的暗殺或攻擊」(We condemn any assassination or attack on an innocent person.),但不提及那樁炸彈案。外國記者用電話詢問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巴爾摩(Yigal Palmor),得到的答覆是「無可置評」,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幾乎等於默認了。

美國與以色列以前也祕密指使或作過類似的暗殺事件。前年一月,伊朗有位核子專家阿里.莫罕默地(Massoud Ali Mohammadi),在家門口,被一枚預置的炸彈炸死。十一月,又有兩位核子專家遭遇炸彈攻擊,一位名叫沙哈瑞阿里(Majid Shahriari)的,當場死亡。另一位倖存,就是今天伊朗核能委員會(Atomic Energy Organization of Iran,簡稱AEOI)的主任委員阿巴希。

有這兩次前科,難怪伊朗一口咬定說,今年剛開始的這兩次炸彈案,都是美國與以色列幹的。美國與以色列一直嚴密監視伊朗的核子科學家,要阻擋伊朗自行發展核子武器,本無祕密可言,再抵賴也沒用。

下星期一,亦即元月廿三日,歐盟各國外交部長將要開會,討論對伊朗實施「石油抵制」,其意是指阻止歐洲國家購買伊朗原油,而非禁止伊朗賣油。問題在於伊朗是石油出口國,歐美各國不向它買,中國與印度樂得討便宜,多買一些低價原油。

伊朗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伊朗與沙烏地王國遙遙相對,中間只隔了波斯灣。誰控制了波斯灣出口的荷姆茲海峽(Hormuz Strait),誰就是霸主,因為全世界約五分之一的原油,其中絕大部分產自沙烏地,必須通過荷姆茲海峽,才能運出。如果這條海運路線真被封鎖,那就代誌大條了。

伊朗既處於有恃無恐的地位,索性耀武揚威一番。元月六日,伊朗國防部宣布:剛在荷姆茲海峽結束為時十天演習的海軍艦隊,下月又要配合所謂「伊朗革命自衛軍」(Iranian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舉行海陸聯合作戰演習(war games)。一副劍拔弩張,就怕美國與以色列不來試試的意思。

美國今年有選舉,歐巴馬總統不會到中東去惹事生非。以色列就很難說了,現任總理內唐雅胡會不會自告奮勇,替老美火中取栗,派出轟炸機或發射飛彈,炸掉伊朗的核子設施,無人膽敢預測,大家只能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