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江迅: 九二共識擊敗台灣共識




中國大陸民間赴台觀選團上了民主寶貴的一課,認為大陸不搞民主說不過去。馬英九擊敗蔡英文,無疑是九二共識擊敗了台灣共識。兩岸簽訂和平協議談判,終會列入議事日程。

台灣大選,總統與立委「二合一選舉」,終於安然落下大幕。馬英九擊敗對手民進黨蔡英文、親民黨宋楚瑜,連任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人們用一句話概括描述這場激情、理性而有序的選戰結局:「九二共識」擊敗了「台灣共識」。 從選舉結果看,國民黨取勝,特別是出現台灣南部比歷次選舉都好的選情,無疑與九二共識議題的發酵有關。這讓台灣朝野在未來面對兩岸互動的各種議題時,都必須關注選民和民眾的經濟生活、社會發展的因素。

蔡英文以六百零九萬票落馬,這六百零九萬票表明,對馬英九的九二共識及其他政策持否定態度,連任的馬英九如何撫平這創傷,彌補隔閡?敗選的民進黨會否轉型,包括九二共識在內的台灣內部現存的一些共識會否變化?這是人們所關注的。

選後觀察是一場選舉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選後觀察,才是一場完整的選舉。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談到這次大選的特色時說,相較於過去四次總統直選,這次大選兩岸議題比例特別加重,前幾次選舉時的兩岸議題,與統獨與族群相聯,這一次的兩岸議題,更與經濟、與和平、與生活,甚至與就業等各種微觀話題息息相關,今次兩岸議題的形態發生了前所未見的結構性變化。這對連任的馬英九而言,未來四年必須在這一議題上有新的尋思。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長認為:過去六十多年來,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在台澎金馬逐步落實,經歷了五次總統直選,二次政黨輪替,今天自由民主人權法制不僅是台灣人民的基本信念,更已內化到生活方式中。雖然每次大選過程中,不同政黨有激烈競爭,壁壘分明,會令人感到擔憂和不安,但一旦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台灣民眾作出最後選擇,不論勝負哪一方,都會尊重選民的決定。原本激情熱烈的選舉氣氛立即趨向平靜,人民又回到正常有序的生活,這就是台灣民主精神的可貴,也是台灣實行主權在民價值的體現。台灣的民主化歷程經歷許多波折,但六十多年來在實踐中逐步成長,在華人社會中可說獨一無二。

大陸民間組團赴台觀選

由北京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組團的一行六人,十二月六日,即選前八天抵達台北。這一團被稱為中國大陸第一個打正旗號的民間赴台觀選團,成員有選舉問題學者、長期來為獨立候選人維權的律師,由北京的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出任團長。

他們的確考察行程緊密,在台灣從北到南十一天,每天要考察五六個選舉項目,但天天身處興奮狀態。十三日在台南,他們獲悉被稱為「酷酷嫂」的馬英九總統夫人周美青,下午會出現在一家大型商場拜票掃街。於是,他們匆匆趕去。讓妻子出動拉票,是馬英九這次競選的最後絕招。台南,是周美青「全台走透透」的最後一站。這裏是民進黨綠營大票倉,她選擇在此結束行程,別具意義。

周美青一出現,商場人聲鼎沸。有警衛和助手貼身護衛,她在簇擁下艱難移步。要與她握手的市民紛紛擁擠趨前。從不戴首飾不施粉黛的「美青姐」,顯得有點憔悴。她微笑伸出雙手,緊緊一握,在人群中盡可能彎身鞠躬致意,似乎要給握手人看到自己頭頂表示誠意。來自北京的這一個觀選團,每一個人都與周美青握了手,更享受了「特殊待遇」:簽名、合影。  

事後,一位觀選團成員顯得特別興奮,說:「這在大陸哪兒見得到啊!竟然與第一夫人握了手。民主選舉實在好,什麼時候大陸才能像台灣那樣?」

大陸沒理由不搞民主

正如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劉廷揚所言:「民主,民選,民意,就是要讓選民能看得到人,說得到話,握得到手,辦得到事。民選職務,不管是小到里長,還是大到總統,都一樣要走到人民面前,民意需要被更慎重地對待。」

李凡幾乎每年都到台灣考察選舉。在選舉日當晚他接受採訪時說,從大陸來台灣觀察選戰,要回答三個問題:首先要回答,民主是不是動亂?台灣民主是熱鬧,是動而不亂。這次大選較以往幾屆選舉,顯得更成熟,更理性,少了忿忿不平﹐少了國仇家恨﹐少了選舉訴訟,骯髒事幾乎沒發生。其次要回答,中國文化浸淫的國度,能不能開展民主選舉?華人社會能不能民主選舉?與中國大陸一樣是中國文化的台灣,文化素養、教育和知識水平都差不多,台灣能民主選舉,大陸沒有絲毫理由說不行。再說,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影響力那麼大,別人都以為中國國力現在很強大,百姓也富裕了,沒有理由不推展民主選舉。

李凡說:「第三要回答的是,怎麼看待中國式民主?大陸當局常常說『中國特色民主』,以此否定真民主。我認為,我們要的是中國式民主,它飽含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社會內涵。在台灣選戰要熱鬧,帶覑廟會和嘉年華的氛圍,掃街拜票,選完了還要謝票,許多選民要握到候選人的手才給票。這裏就帶有中國的人情關係,這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使民主帶有中國式的東西。」

李凡說,這次綠營敗選,主要還是兩岸關係問題沒有妥善處理,拿不出像樣的論述,給未來帶來不確定性。蔡英文的台灣共識是「空心蔡」,不知道讓人該怎麼理解。

李凡補充說,大陸當局對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是不滿意的。

和平協議談判困難

他認為,馬英九在未來四年,在統的方面不會走太遠,他要與大陸談簽署和平協議,此舉足夠讓他在歷史上留下英名,他不會與大陸談統一。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戰爭關係,但北京是不願與他簽的,假如簽了,台灣一旦要獨了,怎麼攻打你。兩岸關係就只能不統不獨不武而維持現狀,馬英九時不時向左向右晃一晃,北京對此也沒辦法。

包括九二共識在內的馬英九兩岸政策,是蔡英文這次選戰的主攻目標。

活躍於兩岸三地的資深時事評論員曹景行,大選前一週就到了台灣。在高雄前鎮、小港區陳水扁之子陳致中競選總部門前,一位義工阿媽忿忿不平指責政府搞壞經濟。她對曹景行說,企業都搬到大陸去了,年輕人就業越來越困難,許多人工資不到新台幣二萬元(約美元六百),比不上人家的退休金。

曹說,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但這就是義工阿媽全力支持陳致中選立委的原因。

他還記得四年前那次大選前的最後幾天,謝長廷和民進黨為「逆轉勝」作最後努力,猛攻馬英九開放兩岸政策的主張。綠營在媒體刊登整版廣告,聲稱如果開放大陸人來台灣,他們就會在台北街頭隨便小便;大陸女人會搶走台灣女人的老公,大陸男人會搶走台灣男人工作,大陸學生會把台灣學生逼去黑龍江。

曹景行說,當然,事後沒有一個民進黨政治人物為這種輿論臉紅,或許都可視為選舉語言而已。

台當局的四個必然

台灣大選後一日,張五岳在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主辦的大選後兩岸新情勢研討會上指出,從這次選戰看,執政的一方有四點選前所說的「必然」:得票率必然滑落;立法院席次必然減少;兩岸議題未來不管談什麼,難度必然逐步增加;朝野實力對比必然日益拉近。因此,馬英九連任,未來蜜月期顯然不會超過四個月,在「五二零」之前,如果他不能讓民眾耳目一新,解決好台灣內部問題,處理好兩岸關係,布局好全球問題,民眾期待就會落差很大,這對他未來四年的執政會非常艱難。

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說,當選的很快進入新的狀態,即被批評、指教的狀態,要面對處理複雜的台灣、兩岸、國際形勢的問題。而綠營的朋友,有的留下眼淚,但沒有多大怨恨,因為透過這樣一場選舉,綠營朋友的主張、情緒、擔心,讓大家看到了,聽到了。而民眾擔心的問題、顧慮的問題也會得到執政者重視。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邵宗海教授認為,馬英九連任總統,會不會改變上一任期間的一些做法,值得關注。他在當選感言時凸顯兩個主軸,即台灣內政問題和兩岸關係問題。可以肯定,兩岸關係穩定、和諧、互信的趨勢會更增強。兩岸經濟自簽署ECFA之後,一些後續的事正在進行,商談投資保障協議、兩稅合一、設立經濟合作委員會等都會繼續。兩岸關係會否涉及政治議題,這要看台灣內部的變化和中共十八大後新領導班子對台政策的新思維。

提出政治議題

邵宗海認為,兩岸關係的重頭戲會在文化議題上,文化上的交流,甚至簽署協議,這可給兩岸關係互動喘一口氣,以此作為兩岸政治議題的緩衝。不過,大陸始終關注這場選舉,一旦他們所期待的人選當選,政治議題會不會就此提出,令人關注。

邵宗海說,馬英九在當選感言中特別提到開展活絡外交,讓台灣人民走出去時有尊嚴。不過,國際空間的拓展,絕對是大陸難以評估的變數,如果在國際社會越來越突出時,就會凸顯兩個主權體存在的事實,馬英九提到TT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或許是未來要推動的重要事項,這很可能衝擊北京最後底線。中共十八大換領導班子要到秋天才進行,還需要一段探索和運作時間,此時馬英九連任也只是半年時間,兩岸關係不會很快提出政治議題。但政治議題遲早會來臨,估計到二零一三年五月,馬英九連任一年,中共新班子運作了半年,那時可能是比較成熟的時機。

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說,馬英九連任的四年,兩岸關係不完全像第一任期間不碰政治議題。北京在馬第一任後半期,即二零一零年就很想與台灣觸碰政治議題。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提出和平協議話題,從選舉角度看,有點突然,又沒有說明白,引發各界緊張,導致支持度下滑。不過,這透露出在他的兩岸政策思維裏,和平協議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一議題談判需要三方面有共識,一是北京,北京對馬英九提出的和平協議的具體內容並不了解,甚至不那麼放心。有輿論說,馬要把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制度化,所謂制度化就不太可能有進一步的機會了。二是馬英九本身,選舉時,想要將任何主張說清楚講明白並非易事。現在當選連任了,對未來四年的和平協議構想,應該詳細講清楚。三是民進黨勢必對兩岸政策作調整,否則以不變應萬變是與現實狀況脫節的。但調整後的兩岸政策主張是什麼,這對今後兩岸關係互動是會有影響的。

不過,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卻認為,馬英九在未來四年簽署和平協議 不太可能。三個月前,馬英九在競選期間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他旋即陷入困境,面臨諸多質疑,於是匆匆作出修正。他提議的兩岸和平協議的內容、表達形式,至今誰都不清楚。

兩岸可互設辦事處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對兩岸經濟互動常有獨到見解。他認為,未來四年兩岸經貿協商會全面展開,二零一二年上半年召開的第八次江陳會,有望簽署兩岸投資保護協議,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能不能由兩岸官員以特殊名義互駐處理相關業務,將決定兩岸發展。他說,未來兩岸簽署投保協議後,台灣開放陸資來台,特別是開放大陸服務業進入台灣,會成為未來議題。

蔡宏明進一步表示若開放大陸服務業進入台灣,就會涉及兩岸更深層次的產業利益的衝突,特別是未來兩岸協商過程中對台灣中南部攸關的農產品、傳統產業產品,大陸會不會要求台灣進一步開放,達到所謂真正互利,這對台灣是一大挑戰,對馬英九而言,如何處理這一議題,是無法迴避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