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4日星期日

安裕周記﹕「不沉的航空母艦」重來



台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早前到美國走了一圈,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的印象裏不算很多,電子傳媒我看的是有線電視記者實地採訪。距離台灣總統大選還有八個 月,然而細看下去,這次花旗之行折射出來的意涵絕不簡單,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明年大選有關,更透現美國對台灣的盤算——台灣誰上台誰下台之外,還有一整套美 國西太平洋戰略合攏包夾,如今終於看出端倪,原來只差台灣這一塊。

有人說蔡英文這次是到美國「面試」,如果美國人點頭,明年就有機登大寶,云云。事實上蔡英文這次訪美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這回事,但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高 規格接待。一個沒有邦交地方的在野政黨一把手來訪,如果關係一般,派出國務院負責相關地區的助理國務卿(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已是給足面子;等而下之的,副助理國務卿出馬也是不錯待遇。蔡英文這次見的是國務院二號人物、副國務卿(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布林肯;之後更與總統奧巴馬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蘇珊賴斯「偶遇」短暫交談。

美國憲法的權力分配,外交權在總統,國務院是執行總統外交指令的行政部門。蔡英文這次華府之行,見到了為美國總統出謀獻策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也見到執行 外交政策的副國務卿,這就看出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最大重心不在於南海區域的菲律賓,也不全在於東海的日本,而在於扼住東海南海水道咽喉的台灣。

說穿了這不過是冷戰年代的美國西太平洋戰略,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韓戰爆發,當時駐日本佔領軍司令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於一九五年五月及六月在兩份致參謀長聯 席會議的備忘錄稱台灣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unsinkable aircraft-carrier),認為一旦台灣落入共產國家手中,不僅有助蘇聯 組織戰略攻勢,更可南下覆蓋菲律賓、北上卡著沖繩的美軍反攻。美國視台灣為西太平洋一隻極其重要的棋子,始於中共建政之後,而這套圍繞台灣的戰略至今未見 改變。

麥克阿瑟的「不沉航空母艦」

中共不是草包,早已看到美國的盤算,只是台灣一直在蔣介石手中,一時三刻無法「解放台灣」。文革高潮時中共連蘇聯也敢幹架,就是沒有打過台灣海峽,現在式 的「解放台灣」變成未來式的「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當然中共有其說詞,例如「台灣同胞是我們骨肉兄弟」,然而始終沒有打過去的原因,正是一九七九年前仍 有軍隊駐台、一九七九年之後明的暗的與台北保持關係的美國仍然賴在台峽不走。毛澤東不是笨人,游擊戰宗師不會與美國人打陣地戰,一九五八年金門炮戰,駐台 美軍出動軍艦為金門國軍輸送輜重,當時共軍司令是葉飛,請示毛澤東是否美艦台艦一同打,毛下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再問如果美艦向共軍開火應當如何, 毛回應「沒有命令不准還擊」。

毛澤東明令炮兵不能擊中美國軍艦,儘管此後幾十年把毛吹捧「用兵如神」,但客觀歷史便是如此,美國太大,動不得。因此,蔣介石逃到寶島幾十年,台灣一直 在美國羽翼下成長,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至今仍是大得無與倫比,台灣主體文化以外便是美國文化或美援文化,深潛寶島上下。二一二年台灣總統大選,美國表態 支持馬英九,蔡英文遂而無法打進總統府。中共體認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一九七二年尼克遜訪華談到台灣問題,儘管北京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結果也無法逼使美國 答應不允許(
not allow)台灣獨立,只能夠做到「不鼓勵」(discourage)台灣獨立。

美日對台獨的緩與急

美國這一手,是整套西太平洋大戰略後著,與麥克阿瑟的「不沉航空母艦論」完全切合。大半世紀以來,對台灣影響力最大的外國,除了美國便是日本,但日本過於 猴急,太早亮出支持台灣獨立的底牌。老帝國主義美國與新興帝國主義日本的分野便在於此:日本毫不避忌伸手進入戰後的台灣,惹來中共反彈,從此之後長期警惕 封殺;美國特意含糊其詞,對台灣的態度介乎支持獨立與不支持獨立之間。這種模糊戰略玩得出神入化,到後來變成搞得中共有求於美國的一大法寶。尼克遜訪華 時,應中共要求在對台灣五大原則第三條寫上「第三,於我們逐漸撤出台灣時,會竭盡所能以影響力阻止日本進入台灣
」(Third, we will, to the extent we are able, use our influence to discourage Japan from moving into Taiwan as our presence becomes less)。美國人檢了便宜還賣乖,吃了中共還要你欠我人情,用香港俗語形容,百分百是「又食又拎」。

留有後著,不代表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只是美國一直思量如何用盡台灣這隻棋,賺盡最大利益,一出手便是狠招。一九六四年,台灣大學教授彭明敏與學生謝敏聰 等起草《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倡議八大主張三大基本目標,第一條目標是「反攻大陸不可,推翻蔣政權,建立新國家」。蔣介石豈容如此政見,八年徒刑伺 候,一年多之後特赦出獄,從此遭情治機關人員二十四小時監視。卻就在天羅地網人肉跟蹤之際,彭明敏突然現身萬里以外的北歐國家瑞典。這是台灣近代史最神秘 的政治逃亡,過了多年,有日本政治活躍分子聲稱當年是用自己的護照協助彭明敏「化裝」過關。然而這一過程太過粗糙,以台灣當年滴水不漏的跟監,會給一個日 本人如此破解,到今天也不能取信。反而,台灣社會流傳一種說法,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駐台人員把彭明敏送到台中美國駐軍基地,用美製「大力士」型運輸機把彭送 出寶島。是耶非耶,到今天仍是一個謎,不過可以相比較的是,一九八八年,當時的台灣與美國已經斷交九年,台灣負責核武發展的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當年一 月十二日突然失蹤,其後神秘出現在美國,美國駐台人員則在張失蹤三日後直闖核研所,拆去大批核研裝備。後來才知悉,張憲義原來就是中央情報局吸收的專家, 台灣的核武夢由此灰飛煙滅。

從彭明敏到張憲義

美國外交政策皆是從本國最大利益出發,政治經濟軍事三要素不得缺一,過去四十年對台灣獨立運動不予明確支持,在於沒有戰火的台峽是美國最大利益,模糊戰略 則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招數,以作需要時出手的後著。這是兩黨共識,也許共和黨會保守一些而民主黨主動一些,但總的來說以台灣作為匬制中共的戰略構想從未改 變。更進一步說,美國追求的是在美國指揮(
concerted)的有序戰略,當八十年代美國與中共關係良好,美國對台灣內部獨立力量的壓制增大,支持台獨 的美國勢力局限在國會而不是行政部門;當兩國關係進入冷凍期,就會出現某種過往罕見的情, 以台灣美國關係為例,九十年代李登輝以總統身分訪問美國是其中 之一,今年初台灣在華盛頓的地下大使館升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其二。蔡英文這次高調訪美並得到美國主管外交高官會見,更是美國對台灣「恢復興趣」的彰彰明 甚樣板。眾所周知美國在台灣身上下本錢的原因,就是美方的「重返亞洲」戰略,以及東海南海的主權紛爭。循此思路,台灣獨立聲音未來可能更為響亮,美國的欲 拒還迎取態至為關鍵。

中共對美國在台灣的用招了然於胸,台灣戰略位置對中共走出第一島鏈極為重要,共軍不能當即拿下台灣,其中之一原固然是用兵風險極大,根據普魯士軍事大師 克勞塞維茨理論,戰爭是政治的伸延,從目前來看,只要台灣一天不宣布獨立,中共一天無以出兵以臻政治效果。但這一框架卻適用美國模糊戰略,在統獨之間游移 或表態或不表態,構成中共無所適從的客觀氛圍。不過, 這一條件在東海與南海氣氛緊張之際出現微妙轉變,蔡英文訪美,美國接待來客的高官陣容,已是告知中共華盛頓的最新態度,「不沉的航空母艦」若隱若現,這是 多年來未見的言語及行為。台灣獨派大老、前總統李登輝見此興奮溢於言表,儘管仍有質疑蔡英文某些言行,但總的來說蔡英文此行已達到李登輝的事前期許。



中美對台灣的沙盤推演

中共對蔡英文的反應,公開的只有駐美大使崔天凱的回應,雖說他講到蔡英文「要通過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考試」,但總的來說仍算相當溫和,不欲激起台灣內部獨營 勢頭。如此克制,便在於台灣不像香港,不在自己手上,一旦火氣上冒講多了,台灣明年選舉綠營幾乎穩勝。

且行事要看主人,北京不欲與美國翻臉,因為美國仍 可強稱是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內部朝野仍深受美國影響,美國不掀翻桌子,中共難以朝老美頭上砸酒瓶。倘若中共一時之氣把話說死,美國擺開陣勢支持台 灣獨派,那時該是立即大軍解放台灣,抑或到時形勢比人強吃下這顆苦藥丸,這些,相信中南海都做過沙盤推演,都考慮過,此刻忍你一口氣,往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