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星期二

林行止: 摸透老左無出其右 飽暖思自由身後新憂



一、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於周一凌晨謝世(16.9.1923-23.3.2015),密集報道其病情的新加坡總理公署隨即公告三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為「全國哀悼日」,二十九日於國大文化中心舉行「國葬」並於萬禮火化場舉行私人葬禮。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稱其父「建國總理李光耀地位無可替代……(他)把一生奉獻給新加坡……讓新加坡成為一 個讓人民引以為豪的國家」。確是的評。李光耀這種成就為他贏得全球聲譽,即使被他玩弄於股掌間的老共(這是世人無法仿效的絕技!),亦對他讚譽有加!李光 耀確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

評論新加坡崛興和李光耀功業的書,車載斗量,數不勝數;李光耀於一九九年以六十七歲之年邁出「傳位」 第一步,辭去當了三十一年的總理職位「半下崗」(當內閣資政在政壇舉足輕重但不必「視事」)後,著作不輟,品評世界大事、剖析新加坡成功之道及回憶錄,少 說亦出版了近十部;至於他的傳記,亦有不少版本,有趣的是,沒有一本由新加坡人執筆。
在數以百計談論李光耀「奮鬥史」的著作中,筆者讀過並在本報為文評介的,約莫有五六種,其中令筆者印象 最深的是於五十年代創設於新加坡的「馬來大學」歷史系萊佛士(S. Raffles,英國殖民地官員,新加坡海港創建者)講座教授柏金遜(「柏金遜定律」的柏金遜)那本有關初露頭角的新、馬青年精英素描集(七十年代初曾介 紹,偶忘書名,結集時補上),在柏金遜筆下,李光耀是非分明,絕不和稀泥,即使在討論中處於下風亦不會放棄原則;這種擇善固執的性格,在其後漫長的從政生 涯中,表露無遺。

二、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筆者在這裏寫了一篇短評︰《李光耀可學和不能學的地方》,以其時對「選個李光耀 式人物治港」之說此起彼落,而筆者認為根本不可能,但李氏有些「小動作」,則值得有志於「治港」者參考。當時筆者這樣寫道:「李光耀所以獲得(新加坡)國 人支持和好感,在於放棄使用英文名 Harry Lee),他從政後廢棄不用,改用一個非常『土』的中文名,同時努力學說華語。從生活習慣上割斷與英國人的關係,李光耀出身劍橋,滿口英語固不用說,有 一個時期還是一位『啣煙斗打高爾夫球喝下午茶』的英國派頭十足的紳士;從政後這些『壞習慣』完全戒掉,當了總理後,竟然連屬員亦不准吸煙,其轉變之徹底, 概可想見。堅拒英國皇室的封賜,英國人在獨立後的(大英)聯邦國家玩弄『電兔』政策(按英國皇室每年頒贈的『勳銜』,作用如跑狗場上誘使狗隻拚命奔跑的 『電兔』),但李氏不為所動,以示他具『民族尊嚴』和對英國人的鄙視;但他對英國的貢獻實在太大了(獨立後新加坡與英國貿易長期大幅增長),英國政府千方 百計要給他一點『榮譽』,他今年初終於接受『倫敦榮譽市民』的名銜,儀式顯然較被封為爵士更隆重,但這並非什麼貴族,(新加坡)國人仍可接受。要有與殖 民者公開鬧翻的紀錄,這表示他絕非『奴才』、『順民』,而是『民族主義者』;鬧翻情況必須公開,是因為大家都有默契,暗中仍是好朋友!」(收遠景《前程未 卜》及本報的《香港前途問題的設想與事實》)
上述這些引不起政論家垂注的「小節」,在筆者看來,正是李光耀當了二十多年總理(他於一九五九年六月三 日第一次當選)仍被視為與人民同呼吸因而長期受國人尊敬的竅妙!有人會說,李光耀治下新加坡經濟欣欣向榮、人民物質生活大幅提高,是他能夠當選多屆的原 因,但如果選民沒有當「他是我們中間一分子」,他便不可能長期受人民的擁戴!事隔三十多年,筆者仍然相信那些能夠在這類微枝末節小事上向李光耀看齊的政 客,受知於北京的機會遠遠大於那些於刻意或無意間 保持與英國有這樣那樣關係的香港人,因為在外人尤其是戴上政治眼鏡的人看來,這正是對「舊主」不離不棄的表現,也許有人以為那體現了「念舊」、「感恩」的 溫情,但肯定是「政治不正確」的做法。

作為一位熟悉亞洲事務的政治家,李光耀多次「毫無保留」地批評香港事務,有時甚且不惜提出「如何管治香 港」的想法,但筆者數度指出他雖然言多中肯,卻沒有把管治新加坡的「秘訣」告諸港人(現在回想,這許是李氏出於一片善心!),此「秘訣」非常簡單,便是把 共產黨及其同路人捉個一乾二淨!眾所周知,李光耀從政初期(一九四九年學成回國,一九五四年成為「社會主義的」人民行動黨發起人之一),一句話,是踏在共 黨(馬共新共及左派工會)肩膀「上位」的,惟「小」權在握之後,便把這些土共一一捉將官裏,並要他們上電視向全新加坡人認罪、懺悔。李光耀對老共如此「忘 恩負義」,完全是為了替新加坡人謀幸福,因為別說老共會顛覆民主政府,行不仁慈(以鬥爭為綱)的獨裁統治,還要貫徹「免費全餐」(卻不去想錢從何來)的社 會主義式福利,結果受苦的當然是人民。文前說李氏把老共玩弄於股掌間,是因為他把土共一個不留地送進牢房後,又因應形勢需要,與北京打成一片甚且擦出火 ……!如今北京視他為老朋友好朋友,你說李老先生是否世上無出其右、把共產黨玩得「團團轉」的第一人!

人民行動黨創立時雖然加上「社會主義者」一字,但當政後李光耀知道「免費午餐(遑論全餐)」成本昂貴, 遂不彈此調;然而,他深切理解「有樓斯有社會穩定」,因此於五九年當選後馬上通過「建屋發展法令」,在新加坡大興土木,建設「居者有其屋」的廉價「組 屋」,此中且有可容一家三代的「六房公寓式組屋」,老幼濟濟一堂,小輩上街生事固然在老人家「看管」下少之又少,血氣方剛者上街抗爭的更未之見。以廉價組 屋代替多種福利,既節省了大量行政費用,復解決了人民的居住問題(英國殖民者無法解決此問題︰一九四七年英國國會的報告指出「新加坡有一個世界上最差最劣 的貧民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又不會蒙上令工商界聞風喪膽的福利國之名!由於多達百分之八十五人民住在「自置」(一九六八年開始人民被允許用養老保險 基金和中央公積金購組屋)的組屋,社會和諧固然不難求,物業發展商的暴利時代亦宣告終結物業發展商當然可覓地發展高級豪宅,但市場有局限,他們之中不少 人只有向外發展新加坡地產商在香港有大成者 不乏其人,那可說與該國以組屋「盡庇天下寒士」的政策有關。

以興建廉價組屋代替「免費午餐」,是李光耀在創造和諧社會上及不致加深貧富鴻溝的重大貢獻!

三、

和北京打交道二十多年(中、新於一九九年十月三日正式建交),特別是吸取了蘇州工業園區不愉快的經 驗,李光耀看清了中共的真面目,對中國人的品性更有透徹了解,他在回憶錄(見二一一年八月「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系列,收《政客嬉春》)中殷殷告誡國人 別往中國內地開設公司,他這樣寫道︰「一旦在內地開分支,你便成為他們一分子,他們對你便有呼之則來揮之便去的期待,結果可能不歡而散。」又說︰「你在中 國有辦事處,你的中國顧客會一視同仁地當你是內地人,會吩咐你『馬上做,快點』(他以普通話Ma Shang Zuo, Kuai Dian出之)。」一句話,李光耀看穿國人未富先驕時已暴露(遑論財大氣粗)高高在上的傲慢態度(Condescension),這種意識形態不同、思維 方式有異令「對手」尊嚴盡失的處世態度,有辦法的人當然要避之則吉了。李光耀也許視經濟崛興的中國為「財神」,但他力求他的政府和人民與之保持適度距離, 以惟有如此,新加坡的獨立才有保障!

在李光耀直接和間接管治下,新加坡在經濟上大有所成,比如人均收入六萬二千四百(美元.下同),二 二年世界排名第七(香港五萬二千七百,二一二年排名第十五)、人均壽命八十四點三八歲(全球排名第四;香港八十二點七八歲,排名第八)……但由於「李氏 皇朝」管得頗為具體的統治,加上「有樓萬事 足」的心理發酵,新加坡人早已失去憑己力奮發衝刺的鬥志,日後新加坡經濟若乏起色,底因不在沒有李光耀而在人民向上爬的動力「死火」……。李光耀父子(中 間有個對李光耀唯命是從對李顯龍則頗有微詞的吳作棟〔二○○四至二一一年在位〕)把新加坡打造成世界經濟典範國(城邦),但人民已馴若羔羊、安居樂業, 而這與不思進取同義。

以當前的情勢,雖然上屆大選時執政黨得票率跌至「歷史新低」,但李顯龍再度當選的可能性不低,這是該國反對黨人才不濟不成氣候而李氏父子的確做得不 錯之故。不過,此中並非沒有變數,以新加坡年輕一代對網絡資訊以至媒體言論受當局「高度關注」而自由不足之象,頗為不滿,加上曾與李光耀「打官司」的媒介 如《經濟學人》、《新聞周刊》、《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以至路透社等可能「大做文章」,鼓吹鼓動「後李光耀時代」開放新聞自由,令飽暖思自由的新加 坡年輕一輩滋生反政府情緒,這是新加坡後李光耀時代的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