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星期二

林行止: 價貴不能賺少 價賤更要多賺 資本家只顧股東不理消費者



一、

包括石油在內的商品價格, 站在「好友」的角度,真是乏善足陳,從商品研究局(CRB)彙編的《三百年來美國商品價格指數》看,自從一九○○年以還,美國綜合商品指數反覆向上,在上 世紀末至二○○八年間約三十多年,價格大幅揚升,形成所謂「超級循環」(super-cycles),此循環於二○○八年見頂,時每桶石油價為一百四十六 元(美元.下同),到了去年底,撇除通脹等因素,CRB指數已跌回十年前的水平,以今年來的市況看,跌破此水平的機率甚高,那意味通縮或負通脹 (negative inflation)勢不可免,伴隨而至的,必然是環球性經濟衰退(甚至depression)、股市不景……

從 這幅紀錄一七二年至二一四年的商品價格指數圖看,上世紀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初期和本世紀初葉,商品價格均曾強力暴漲。顯而易見,第一次勁升是因為二戰 後世界特別是「戰勝國」投入大量資源促致經濟復蘇、繁榮,是各經濟層面對商品需求驟增的結果;第二次則因美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而引發,這次 升市,很快催生了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的組成,隨之而來的是兩次「油價震盪」(Oil Shocks),由於一九七一年底,美元脫離金本位,令浮動的美元滙價急挫,以之定價的商品價格相應飆升(通脹如影隨形而至);到了本世紀初,以中國為首 的各個經濟體經濟大幅增長,與二戰後西方國家經濟強力復蘇造成的商品牛市一樣,中國、印度和巴西等發展中大國的經濟增長動力,亦把商品價格拉上去!

二、

可惜,好景不常,頁岩油的成功開採,加上經濟發展減速,當然還有以沙地阿拉伯為主的石油出口國不惜代價以保持市場佔有率,促使油價持 續急降,在過去約半年內,油價便從百元水平拾級而下至五十元以下,跌幅百分之五十,令人口呆目瞪;可是,世界銀行今年一月的《環球經濟展望》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指出油價急挫雖然影響深廣,但翻查資料並非罕見之象;《展望》第四章顯示,在一九八四至二一三年這三十年間,共有五次油價急挫三 成多的紀錄(包括筆者在內,許多人都很健忘)第一次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六年,導因是期間油產大增及OPEC不肯減產;第二次為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一 年,美國陷入衰退等於經濟火車頭「死火」,各國對石油需求大減(這種現象二○○一年重演,是為油價第四次急挫);第三次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間,受亞洲 金融危機的拖累;第五次則發生於二○○七年至二○○九年間華爾街風暴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這五次油價急瀉潮中,與當前的情況相近的是一九八五至一九八 六年那一次,那次油價掉頭急跌,是七十年代初期「油價震盪」各國莫不致力找尋新油源(特別是發現有大量蘊藏的離岸油田如英國北海和美國阿拉斯加等)及開採 技術有重大突破;加上沙地阿拉伯於一九八五年年底決定「不計油價升跌只問奪取更高市場佔有率」,結果石油供過於求,其價遂由一九八六年一月的二十四點六八 元跌至七月中旬的九點六二元,跌幅達百分之六十一當前的跌幅尚不及此。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油價下挫的導因與現在的何其相似。

油價暴跌,「直觀」的反應是對石油進口國經濟有利。簡單地說,進口國的能源成本下降,「邊際利潤」上升,經濟因而可受其惠,美國便是典型例子;國際貨幣基 金(IMF)昨天發表的《環球經濟前景季報》(Quarterly Global Outlook),雖然把去年十月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從百分之三點八下調至三點五(幅度百分之十弱),美國的則從百分之三點一上調至三點六(幅度百分之二 十弱),IMF指出低油價、稍為緊縮的財政政策、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產生的效益足以抵銷美元滙價升值對出口的打擊以至利率緩慢向上的壓力。這種分析相信 會引起很大爭議。無論如何,捨美國之外,IMF對其他龐大經濟體如中國、印度及歐盟的預測,均為有不同程度的「向下調整」中國經濟增長從百分之七點一降 至六點八、二一六年再跌至六點三;印度二一六年的增幅為百分之六點三、二一七年增至六點五;歐羅十九國今年的增幅則從百分之一點三減為一點二。 IMF認為已發展國家明年的通脹率處於百分之一水平,發展中國家則高達百分之五點七,這些預測,亦極具爭議性。由於無法比較準確地估計油價在什麼水平才 「止跌」,上述的預測因此必須「與時並進」根據不同油價隨時作出修正。

三、

油價跌勢未止,石油出口國尤其是那些負上巨額美元債務的(主要是借美元添購石油開採及提煉設施),莫不叫苦連天,此中以石油收入佔總 出口額百分之九十五的委內瑞拉、伊朗和俄羅斯處境最困難。西方的禁運加上油價暴跌,令伊朗財政部以每桶油價七十二元編制的財政預算案「一塌糊塗」,其入不 敷出的嚴重性,彰彰明甚;俄羅斯的財政預算以每桶油價六十元為準,油價如今已跌破五十元,俄羅斯的「財困」,不難想像(今年的GDP的可能是負百分之四點 七總體經濟比去年縮百分之四點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盧布滙價兌美元跌百分之四十六,與油價跌幅不相伯仲。與其他產油國不同,俄羅斯是軍事大國,這隻 被趕入窮巷的北極熊會坐以待斃(持此說者認為俄國財政捉襟見肘無財力發動另一場戰爭)或拚死一戰(威脅動用庫存的武器以換取經濟利益或作「與汝偕亡」之 戰)?西方論者將爭辯不休!大家應該留意的是,和伊朗不同,因入侵克里米亞遭西方經濟杯葛的俄羅斯,油產並未受影響,最新數據(一月二日能源部的公布)顯 示其每日油產為一千零六萬六千七百桶(世界每天消耗量為九千三百三十萬桶),可見俄油對世界市場有一定影響力;從油產數據看,俄羅斯似乎同意沙地保住市場 佔有率的做法。
四、

油價大跌,對產油國肯定不利,對用油國則利害參半,但環球消費者肯定可以受惠,因為能源成本下降加上消費量因經濟增長乏力而萎縮,令 百物減價,這正是IMF預測發展國家通脹率向零進發的底因。在行內聲譽甚隆的牛津經濟顧問公司(Oxford Economics Ltd.),去年底對全球四十五個經濟體的評估,指出油價企於五十元水平,得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菲律賓(油價若於年內見四十元,該國今明兩年的GDP平 均增幅達百分之七點六);在經濟發達地區,香港則是最大贏家(The biggest winner),以香港絕大部分的民生食用品全靠進口,它們的價格無法不隨油價下挫而調整,理論上香港消費者會得益……。可是,迄今為止,本港零售市場的 物價與油價作同幅下降的,固然絕無僅有,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脹率)仍高居百分之五水平(參考數據,中國百分之一點五、台灣百分之零點五、新加坡負百分之零 點三),地產商還高唱建築成本天天上升營造通脹肆虐的恐怖氣氛。至於汽油價格,過去半年僅減價百分之十六(同期原油價跌約百分之五十);機票的燃油附加費 雖有「油價連續三星期下跌……燃油附加費會作出調整」的規定(二○○三年航空公司向民航處申請加收附加費時後者提出的條件),但去年底短途及長程航班燃油 附加費的減幅僅約百分之十;至於煤氣電力收費,亦未隨油價的下挫而作合理調整……

這種情況當然極不合理,而且暴露了資本家只照顧股東利 益不理會消費者死活的醜陋面貌;可恨的是,我們的政府和政客忙於「論政」,對如此不合理不利民生的價格不平等,茫茫然未置一詞!這是特區政府(特別是經濟 部門主管)和政客(尤其是那些打出為民爭利的)醒覺和採取行動迫使企業主放棄牟取暴利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