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何清漣:總理大位縱易主經濟頹勢也難挽



最近,李克強因身體與能力欠佳將下台的消息,成為海外中文網的熱門話題。觀察者多注目李下台原因中的習近平因素,以及誰有可能接任。這條消息的真假姑 且不論,但顯然最重要的問題卻被忽視:面對資源枯竭、內需不振、產業結構畸形、房地產泡沫超大、金融問題叢生的中國經濟,誰有能力挽救中國經濟?

李克強接手的經濟家底

上述問題的禍根,深植於十八大之前而非十八大之後。在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在資源、生產要素(含技術開發能力、勞動力等)、產業、制度環 境當中,必須具有其中兩、三項優勢,方能有所憑藉。如今的中國,在這些方面不僅沒有優勢,反而劣勢畢顯。12月上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五項任 務,實際上承認了上述劣勢。

資源方面,中國的生態環境已陷入海陸空立體化污染,主要礦產資源已經形成對外高度依賴,會議將此表述為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 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生產要素上,中國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技術與管理水平都相對落後,是個山寨大國,唯一自稱自主開發 高鐵技術,其實是依靠偷來的技術拼湊而成,至今也未能在國外找到市場。房地產泡沫大到不能倒的程度,是政府與企業硬撐著才沒破裂。產業結構嚴重畸形,全國 各行各業基本上都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正在高調推行的一帶一路計劃,主旨就是向海外輸出過剩產能。

這與前總理溫家寶從朱鎔基手裡接過來的家底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溫家寶主掌國務院的10年,前7年正逢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鼎盛時期,資源與生態環境空間 較大,出口、投資、內需這三駕拉動經濟的馬車跑得正歡。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從本世紀初累積下來的9110億美元的巨額銀行壞帳,也通過邀請美歐等外資銀行作 戰略投資者作為包裝,在香港與國內上市而成功化解。但溫家寶任期內幾乎將這些好運氣用完,到權力交接前夕,中國這一世界工廠已經進入夕陽狀態,房地 產過度開發的結果是全國幾十座城市都出現不少鬼城,幾十個行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霧霾籠罩不少城市上空。自2009年以來的4萬億政府投資加上地方 平台的巨大融資,雖然維持了權力交接時期的經濟繁榮,卻留下了巨大的地方債務與銀行壞帳。

這就是李克強從前任溫家寶總理手中接過的經濟家底

李克強經濟學為何行不通?

李克強接任總理之前也曾滿懷壯志,邀請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製定了一份長期改革路線圖,將金融改革當作接任後第一要務。接任之初,李主張 的經濟政策要點有三: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曾被西方投行界命名為李克強經濟學,被普遍看好。我曾於20136月寫過一篇《李克 強經濟學的製度基礎何在?》,指出他的經濟政策在中國缺乏實施的製度基礎。兩個月之後,樓繼偉代表中國政府在G20財長會議上稱中國政府不再刺激經 的話音剛落,中國江蘇、安徽、重慶、四川、貴州、陝西等多個省市就紛紛下發文件,召開相關會議,要求下級政府繼加快十二五規劃鐵路、公路、機場的 建設。約有36個城市的發改部門批復了本地建設城市交通項目的開工申請,鐵公雞與城市棚戶區改造成為新一輪地方政府投資熱點,結果是舊的鬼城仍在,新 城鎮建設將房地產泡沫吹得更大;舊的產能過剩未消化,新的產能過剩又增,形成更大的產能過剩。

就在國際投行界歡呼去槓桿化將使中國金融走向市場化改革之際,中國政府已經決定,由銀行對地方政府投資提供大規模的支持。20137月,國務院出台 《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要求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81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 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要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力度。李克強任總理才4個月左右,承諾的政府不刺激經濟就變成了微刺激去槓 桿化變成了定向金融扶持。自此之後,銀行貸款放水幾乎從未停止。(見《政府投資號急吹克強經濟學破產》。

李克強經濟學之所以行不通,乃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已成定勢。在出口萎縮、內需不旺的情況下,中國要想保持經濟增長,就只能依賴投資,而投資就得依靠銀行 放貸。中國的投資分三塊,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並沒有能力培養新產業。在所謂產業結構轉型上,地方政府除了繼續扶持 本地原有的產業,將要淘汰的產能升級換代,根本談不上轉型。以鋼鐵業為例,中央政府政策規定,對鋼鐵產能淘汰的標準是200立米以下高爐,本意是想將小鋼 廠淘汰出局,但很多地方的小鋼廠就改成300立米、500立米甚至更大的高爐。結果是全國各行各業都形成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有人計算, 生產一噸鋼,低的時候只能賺一毛幾;生產一噸煤,買不了一瓶高級礦泉水。國務院總理無法為地方政府再造新的產業,也無法解決地方的就業問題,而地方政府與 企業向銀行借貸,是種無責任借貸,欠債不還,也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最後都由中央政府兜底。

政府刺激經濟措施已經失靈

真正的麻煩在於,政府繼續大量投放貨幣刺激經濟也已經難獲明顯效果,《福布斯》今年824日發表一篇《中國經濟40年繁榮的終結》(The End Of China's Four-Decade Economic Cycle ,其中引述了《中國褐皮書國際》的一個觀察結論,中國信貸需求史無前例的疲軟。褐皮書作者調查2200家公司後發現,在今年第2季度,中國金融機構曾打開 信貸閘門。6月份投放了1.08萬億元新增貸款,7月份為8708億元人民幣。但由於缺乏有前途的機會,這些公司都未申請多少新信貸。迎合私人小企業的影 子銀行不得不將利率降到比國有銀行還低,以吸引客戶。為了維持經濟運行,央行在9月和10月向銀行業持續放水”7695億元,仍然毫無用處,中國第三季 GDP同比增長7.3%,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但與此同時,銀行壞帳卻在急劇增加,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 行這四大銀行帳面上的不良貸款規模已達4,150億元,比2013年底和今年6月底時分別增加了22%8%

面對如此經濟困局,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只好將明年GDP​​速定調作為保密內容,要到明年兩會期間才公佈,會議後發布的通稿稱我國經濟運 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再加上一個一帶一路計劃釋放過剩產能,就 2015年的經濟狀態。所謂新常態,就是經濟繁榮結束,要國人準備過苦日子的好聽說法。

觀察中國政經局勢,政治權力可以通過一系列非常手段漸漸集中於最高領導之手,但經濟狀況卻非通過集權、換帥就能改觀,因為中國目前這種脫胎於計劃經濟的行 政強干預下的半市場化經濟,有其運作慣性,李克強的不幸運在於他接掌國務院總理一職之時,中國持續30餘年的那種依靠透支生態資源與廉價勞動力支撐的增長 模式走到了盡頭,生態系統千瘡百孔,產業結構畸形扭曲、地方深陷債務泥潭、金融系統弊端叢生,影子銀行的風險隨時爆發。

這種局面,李克強固然應付不了,其他人也未必有能力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