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星期日

彭博商業周刊: 《Keynes理論復活》




醫生在嗎?全球經濟復甦失敗,醫生們束手無策。希臘按醫生的處方實施了自救,但換來的結果卻是高達26%的失業率。葡萄牙遵從了削減預算的規則;葡萄牙人 卻要到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去找工作,因為國內根本沒有工作。德國儘管擁有高額貿易盈餘,但也復甦乏力。根據Sentier Research的數據,美國經通脹調整後的家庭收入中值較2007-09年衰退最糟糕時還低3%。無論醫生開的是什麼藥,現在並不奏效。花旗集團 Citigroup)首席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最近稱英國央行的政策是「一鍋大雜燴,裡面有缺乏論證的陳述、偏袒一方的理論、缺乏堅實理論基礎的經驗主義規則、預感、直覺和一知半解的見 解」。但他說,這比很多其他國家嘗試的政策還要好一點。

但有一位醫生,他的處方比任何時候都更有用。沒錯,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1946年就死了。但即便如此,這位英國經濟學家、投資者和政府官員對於如何挽救全球經濟,比眾多擁有動態隨機模型的現代經濟學博士更高 明。他正確診斷出的大蕭條症狀將再次出現,好在規模較小:長期失業,通脹緊縮,貨幣戰爭以及以鄰為壑的經濟政策。

凱因斯一個經久不衰的重要見解就是,幫助家庭度過艱難時期的方法並不一定對全球經濟奏效。如果一個家庭的一家之主失業,全家可以並且應該節衣縮食來量入為 出。但在經濟普遍疲軟時期,大家不能同時都這麼做,因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越多人削減開支、增加儲蓄,就有越多的人被迫削減自己的開支,從而 造成螺旋式經濟下滑,這被稱為「節儉悖論」。收入迅速縮減,儲蓄就會不升反降。結果就是:大規模失業。

凱因斯說,如果公司不願意投資,消費者不願意花錢,政府就必須加大支出或減稅,來打破這種危險的循環,這兩種手段都可以讓人們口袋裡有更多錢。與一些凱因 斯批評者的觀點相反,這並不是說政府的權力應不斷擴大:凱因斯說,政府應在經濟繁榮時期保持盈餘,來償付債務,並且吸納私營部門的過剩需求。(美國在克林 頓執政時期經濟繁榮的兩年期間政府預算盈餘太小。)凱因斯並非狂熱的激進主義者,他說,經濟學家應該像牙醫那樣,既謙遜又有能力。他希望修復經濟,而不是 顛覆經濟。

1970年代開始,凱因斯遭到質疑,因為他的理論無法立刻解決滯脹問題高失業率和高通脹並存。學院派經濟學家紛紛提出「理性預期」的新理論,認為政府 不可能通過赤字支出來刺激經濟,因為有預見性的消費者會理性地預期,刺激最終必須有人買單,因此會為將來增稅而提前儲蓄,從而抵消了刺激的作用。供應經濟 學家說,凱因斯忽視了低稅收如何可以通過促進就業和投資來刺激長期增長。「失敗的政策和困惑的辯論令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混亂不清,」瑞典經濟學家萊永胡武德 Axel Leijonhufvud)在1983年為凱因斯百年誕辰大會撰文說。1980199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凱因斯主義試圖在凱因斯的世界觀中注入理性預期 理論,同時保留他對物價和工資「粘性的觀察」——即在經濟不景氣時物價和工資不會下降到足以平衡供需的水平。新凱因斯主義者中既有保守派經濟學家,如胡佛 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John Taylor 也有柏克萊的德隆這樣的自由派經濟學家。

如果凱因斯還活著,他可能會警告世人不要重蹈1937年的覆轍,當時的政策失誤讓本來有希望的復甦演變為歷史上最嚴重的雙谷衰退。這一次,歐洲是危險區; 當時是美國。所謂的大蕭條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兩次急劇下滑。第一次在1933年結束,接下來四年的產出增長每年平均達9%以上,是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復甦之 一。究竟是什麼讓復甦中止,仍有爭論。一些經濟學家歸咎於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簽署增稅法案並削減了新政中的就業計劃。還有經濟學家指責美聯儲。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經濟學家Douglas Irwin 認為,羅斯福政府回收黃金、將黃金剔除在美國的貨幣基礎之外,觸發了經濟再度衰退。這一防止通脹的舉措太過成功,以至於造成通縮。無論原因為何,英國和其 他貿易夥伴也受到拖累,美國國內產出大幅下降,一直到美國進入二戰之前都沒有完全復原。「我們現在正處於一種1937年的時刻,」麻省理工學院的特明說, 「對我們來說那是一段警示性的歷史。」

當時的問題和現在一樣,是債權國擁有所有的權力。它們可以要求債務國首先支付長期貸款的利息,而不是先解決國民吃飯問題。當然,借債必須要還。但凱因斯認 為,債權國也有責任需要承擔。它們應該給債務國一些喘息空間,途徑就是購買更多債務國的產品和服務。今天,這就意味著德國人應該更多到米科諾斯島 Mykonos)度假,更多地購買波特酒,讓希臘人和葡萄牙人賺更多他們急需的歐元,來償還他們從德國銀行借的貸款。這個概念無可爭辯。但美國在 1944年持有貿易盈餘,它對成立一個會束縛其手腳的國際組織毫無興趣。(今天德國坐擁大量貿易盈餘,它根本不想聽別人指手劃腳告訴它該怎麼做。)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缺乏凱因斯提議成立但後來夭折的國際清算聯盟具有的權限,有人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服務於美國的利益。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南非 正在試圖成立一個替代性組織。德國在敦促法國和意大利採取和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樣的緊縮措施時,也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大理會。「動靜大效果 小的短期刺激計劃並非提振增長的辦法,德國經濟部長Sigmar Gabriel 1020日在柏林參加一個聯合部長級會議前說。德國和法國由於相持不下,將一個聯合提議推遲到121日。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家、《美元陷阱:美元如何收緊對全球金融的控制》(The Dollar Trap: How the U.S. Dollar Tightened Its Grip on Global Finance)一書的作者Eswar Prasad在電子郵件中說,凱因斯提議的國際清算系統「需要良好的國內政策和強大的國際合作,而這兩個條件都難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