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黃拱章﹕通識加入國民教育 只會養肥既得利益者



1026日,《明報》頭版報道政府有意向中學通 識科「開刀」,欲增加《基本法》及「一國概念」等內容,不論學生、行內老師,甚至政治團體,都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個人認為,現在教育界官員對前線實踐一竅 不通,妄以政治考量修改課程,最終也是把一堆堆鈔票,白白花在教育界的既得利益者身上。

2011年教育局的數據而言,「教育局用於中小學 推動國民教育的開支由2007年度的3530萬元增至2011年度的9570萬元」、「公民教育委員會資助國民教育的撥款也由50萬元上升至497萬元」 (註1)。2014年政府的「高中學生內地交流活動資助計劃」,更向師生到國內交流,資助最高可達近億元(註2)!

每年億計的龐大支出,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預計也應穩步上揚吧。但事實是,去年浸大的一項民調,當中受訪的學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是令人訝異的0%(註3)!箇中原因,我們只需看看充滿功利的前線教育運作,便知一二。


究竟是誰得益 你懂的

實上,很多與國民教育有關的課程,都與學生的短期利益緊緊相扣。例如學生參與國民教育的校外活動,只為滿足「其他學習經歷」的參與時數;學生參加與國情專 題研習,只為擦亮「學生學習概覽」履歷;參與國內交流團,參與回來後學生老師拚命的做檢討報告,又豈會是受到主辦單位慷慨激昂(且自我陶醉)的愛國話語? 別傻了,他們只是明白「等價交換」的原理:近乎免費的去旅遊,吃過佳餚,回來做些敷衍工夫而已。

那麼,真正的價值觀是如何建立的?老師的角 色,從來都只是一個促進思考的輔助角色。學生的價值建構,往往和具體的社會環境緊緊扣連。現在,前線的教育行政運作,充滿利益引誘的邏輯,國民教育也要利 誘學生參與,學生自然識做。這種現實功利心態,根本和不少香港人支持中央政府的心態,全無二致。我們大眾如果真的要反對的話,也不需理會這些官員的壞點子 怎樣向學生洗腦,我們只需先想想:為什麼我們要搞這麼多無用的東西,去花掉納稅人的血汗錢?

猶記得數年前某政黨提出「食窮建制派」的口號, 其奧妙之處,正是利用了港人的近利天性。因此,換個角度思考,現在特首建議加入中國經濟起飛、中國歷史等「一國」概念,除了令學生增加對該課題的冷漠感, 以及養肥了本港教育界一眾既得利益者,基本上無助提高學生國民意識。價值教育這回事,正是「鑿七竅而混沌死」,愈是明刀明槍,愈是帶來反效果。高官又不是 學生肚裏面的蟲,搞這麼多大龍鳳,最終究竟是誰得益,這問題,你懂的。

作者是通識科課程導師

計算法:香港485間合資格中學,每校最多12名老師及120名學生,每位資助1260元至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