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高天佑: 滬港通反高潮因大原因



幻想總是美好,但現實往往殘酷,記得2007年下半年傳出「港股直通車」消息,刺激恒生指數在當年11月衝破3萬點;但7年之後,「滬港通」開車首天卻反高潮,港股先升後挫全日跌290點。不過,正如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滬港通」是長期機制,不可單看一時三刻。馬後炮來分析,昨 天的反高潮由四個原因導致,投資者無論短炒或長揸,都要認清因果才可對症下藥。

中港兩地資訊不平衡

第一個原因在於資訊的不平衡,正如筆者9月在《資訊不通,滬港通?》指出,香港這彈丸之地可能是世上最「資訊密集」(information- intensive)的地區之一,居民不單輕易獲取所需資訊,往往更被排山倒海的消息淹沒。以投資為例,自1993年起股民可買賣H股,之後有紅籌,近年 還有AETF,港人對內地經濟及金融市場早已不陌生,加上自從總理李克強4月提出「滬港通」後,本地媒體製作了大量「A股須知」、「A股攻略」,讓投資 者早已有所準備,因此昨天甫開閘,「南水北上」額度很快被用盡。

反觀內地,一來受限於資訊審查,內地居民不易接觸到原汁原味的香港財經資訊(佔領運動消息被封鎖是最明顯例子),因此他們看待香港經濟、金融市場及 上市公司往往像霧中看花,終隔了一重。此外,像香港般「資訊密集」實為罕例,不可視作常態,若在紐約之外的美國或倫敦之外的英國居住過,便知道當地媒體不 會天天密集報道環球經濟形勢,遑論深入分析中國經濟。同樣,在「滬港通」之前,內地媒體對本港經濟大多只有泛泛的關注,極少特地研究港股上市公司。

正因如此,昨天「北水南下」帶來的港股成交額,絕大部分集中於內地耳熟能詳的國產企業品牌,包括騰訊(00700)、鳳凰衛視(02008)及中移 動(00941)等,皆因內地股民對這些名字早已認識。相反,事前估計內地股民會喜歡的和黃(00013)、滙控(00005)等優質國際藍籌,或銀娛 00027)等濠賭股,卻似乎暫未受內地客真金白銀追捧。

極端滙價恐「未賺先蝕」

第二個原因受到不少人忽略,就是滙率。按一般觀感,人民幣仍處於長期升軌,港元跟美元掛鈎則難免被相對看淡,內地股民買港股時亦要考慮此因素。須注 意的是,這跟內地人來港買樓又有點不同,因為來港買樓等於正式把資產調到境外,之後可長期持有,亦可隨意轉為其他貨幣資產;但「滬港通」卻是閉環系統,內 地股民入場時要用人民幣兌港元買港股,離場時必須把港元換回人民幣收錢,倘持股期內港元兌人民幣滙價下跌,股民就要硬食蝕水,若股價只得個位數字升幅,則 隨時「賺埋唔夠蝕」。

更甚者,「滬港通」系統昨天提供了非常極端的滙價參考(見附圖),港元買入價跟賣出價差距逾5%,幾乎等於一下注已先蝕水逾5%,未見官先打五十大板,這更加嚇怕了很多內地股民,兩地監管機構有必要對此系統作出改善。

推行倉卒未及開戶

第三個原因很簡單,皆因內地股民開設「滬港通」賬戶最少要有50萬元人民幣存款,香港股民卻沒有門檻;由於「滬港通」從確定啟動日期到正式開通只有一星期時間,內地很多股民及券商都未做好準備,甚至連宣傳也未能有效推廣,但相信稍後可改善。

第四個原因是撞正外圍氣氛不佳,日本昨天宣布第三季GDP遠遜預期,按年萎縮1.6%(市場原估計增長2.9%),並正式進入技術性衰退,拖累昨天整個亞太區股市全面下跌,中港股市亦難免受牽累,「滬港通」開鑼都無法沖喜。

上述四個原因之中,第三及第四點屬短期因素,不影響「滬港通」的長期走勢。至於第二點的滙率因素,則會在中期內鼓勵「南水北上」,卻不利相反方向,監管機構亦須改善滙價參考系統。

第一點(資訊不平衡)對投資者最為關鍵,預料港股的「國產名牌公司」短期內仍將輪流當炒,投資者可考慮搭乘短途順風車;但長遠而言,隨着內地股民逐漸熟悉港股,和黃、滙控及銀娛等優質藍籌股終會獲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