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林行止: 一鼓作氣難連氣 青鳥紛飛覓彩虹

一、執政者把和平抗爭的「雨傘運動」定性為「顏色革命」,以「打不還手、拘捕不抵抗」的「佔中行動」,發展至「遍地開花」分佔「地頭」的群眾活動,二者初衷並不完全一樣,卻已被人混而為一,雖然爭取民選制度的目標一致,但對「和平」的取態截然兩樣,連同學聯及學民思潮四方面的人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並無不同,比如某些行業生意中落以至若干地區交通擠塞等,可說所有之惡皆算到「佔中」頭上。這是示威者不願見卻不得不無可奈何接受的現實。

從十四日深宵以至十五日凌晨警察在龍和道「清場」的情況看,恐怕所用暴力(或武力)的程度,因「顏色革命」的定性而漸次升級,在這種「危情」之下,

也許正是「和平佔中三子」宣布「佔中運動」已告一段落的最後時機,這是為洶洶群情降溫、令社會稍為冷靜的唯一途徑。至於「三子」會否繼續參與「遍地開花」的抗爭活動,他們可各自以行動表明態度。學聯和學民思潮從號召罷課至留守佔領要道,時日不短,參與者大都心疲力竭,此刻亦該考慮是否由學生運動轉投群眾抗爭行列。

昨天凌晨的「清場」,警方的表現,大體不錯,其有序地執行任務,紀律專業,且在事前警示讓群眾疏散。非常諷刺的是,兩名督察和五名警員,把一位後來被認出是公民黨要角(社福界行政長官選委)的示威者曾健超,挾持至示威場外暗角(燈光暗淡的街角),拳打腳踢,「行私刑」,令其身體多處受傷,從公民黨律師團隊展示的相片,曾氏傷勢不輕,胸口及背部均有明顯「被圓頭硬物搥打的瘀痕」,圖「言」並茂報道此一傷人者也許以為人不知鬼不覺因而「出重手」打人新聞的,是被同行譏為偏袒建制而有中央電視台之「譽」的無綫電視。這段新聞所以能「出街」,是因為現場報道為不經編輯之手直接播出,不然恐難逃被「美化」的命運。筆者有此一說,皆因十五日上午這段新聞播出時已被「消音」,有人要為涉嫌肇事警務人員減輕罪行、遮遮掩掩,彰彰明甚(昨天傍晚無綫二十七名記者發表「公開信」,指「高層」刪除若干關鍵性字眼)。經此「意外」,也許日後「現場直播」要經領會上意的編輯過目後才能播出。香港的新聞自由有可能進一步被收緊,是這次迄今歷時十九天的群眾抗爭活動的一項消極副作用!

面對無可抵賴的「打人新聞」,不管保安局局長黎棟國的說辭有多「動人」,相關部門對此事肯定會如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所言「咁咪查吓囉」。筆者希望有關當局能超越輕佻而以嚴肅認真的態度處理此事。經過施放催淚彈一役,若無法令蓄意傷人事件大白於世並把個別害群「黑警」繩之以法,警方的良好聲譽恐會就此淪喪。

以「傳統智慧」揣測的「常態」是,「雨傘運動」過後,特區政府決策層和保安局有「人事變動」,是平息民憤的必行之策;梁振英上任後,施政功過姑且勿論,其對非盲目熱戀中共的港人之冷漠無情,令他失盡民心,趁此機會換個和港人較能交流溝通並有點同情心的人上台,正是治本之道!不過,現在是「新常態」當道的時代,一切都「測不準」。


二、這場醞釀部署一年多而衍變為沒有領袖的群眾和平抗爭運動被升級為「動亂」,不但外國勢力被捲入其中,連「台獨勢力」亦被國台辦發言人指其試圖「借題發揮、推波助瀾,暴露他們搞亂香港、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圖謀。」支持香港當前抗爭活動的台灣人,主要是民進黨政要、太陽花運動組織者等,說他們可能與「台獨」拉上關係,不足為奇;但馬英九總統應不在其內,他於雙十節講話中說中共應「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意指應允許香港先於內地有一人一票選出選民「意中人」的權利;又強調中國該以香港為例子,作為兩岸最終「建立民主、自由、均富中國」的範例,那意味香港民主化可為兩岸統一創造有利條件……這位國民黨籍的台灣總統應該不是台獨分子吧!台灣的台獨和非台獨,都在言文上支持本港佔中的學生、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和平抗爭。

當代大儒余英時教授,昨天接受《美國之音》電台訪問(本報網站),認為香港的學生運動有重大積極意義,他說︰「我想它對人心會有影響……,不會有
(內地)人公開站出來支援,因為共產黨不允許。」這位當代史學泰斗又說,他對中國未來的民主化感到樂觀,這是他研究歷史得到的結論,他指出︰「我研究歷史,看到的就是沒有不變的王朝,沒有不垮的王朝。」

余教授不去內地不在香港而身處美國,他的大膽言論因此沒有「政治後遺症」,但哀莫大於心不死的香港人,面對的是奉命行事而有時不得不手段兇狠的警察和為似有若無的國安陰影所籠罩,「肆無忌憚」的言行有時可能要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筆者因此以為示威者現在也許要認真考慮「撤離以保存實力」勸告的時候。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昨午三時二十五分(本報網站)表示,正透過「德高望重」的中間人(比如曾勸諭學生回家的現任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及昨天衝口說出「勿讓激情變成遺憾」金句的李嘉誠)與學聯接觸,醞釀重啟對話;雖然他重申一切須以《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決定為基礎,但在北京領導人宣布學生和平示威是「顏色革命」及警方把示威者打得頭破血流的「大好」形勢下,政府伸出「橄欖枝」,學聯應作積極回應。對話(或談判)是緩和當前這場群情激盪的街頭活動的最佳辦法。

顯而易見,梁振英上任後,他對港情的冷漠,把本地潛存的問題惡化,令香港和內地的「矛盾」激化。眾所周知,港人追求應有而殖民者靳而不與的民主有年,受「港人治港」的誘發,港人回歸後視民主為應得之物;但北京則恐懼內地人民會「有樣學樣」,在富起來之後,要走香港民主化之路而成亂局,畢竟國內情況不同,未必可以承受政治重大變化,對於責任在鞏固一黨專政的中共領袖,又豈有不全力阻撓使其不發生之理。這種「理路」上的殊途,梁氏上台後不加化解而落井下石,令內地和香港關係日趨惡化,這正是抗爭風波平息後特區政府應全力應對的大事。

應該一提的是,北京懷疑(也許有未公開的證據)美國在港人抗爭活動中插上一手,不一定是無中生有,因為香港亂成一團令當局不得不以武力相向時,台灣人看在眼中,驚在心頭,與大陸統一的回歸便愈不用提,而這是力謀阻遏中國強盛的美國所欲見的發展!筆者常說香港人無論追求什麼理想、搞什麼活動,都別走向外國尤其是美國求助之路,底因正在於此。

辨別明智與反智下周續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