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徐家健(經濟3.0): 經濟學界的雷霆救兵




上周我和兩位欄友一連發表了5篇關於自由行及入境稅的文章,各賺了一點稿費,之後不同黨派議員誰努力繼續推動、誰希望成功爭取,我們都管不了,但經濟思想究竟對公共政策有什麼影響?

芝加哥大學元老史德拉曾對米爾頓.佛利民有一句戲言:「米爾頓想改變世界,我只想冷眼旁觀。」佛利民的回應是史德拉之言多少有點做騷成份,原因是史德拉分 析公共政策多年沒有為大政府說過半句好話。自佛利民,我認為最不甘於冷眼旁觀的芝大學者要算是我的老師莫里根。莫里根想改變世界嗎?可能是受到史德拉的影 響,莫里根曾多次提醒我不要誇大經濟思想對公共政策的影響力。但弔詭的是,《華爾街日報》數天前刊登了一篇莫里根的專訪,記者大讚我這位老師準確預測奧巴 馬醫改如何令美國勞動市場萎縮,最終連國會預算辦公室都要跟隨修改其原先估算【註1】。

史德拉當年不是要說佛利民壞話,但從學券制到負入息稅,過了半個世紀港人耳熟能詳的教育和扶貧政策最多都是只聞樓梯響;較少香港讀者聽過的,可能是佛利民 年輕時曾有份參與設計預扣稅,成名後一直主張廢除徵兵制,晚年時更曾聯署支持大麻合法化。但細心觀察,經濟學者對政策的影響其實一直是似有還無。

誰廢除了徵兵制?

從史德拉到莫里根,研究政治經濟學的芝大學者強調的是,影響公共政策的是經濟因素而非經濟思想,預扣稅是二次大戰時發明的,那時政府非常「等錢使」,預扣 稅大大方便了政府徵稅應付戰時開支;至於以抽稅取代禁止的大麻合法化,提出時是金融危機前數年,而付諸實行卻又是要等到政府「窮到燶」之時。那麼,廢除徵 兵制又如何?

尼克遜政府在1973年正式廢除徵兵制。欄友曾國平的「美國徵兵制終結Oi教授應記一功?」一文認為,我這位芝大Oi師兄在上世紀60年代發表的一篇計算 徵兵制經濟成本的文章以數據以理論反對徵兵制,配合了當時年輕人一面倒反戰的政治氣氛,多少也加快了徵兵制的終結。雖未必比得上「雷霆救兵」,我的另一位 芝大師兄兼知名網民Steve Landsburg亦曾說,美國今天的年輕人要多謝Oi教授和他的老師佛利民在廢除徵兵制運動中的推波助瀾【註2】。真的嗎?我不肯定,但我知道這樣不容 易說服莫里根。

莫里根的觀察是,無論經濟學者曾說什麼,徵兵制的成本效益都一直在變。隨着軍事技術進步,美國在過去數十年打的仗是一次比一次「資本密集」,相對於軍人的 勞動需求一場比一場仗少。1971年越戰時,軍隊人數佔1524歲的「壯丁」比例是16,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比例跌至115。軍隊人數與 徵兵制的因果關係不易弄清楚,但莫里根做過的研究發現,由於徵兵制有巨大固定成本,世界各國採用徵兵制與否最重要是取決於軍隊的規模,一個國家需要的軍人 愈多,徵兵制便愈流行【註3】。

經濟學者的利用價值

另一位老師張五常教授亦曾討論經濟學家的影響力,他否認想改變世界,但我認為他對中國經濟的關心,怎樣也說不上冷眼旁觀。張五常認同經濟學者可影響思想, 但他找不到證據我們可以影響政策,原因是政策改變有贏家亦有輸家,壓力團體爭取利益無日無之下,不識時務的建議遭淘汰,識時務的建議被「接受」,說穿了只 是被利用罷了。

識時務的建議被利用後果可大可小。年輕時佛利民沒有想到,方便政府應付戰時開支的預扣稅為日後的大政府開了方便之門,令佛利民悔不當初;廢除徵兵制又拯救了多少美國年輕人的寶貴性命?我沒有答案。一個流行但未經證實的說法卻是,廢除徵兵制使美國更輕易發動戰爭。

不識時務的建議遭淘汰又怎樣?我聽過一個故事,美國軍方大手投資的一種裝甲車用意是減低軍人傷亡數字,但一位受聘於美國軍方的經濟學者,發表了一篇批評伊拉克戰爭中這種裝甲車不合乎成本效益後,令其上司大表不滿,並警告他以後不能再發表類似的文章。

我們分析入境稅的建議最終會否被利用還是言之過早,但其實只要能慢慢影響到香港人的思想,我們便心滿意足了。

【註1http://online.wsj.com/public/page/news-opinion-commentary.html
【註2http://www.thebigquestions.com/2013/12/26/walter-oi-1929-2013/
【註3Mulligan, Casey B. and Andrei Shleifer. "Conscription as Regulation." 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 7(1), 2005: 85-111.

經濟學者如何救世?.二之一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