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添馬男: 互借東風抽乾水



為配合政改及反佔中鬥爭,黨報引述港媒(即係文匯及大公兩篇署名文章)報導回歸後英國軍情六處間諜滲透全港重要部門、傳媒、商會,又指麥齊光被揭騙房津乃來自英特工手上情報,又指陳方安生、黎慶寧乃英國棋子,文章講到似層層,好得人驚!

軍情六處幫狼英?

首先,香港有英美特工存在係基本常識,唔好扮純真,大驚小怪,長期以來香港係東西方角力諜報中心,軍情六處有人員派駐香港,指揮政治部監控左派親共人士,港督麥理浩在抗日時在汕頭從事敵後情報工作,二戰後曾派駐布拉格,59年來港出任栢立基政治顧問,從倫敦公開五十年代港英政治部報告所見,審閱報告後簽名是麥理浩招牌式樣「大M」,之後67年曾做過越南大使,在越戰中與美國緊密合作。麥理浩就係冷戰時代英國具帝國視野、情報、外交、行政集一身的人才,任務係阻止中共在香港滲透,67暴動後出任港督,將早年出任政治顧問時「民生抗共」戰略付諸實行,造就了香港大建設時代。

七八十年代政治部監控對象眾多,不限於左派,港大社會派學生,中大學運積極分子,如前匯豐大班鄭海泉也曾被監視,梁國雄當然也有份,壓力團體成員觀察社陸恭蕙、胡紅玉也有份。九七主權移交後,英方情報人員亦會留在香港,當然也有親英勢力留在司法、紀律部隊、商界、學術界及公務員。

但由此推論麥齊光事件、倒梁及佔中由軍情六處情報人員策動,就好奇怪。麥齊光乃林鄭頭馬,協助政務司長掌控土地資源,打倒麥齊光,對邊個最有利,只要睇邊個接任就一清二楚,接替者乃梁振英頭馬陳茂波,唔通軍情六處幫緊梁振英?

而霍德及顧汝德兩人過去十幾年已被左派圈子視為軍情六處特工,講到佢地神通廣大。最近顧汝德在訪問中公開回應,笑問如何一邊做全職中策組顧問,又一邊做地下情報工作 。除非兩人是國產007,慌死冇人知佢地係特工,大搖大擺,來香港搞飯局做串連,倒梁佔中。按常識推測,若顧汝德係有份策劃佔中之特工,佢會就佔中公開表態咩?咁高調做乜?至於反國教運動,大家唔好以為搞政總集會需要軍情六處特工協助,阿牛、支聯會義工及教協已經熟手。03年七一遊行及之後包圍中環,當時也被視為有英美勢力策動。

其實夏千福也好,Hugo Swire也好,都想借普選抽水,扮做嘢,英美同中國無根本利益矛盾,英國尤其睇重「人仔」。而挺梁陣營則想借英美抽水行為,拉高政治矛盾,迫所有建制派歸邊,尤其是當佔中被定性為由英美外國勢力操控,涉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民族統一,咁大頂帽笠落嚟,邊個頂得順?
 

范克: 不能片面詮釋香港歷史

本月16日《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批評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Hugo Swire就香港普選提出意見是「動機不純」,如筆者上星期所言,該套「港督不是普選出來」的理論又被重提;文中更指香港過去16年的「民主獲得了大發展」,說香港過渡至民主的過程是因處於中國的懷抱,暗示英國這個奶媽,在殖民地時代並未給予港人民主,不如中國對香港百般呵護。但交到中國這個親娘手中,僅用20年時間就過渡至民主。你為甚麼還要擁抱殖民地時代?難道你忘記了「英國統治99年」、「要求港人對女皇效忠」的屈辱?


確實,我們必須承認,在港英政府治下的香港,曾經有過一段非常不光彩的歷史,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知道舊時代在港華人的處境,知道華人和洋人間不平等的過去;但在翻閱史書的時候,我們亦不可忽略在殖民地時代最後的短暫歲月,環境比過去的16年要好。至少,在九七前我們雖沒有選港督的自由,但我們還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示威集會、表達個人意見的自由,還有比今日立法會功能組別更為民主的政制改革,控制多少外來人口亦是港英政府可以管治的範圍。


如果你忘記了這段對於大多數港人而言,都能夠稱得上為美好的光輝歲月,是發生在九七之前,「獲得了大發展」這類屁話,自然聽得入耳。但如果你清楚這段過去,明白今日的香港處於一種怎樣的局面,自然會覺得不悅。


九七前的歲月,不能夠說沒有窮人。二戰過後湧現的大量人口,木屋區環境惡劣,衞生問題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和影響,於是政府開始着手大規模興建公屋;窮人孩子不能上學,於是有了免費教育。麥理浩上任後推行福利政策,建立醫療體制,保障勞工權益。雖然上述種種,並非全為窮人而設,更多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進行的「戰略部署」。港英政府推出不同措施以改善社會的整體環境,最後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確保英國可以在一個安定、繁榮的殖民地中繼續保障自己的利益。然而這樣的部署,終為香港和英國,在九七前達到了真正的互惠互利、雙贏局面。


當時的窮人,尚能被看待為人;今日的窮人,不只被政府視為「大麻煩」,更加有被政府「標籤化」的傾向。就在今個月初,在深水埗區議會上,民政事務處和社署的人竟然指深水埗區內的露宿者問題,是熱心人士派飯導致,認為派飯此等義舉會令人拒絕結束露宿生活。不知民間疾苦,是否已經不足以形容?看過通州街臨時街市、附近露宿者聚腳的環境,為甚麼還會有人認為露宿者是在心甘情願的情況下,選擇在一個環境惡劣的地方居住?


倘若九七沒有發生,港英政府又會否早於數年前,就如當年港英政府解決木屋問題一樣,已經能夠預見問題發生,及早採取行動,加快露宿者輪候公屋的時間甚至短暫豁免租金、按金去解決露宿問題,或者協助露宿者盡快重投社會工作?我們只能想像港英政府會如何處理,但是最少窮人還會被看待為人,而非視之為一個問題,以眼不見為淨的方式解決。


另一件在去年發生的「意外」,是前《蘋果》攝影記者成啟聰在政府總部與當時在場的一名保安推撞,律政司動用人力物力檢控他襲擊。官司持續到高等法院,法官駁回律政司的上訴,維持判成啟聰無罪判決,律政司的回應竟然是「研究判詞以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意味有可能再進行上訴。成啟聰在商台節目上表示,九七前記者能夠自由出入政府總部;節目主持李慧玲亦指,從前可以自由出入政總,或者敲門與官員交談。


當時的新聞自由,不會因為有報館針對政府,而被要求向政府或者警方道歉,香港市民不會看到彭定康阻止《大公》《文匯》或者控告左派報章的記者襲擊保安。今日的律政司,卻可以為了一個前《蘋果》攝影記者,僅因為記者的身份和所屬機構與政府不和就進行檢控甚至上訴:是進步,還是倒退?


事實上,過去16年來,不論大小事情都反映出,香港的民主自由,乃至民生,沒有多少寸進,更多是倒退。英國人不會強迫港人唱國歌要激動流淚,不會強推國民教育要學生認識大不列顛的輝煌歷史,即使效忠的是英女皇,英國政府仍然是一個經民主洗禮而誕生、具民意授權和代表性、認受性的政府,有憲制的約束而不至於權力過度擴張,有着被稱為海盜的過去但不會如盜賊劫匪一樣掠奪香港的資源。


英治下的香港,就是比今日的共匪治港好,至少英治下的香港,不會出現自由倒退、民主倒退、人權倒退,不會有重案組調查說粗口的教師,不會有律政司死咬一名攝影記者,不會有人批評派飯會令人繼續貧窮,亦不見得宗主國政府會進行任何破壞殖民地法治的舉動。即使中共不想承認英國人管治香港的功績,亦必須要承認香港的歷史,是怎樣記載在港華人和英國合作,令香港由一條小漁村、轉口港,發展成一個大都會。回看過去,一個嬰兒長大了,但成年後雙腳被活生生打斷,有人送他一對枴杖,指他終於能夠站起來,他自豪了,他終於「獲得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