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明報社評: 政治體制與現實脫節 改組行會也無補於事



 
張震遠辭去所有公職之中,最具分量的當然是行政會議成員身分,連日來,各方環繞行會種種事態,不乏討論,其中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到行政會議發揮的作用,認為不及港英時期的行政局,大有從根本上檢討行會角色與職能之意。香港回歸前後,政治生態發生根本轉變,現在的政治體制(包括行政會議)已經與現實節,導致政府施政舉維艱,整體發展停滯不前,要扭轉管治困局,強化行政會議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若責任政治未能透過政黨政治的形式體現出來,則無論行會如何改組,對改善管治仍然效用不大。


行政局與行政會議   作用有別因時勢不同

近期討論,及行政會議與行政局的比較,主要指出成員不同和運作不同。成員方面,港英時期的行政局,除了官方成員,英資大行包括匯豐銀行、怡和、太古、會德豐等主要高層人物,是主要組成;還有依附於英資與港英政府的華資和個別專業人士等,在各個領域都是代表性人物的社會精英;另外,任總督由英廷派遣來港,對香港部事務、風俗人情等知之不多,於具體政策制訂多倚仗行政局,此所以當時的行政局是具有相當實權的決策機構,港督在會議中擔當猶如「指揮交通」角色,由在此。

港英政府的特定因素和決策模式,決定了行政局議員位高權重,此外,行政局的決定必然可以落實成為政策,影響千家萬,影響力之大,決定了行政局、行政局議員的尊貴和權威。這是主要由於港英政府充分掌控立法局,在全部議席都由政府委任的年代,立法局根本就是橡皮圖章,即使在1991年引入地區直選議席之後,立法局的親政府力量仍佔大多數,所以,立法局為政府保駕護航,通過法律,落實政策,是營造行政局權威和港英政府有效管治的重要因素。

近期,不少意見認為行政會議成員不班,特別是個別被標籤為「梁粉」的人,備受揶揄,然則,現在即使行會成員大換血,仿效港英行政局以商界主導的結構,把主要華資、中資都延攬入會,加上一些官員和專業人士,是否就可以達至殖民地時代行政局的效果?只要對本港政治生態稍有認知的人,相信都會給予否定答案。現在立法會的工作,不會配合政府施政,而是與政府對幹,由董建華到曾蔭權,經常發生政策受制於立法會而未能落實的情。可以斷言,即使當年港英政府的行政局遇上現在的立法會,行政局和行政局議員的光環,也會褪色。

曾鈺成行政會議作用不及行政局,具體只提及行政局議員在港督面前發言權很大,話分量亦很重,若港督不接納局大多數議員的意見,另作決定,必須解釋清楚,並把相關理由記在案,供英國政府過目。根據《基本法》第56條規定,也有類似「記在案」的規定,不過,基於港人治港,是否容許和接受中央政府過問特首與行會成員的分歧,需要仔細思量。基本上,我們認為中央政府不宜介入。

港英時期行政局的地位和權威由許多因素組成,當日曾鈺成只指出「行政局議員在港督面前發言權很大,話分量亦很重」,這個法有較大片面性,因為除非特首限制行會成員的發言權、不理會成員的意見,否則單是這兩句話,很難達至行會不及行政局的結論。若曾鈺成這兩句話是指出目前行會的情,則另當別論。另外,昔日的港督不稔港情,需要行政局議員做「盲公竹」,今天的特首則在香港成長和長期生活,對香港事態的掌握與行會成員比較,起碼不遑多讓,所以,就特首與行會成員互動而判別行會的作用,顯然只是瞎子摸象。

檢視港英時期行政局的作用,必須放在整個體制來衡量,若當年港英對立法局不能做到如臂使指,一應行政局決策都會在立法局獲得通過,則行政局是否如現今不少人口中的英明神武,是一大疑問。所以,行政局與行政會議比較,成員不同、運作不同,只屬末節,最重要是時勢不同,主要在於立法會起到真正監督政府的功能,與立法局充分配合港英政府施政,完全是兩回事。

「梁班子」行政會議的林奮強和張震遠出事,及梁振英個人的特定因素,與行會結構無關,以用人不當來否定行政會議,失之於偏。若張震遠事件真箇觸發檢視行會的角色和職能,則要接受政治生態轉變的事實,不單行會,對整體政治體制也要全面檢討,才可能找到改善方法,若認為單是調整行政會議就會帶來改變,只會徒勞無功。

政黨政治或執政聯盟   乃破解管治困局出路

我們認為有兩個改變,可望把香港帶出管治困局:

1)實施政黨政治,由在立法會佔大多數議席的政黨(或結合其他政黨形成大多數)執政,建立起責任政治的倫理,做得好與不好,由選民以手中選票話,決定由哪個政黨(或黨派)組織政府,管治香港。用民主選舉、選票解決管治困局,是最佳選擇,既體現港人治港,也彰顯港人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2)另一選擇是聯合立法會一些黨派,組成執政聯盟,在議會通過法律,使政府得以施政。這個執政聯盟必須強固,不能就議題而聚散,過去建制派成員為了選票而背棄政府,並不少見。

不過,執政聯盟主要建基於利益考慮,成員難以從一而終,這是執政聯盟天生缺陷,為政府施政增加不確定性。所以,總的而言,為了香港好,應該推行政黨政治。


盧峯:行會只是「梁粉樂部」!

不知是看不過眼還是有感而發,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前兩天罕有地公開批評現時的行政會議發揮不到回歸前行政局的作用,只是徒具其形卻沒有其實。他指出,行政會議已從實質的決策機構淪為諮詢機構。曾鈺成又認為,特區政府應總結過去十多年的經驗,檢視行會的組成以發揮更大作用。

在政界打滾多年又曾經在行政會議獃了六年的曾鈺成先生有感而發一點也不奇怪,梁振英委任的行政會議不管從人選到職能到工作成效都異常差劣,不要比不上前港英政府的行政局,連前幾屆特區政府的行政會議也比不上。

人選。梁振英委任的行會成員主要是他的死忠支持者或「梁粉」,真正具有政治能量、練及公信力的人選少之又少,市民對他們從開始就缺乏信心與信任。更糟的是,這些政治新貴有部份操守及誠信有問題,有部份連基本的保密原則也不懂遵守,隨隨便便就披露品格審容及要求。新一屆行會上任不到一年,已有林奮強因捲入賣樓風波而無限期休假,還有張震遠因公司及刑事案件而被迫辭職。兩位前特首董建華及曾蔭權的行政會議都沒有出現這樣的醜聞,更不要港英時代的行政局了。

翻看一下港英政府時期的行政局成員就不難看到梁振英的行政會議是如何不濟,無怪連曾鈺成也禁不住搖頭嘆息。簡單來,港英時期的行政局成員都是建制的精英,有的是重要企業高層如豐大班,有的是御用大律師(資深大律師),有的是大學校長或知名學者,有的是政經人脈廣泛的商界翹楚。他們不但熟悉政府運作,也了解香港的經濟特質,可以及時向港督提供有份量及中肯的意見,甚至能迫使高級公務員要重新考慮對策。

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在行業、社會上已享有崇高位置與聲望,不必倚賴行政局成員這個身份上位,可以獨立及無畏的向港督及政府提出意見。相反,梁振英的行會成員根本吸納不了真正的社會精英,連建制派精英也不屑參與。不少被委任的行會成員唯一的過人之處是無條件支持梁振英,他們是因為協助他競選而得到青睞。換言之,梁振英的行會不過是「梁粉樂部」,這樣的樂部跟精英雲集的行政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人選質素差劣外,新一屆行政會議的運作也顯得無規無矩。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星期行會突然因為沒有議程而「休會」。要知道行政會議形同特首的閣,是特區政府的最高決策組織,行會成員有必要及時了解社會況及政策進度,並就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議題向特首提出意見及建議,好讓特首、各局長以至高層公務員在定案前吸納不同意見,避免偏聽或離社會脈搏。誰知在梁振英治下,行政會議居然出現無議程可議的荒謬情況,居然可以隨時休會。這反映的不是香港社會太平無事或沒有爭議,而是梁振英及特區政府根本不重視行會的正常運作,甚至視行會為可有可無的諮詢架構。

曾鈺成先生對行會的批評及建議都出於好意,也很有參考價,只可惜他的話不會生甚麼效果。畢竟,行政會議變成「梁粉樂部」根本是梁振英心胸狹窄之過,根本是梁振英缺乏認受性之過,要改的話大概只有換了特首才有可能。假若梁振英繼續擔任特首,不單行會繼續淪落,香港的管治也將會更無規無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