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文字江湖﹕沒有無知的自由



文 . 鄭培凱

時常有人來訪問,總是環繞一個核心問題,問我在香港城市大學創立中國文化中心,推動中國文化教學,是否要弘揚傳統中國文化?是否提倡國學?是否希望現代香港的大學生遵循儒家的倫理教誨?有個別的訪問者,還會聯繫到五六十年代的新儒家運動,問我是否承襲了新儒學,旨在復興中國文化?

對於這種問題,這種發問的方式,好像只准你回答是或否,yes or no,我總是感到難以遽然回應。好像你被推到法庭的證人席上,面前是調查過無數謀殺案件的檢察官,一臉嚴肅,盤問你跟被告的關係,只准回答yes or no,不准多做解釋或申說。你認識被告嗎?是。你和被告有親戚關係嗎?嗯,他的三舅媽是我四叔的… …停,不許解釋,yes or no?只好說是。可心裏那個鬱悶啊,那個說不清的窩囊啊,昊天無盡啊,他的三舅媽是我四叔的親家母的弟媳婦的阿姨,八竿子才打得到的親戚。何究竟算不算親戚,恐怕得查查親屬錄,還不一定能說清楚。面對檢察官的逼問,非要個斬釘截鐵的yes or no,你雖然不知道檢察官要問出個什麼,但隱隱約約感到,他心裏早已下了判決,就是要置被告於死地。跟你玩了半天yes or no,就是要讓你這個證人掉進yes or no的簡單兩極化的圈套中,繞啊繞的,繞糊塗之後,掉進圈套,只剩下非黑即白的選擇,拿你糊裏糊塗回答的黑或白,作為尚方寶劍,最後判決被告死刑。

我要弘揚傳統中國文化嗎?那要看什麼是傳統中國文化,怎麼才算傳統,什麼是值得弘揚的部分。人人都會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少說也有五六千年的歷史,有精華,也有糟粕,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怎麼訪問我的時候,就來個yes or no呢?我們研究歷史文化,希望一點一滴認清歷史的真相,梳理錯綜複雜的歷史現象與文化內涵,經常不是為了得出道德性的結論,不是為了判別絕對的是與非,不是發現文化傳統非黑即白,進步還是落伍,好還是壞。而是先要得到一定的客觀知識,得到認識複雜現象的辨識基礎,然後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做出自己的選擇。還不能忘了,判斷與選擇是自己做的,要負責。

希望年輕人多認識中國文化,我倒是從來沒想過弘揚不弘揚的問題,沒想過是否提倡國學,更沒想到是不是繼承新儒家精神,推動第三波或第四波新儒學,以復興中國文化。我的想法很單純,希望香港的年輕人認識中國文化,是為了讓他們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了解生活在這種文化背景中可能遭遇的處境、可能面臨的心理挫折、以及可能追求的心靈提升。所有的人,都無法離開自己生存的文化環境,都無法提自己的頭髮脫離這個既繁華又渾濁的地球,因此,有必要了解自己生存的環境,以及影響生存環境的文化傳統。

無論香港人的政治認同如何,是否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喜歡五星紅旗、青天白日旗、港英龍獅旗、還是星條旗,你生活在中國文化傳統還在繼續繁衍生發的環境之中,為了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為了自己的心理平衡,必須多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否則真是一葉障目,跟自己過不去。我總是跟同學說,你可以自己選擇,可以愛,可以恨,可以喜歡,可以討厭,但是首先你得知道你愛什麼、恨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你總不能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就說中國文化落伍、骯髒、封閉、愚蠢,比不上英國文化的先進與開放,所以你討厭中國文化,不想去知道,不想去了解。

我在大學裏推動中國文化的宗旨,是希望同學們知道,學習中國文化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了解中國文化,也不是了解與自己不相干的課業,而是要了解自己生存的文化環境。對於中國文化,你有選擇的權利,你有愛恨的權利,那都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是一個大學生,你沒有無知的自由。

文化和政治息息相關而文化又比政治更寛宏,更不為時間所囿,圖以強權壟斷所有文化的解釋,唯我獨專,其影響是短暫,文化的承繼必要經時間的洗禮,而個別政權在這悠長的過程是稍縱即逝,若沒有恒久雋永的人性價,其影響是微不足道。就如散落四海的華人有著一種共同文化原素卻又因地區而存異,有它不可更易的大體,並有可塑的小體,令它有特色郤又不刻板。鄰近地區強推簡體字和普通話,嘗試以其政治權力扼殺方言,孤立正體字,但簡體字衍生的問題不單在文字混亂更危及讀者及用者思考方法,累贅的官方文章,長篇大論但容空洞的例子俯拾即是,學者討論文章很多,不再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