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號外: 香港電影說了什麼香港故事?



【作者:張鐵志】




香港電影金像獎將在四月中揭曉。但我們關注的是,在這個焦灼的歷史當下,過去這一年的香港電影說了什麼香港故事?就在準備本期內容的三月初,發生了《低俗 喜劇》藝評事件。顯然,評論人以及藝發局的評審們與創作者本身和許多香港讀者之間,對這部電影要傳達的訊息的理解有著巨大的歧異──這正為這封面故事的問 題意識提供了重要註腳。

香港導演北上拍合拍片,導致香港電影產業的空洞化以及愈來愈少影片認真述說香港故事,早已是港人的深沈焦慮。但這幾年的本土氣氛高漲,似乎讓不少「港產 片」獲得評論與商業的成功。除了本土與懷舊外,這些影片透露出什麼樣的香港面貌、香港精神呢?今期專題特別關注《寒戰》、《低俗喜劇》和《一代宗師》這三 部引起許多討論甚至爭論的影片,內容有導演的深度訪談、評論、《一代宗師》的迷人影像(未在電影中出現的劇照),知名評論人李照興和朗天從更整體的角度分 析了港產片的轉型和香港的主體性。我們也專訪導演陳果──他的第二部長片就叫「香港製造」,此後也積極探索香港回歸的故事;過去幾年他在北上和香港之間徘 徊,而現在即將重回香港。此外,獨立導演崔允信和幾位年輕導演述說了香港獨立電影的往昔與如今的新動力──畢竟,獨立電影可以呈現出更多元、更邊緣的香港 故事。

相對於香港電影,這幾年台灣電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當香港電影產業明顯青黃不接時,台灣商業電影卻培植出一個個新的偶像明星,甚至攻佔香港電影市場。而如 同香港,本土與草根題材的影片也接連取得市場上的成功。台灣是如何在合拍片的誘惑和本土創作間尋找自己的路?目前的方向又有什麼限制?本期有三篇文章討 論。

電影映照著現實,而現實往往比電影更精采。三月香港最熾熱的議題是普選/預選/愛國愛港/佔領中環行動,讓人深感整個城市正在躁動中迅速升溫。本期的開篇 Opinion特邀羅永生教授對「愛國愛港」的意涵提出深刻的反思。而在香港的佔領行動之前,三月九日日本福島核災兩週年之時,二十萬台灣人走上街頭表達 反對興建核電廠的心聲──這是台北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群眾遊行,甚至許多藝人也走上街頭,本期opinion特別以圖片為主來展現「power to the people」。核電議題也是港人多年來關注的議題,擅長說故事的社運老將雄仔叔叔三月出版新書講述反核的動人故事,並配上年輕藝術家何倩彤的插畫,本期 feature可以先聽雄仔叔叔講古並一覽倩彤畫作中憂傷的沉默。

關於抗爭,還記得去年引起全球關注的廣東烏坎嗎?《號外》新任副主編張潔平過去採訪烏坎多次,三月再度前往當地,寫下烏坎民主選舉一週年後的困境與希望。
還有藝術。三月全球流行文化的最大事是David Bowie出版十年來的首張新專輯,誰比黃耀明更適合談/扮這個音樂與時尚的先鋒呢?同樣令人興奮的「對話」是甘國亮為《號外》訪談世界知名的芭蕾舞者 Roberto Bolle ,以及同團明日之星Cory Stearns。香港最知名的設計師劉小康則暢談他一路走來的心得以及今年的新計劃。
說到香港故事,本月和下月即將有幾個新刊物創刊,他們分別體現了香港的不同精神面貌:《100毛》、《what》和學民思潮的網路刊物《破折號》。本期對這些刊物做了訪談與介紹,因為我們樂見更多力量一起創造更豐盛的香港文化地景。
《號外》從本期四月號起,也有兩個新發展。其一是將隨刊附贈世界知名的藝術刊物《The Art Newspaper》中文版《藝術新聞/中文版》 ,內容包括國際和本地的藝術訊息與藝術評論。其二是,《號外》將正式進入/回到台灣市場。做為一個在香港的台灣人,我深深希望《號外》可以作為一個平台, 讓台港兩地可以有更多的相互關注與連結。

關於香港故事與本月眾人關注的普選/佔領中環議題,我突然想起哈維爾所說的,極權主義下是沒有故事的。因為極權主義消滅了生活的多樣性、開放性、神祕性, 「極權主義的支柱是存在著一個所有真理和權力的中心…… 一個由這種原則統治的地方,不再有神秘的空間;完全的真理掌握意味著每一件事情都事先知道。在每一件事情都事先知道的地方,故事將無從生長。」

我們當然希望更多不同的香港故事可以被更多不同的方式敘述著,因為這個島嶼充滿著各種愉悅、詩意、悲傷、憤怒、荒誕、而不是只有一種真理,一個中心。所以,《號外》會一直記錄、書寫創造更多的香港故事──並讓自己也成為其中一則。

註:本文為《號外》月刊(四月號)主編的話
號外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ityhow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