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黃偉豪﹕中國沉淪——沒有政改,哪有出路




在世界上,很少有一個主要國家的新政府上場,一開始便如此快地使人對它放棄了希望。但中國,真的做到了!

由習近平和李克強所組成的新一屆中國政府,一上場便做好了「期望管理」的工程,避談一切有關中國政治改革的問題,使中國在八九六四以來,在政治改革上基本上是全交白卷。在沒有政治改革下,中國的發展前路可以怎樣走?一個只顧經濟發展而沒有政治改革的中國,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中國又是否可以一如它的領導人的堅信般,在沒有政治改革、維持專制的情況下,繼續有長期和高速的經濟增長?

回答以上的問題,在學術界裏有兩種分析,兩者均認為中國目前的發展方向是錯誤,對於「中國模式」下了一個否定。

發展代價論

第一個看法,可以視之為「發展代價論」。它主要指出,中國為了發展經濟,雖然是表面風光,背後卻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甚至喪失了自己的靈魂和尊嚴。

有關分析指出,即使單從經濟利益層面來看,由於在中國的經濟增長計算當中,並沒有包括環境污染、交通擠塞、工人缺乏醫療及退休保障等對社會帶來實質傷害的社會成本(social cost),因此,盲目的經濟發展,帶給中國的實質利益是比表面的經濟數據為低,甚至可能是一個負數。中國之所以能有效遏抑這些社會成本,使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被反映,全賴一個封閉的管治,把民眾的聲音及社會訴求置諸不理,或作出種種的打壓。

更甚的是,當民眾已為經濟發展付出了高昂的社會成本,經濟發展成果的分配卻極不平均,往往只集中在一小撮管治精英身上。他們形成了一個極貪腐的利益集團,為了鞏固及長期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一方面對任何的反對聲音,特別是知識分子和維權人士,作出絕不手軟、當中包括了嚴重違反人權及憲法的打壓。另一方面,他們用各種的謊言和政治宣傳手段,來欺騙世界及掩飾自己無恥的罪行,以圖合理化自己的管治。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便著有《大國沉淪》一書〔註一〕,以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來指出所謂的大國崛起,其實是一種沉淪,只是把少數人對財富和權力的訴求,建立於全國大多數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在經濟發展的背後,支撐的是失去自己靈魂和價值、不理會大部分人死活的無恥行為。在缺乏相應的政治發展去平衡和糾正的情況下,中國只會進一步沉淪,換來更大的迷失及更多人民的苦難。

政治與經濟雙生論

關於中國只發展經濟、拒絕一切政治改革,所面對的前路的第二種看法,可以視之為「政治與經濟雙生論」。它認為在現有的方向下,中國只會把自己的經濟發展送上絕路。在學理上,這一派的分析,相比第一種的看法,來得更狼,去得更盡。因為前者只認為中國要為經濟發展付出極為沉重的代價,但後者更加認為沒有政治發展,根本不可能有經濟增長。它的分析預言若沒有相應的政治改革配合,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便會失去動力。

第二種看法的代表作,有近期由兩位專長於政治和經濟互動的分析的學者、來自麻省理工(MlT)的Daron Acemoglu和哈佛的James Robinson出版的共同著作《Why Nations Fail》(《國家因何淪亡》)〔註二〕。

根據歷史的研究以及多個國家及文明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個案分析,兩位學者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政治和經濟是一對雙生兒,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上,缺一不可。

在書中他們開宗明義地指出,制度(institution)的不同,是解開國家強弱、興衰和貧富之謎的重要鑰匙,而制度可以分成兩大類,貧弱和失敗的國家所擁有的制度均是屬於壓榨性的(extractive),目標和性質均是在於在資源和權力均被少數的精英(narrow e1ite)壟斷的情況下,透過犧牲和剝削大多數人的利益,造就這少數精英的財富和幸福,將少數人或統治者的快樂建立於社會上絕大部分人的痛苦之上。

相反,強大及繁榮的國家的共同特性,是擁有包容性(inclusive)的制度,使人人可以在平等的機會和自由的情況下,參與和投入經濟生產,以及公平地分享自己努力得來的經濟發展成果。

包容性的制度有助經濟發展及國家富強的道理十分容易明白,因為當每個人均有機會參與及獲得合理和公平的回報,自然會產生最大的誘因去全情投入和努力,帶來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即科技和意念的突破,將社會發展推向更高的階段。

跟中國的發展前途息息相關、在書中不容忽視的論點是,包容性的經濟制度,必須要有包容性的政治制度配合,政治和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同步。因此,現有的「中國模式」,即只談經濟,拒絕政改,在兩位作者眼中,再行下去,只會是死路一條。

在沒有政治改革下,中國現有的是一個壓榨性的政治制度。當政治權力只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他們自然會慢慢減弱經濟制度的包容性,把它改變成壓榨性,以確保自己在經濟發展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使全國人民為少數的精英勞動和服務。最不幸的是,書中所描述有關一個壓榨性制度如何摧眦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前途,和中國近年的情況極為相似。書中更否定用極權帶來增長(authoritarian growth)的可靠性,相信在沒有政治改革下,中國的經濟發展將不能持續(not sustained)。

學者與中國領導人的豪賭

因此,《Why Nations Fail》一書可以說是象徵覑學者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公開豪賭。在這場豪賭中,學者頂多押下了自己的學術前途,後者卻押下了全國13億人民的福祉,可以隨時輸掉整個國家。

我們真的很想去相信,中國領導人在電視機前對我們說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神話,但當大國沉淪的真相不斷浮現,數據、理論及歷史的分析又指向一個完全相反方向的時候,實在很難不教人為中國的前途感到憂慮和唏噓。

◆參考資料:

〔註一〕 劉曉波(2009) 大國沉淪:寫給中國的備忘錄。台灣:允晨文化

〔註二〕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 (2012)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London: Profile.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