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2日星期二

Jeromy-Yu Chan: 古典音樂名詞twitter式教戰


話說此前寫了兩回說明文,開始有些讀者意見(竟然有!) 認為,小弟應該寫一點入門,好好介紹一下古典音樂。但小弟覺得古典音樂歷史悠遠流長,一時三刻很難說清楚,不過小弟最後也回應訴求,開始這個「名詞教 戰」,嘗試模擬在Twitter那種字數限制的環境下(其實我肯定會超字數),有趣地解釋下古典音樂的重要名詞。今天先來介紹一下人相關的名詞,希望大家 喜歡。
樂團 Orchestra:通常由150個男人組成的一個團體,每個人負責把玩一種樂器,從而製造一種叫音樂的東西 (敲擊樂的朋友要一人分飾多角,敲打多種不同樂器)。通常是古典音樂會的主角之一,還是歌劇和芭蕾舞劇不可或缺的伴奏提供者。
(維也納愛樂 Wiener Philharmoniker 指揮 韋薩默斯特 Franz Welser-Möst)



首席 Principal :一般而言,一個樂團有些樂器需要比較多的數量,例如小提琴24隻,中提琴12隻,所以就同時需要這麼多位樂手把玩。而負責領頭把玩一種樂器的人就叫做「首席」,通常由最資深或技藝最高的樂手出任 (當然有例外的,否則世界真的很美好)。
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 1st violin & 2nd Violin :由於小提琴人數眾多,所以被劃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以便奏出不同聲部的音樂和旋律。而第一小提琴部通常會奏出樂曲的主音。

樂團團長 Concertmaster:第一小提琴部的首席有個特別的尊稱,理論上是樂團團員的阿頭 (但有些樂團會選另一位團員,或者一位社會名流擔任「主席」,但很快你就知道,其實團長、主席都是無牙老虎。)

指揮 Conductor :呢份應該是全世界最難寫job description的工,因為似乎樂團不需要指揮也能正常運作,理論上指揮也不是樂團的一部分:可以這麼說,指揮通常是一個站在樂團前面發癲的男人, 有些手拿一支名叫「指揮棒」(或者牙簽)作不規則的舞動,有些指揮就不用任何棍棒,徒手耍太極,或者作水母狀位移。


(其實指揮大可以不徒手發癲,例如可以用小提琴來發癲)

認真地說,指揮往往是通過排練,將自己的理解傳達給樂團演繹,所以同一個樂團會因為指揮不同,而截然不同地演奏同一首曲目。當然有不少時候,原先安排的指揮因為病痛等因素無法上場,這個時候替補指揮的手勢就變得相對重要,而往往也是指揮界新星誕生的重要時刻。


(俄羅斯著名指揮,總統普京的頭號粉絲之一的格吉耶夫 Valery Gergiev 牙簽+水母狀位移指揮大法)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有些樂團叫做首席指揮 Principal Conductor,顧名思義,無錯,指揮都有首席,而且通常是一個駐團指揮家,除非特別情況,但這個人才是樂團裡最惡的那一個。除了音樂會或歌劇表演時 站在樂團前發癲,不少藝術總監/首席指揮還會有權決定邀請哪些客席指揮來發癲,甚至可供客席指揮發癲的曲目,還有聘請新團員等很多生殺大權都在他手。
客席指揮 Guest Conductor:固然很多時候首席指揮都未必隨團,那些時候的音樂會就會由客席指揮負責在樂團面前發癲。

首席客席指揮 Principal Guest Conductor:一個很令人混淆的稱呼,簡單來講,是「客席指揮」當中的首席,要麼是客席指揮中資歷最老的,要麼是就是連續幾個樂季在樂團前發癲次數最多的「客席指揮」。

獨奏家 Sololist:有時單是一個指揮在樂團前發癲不夠過癮,樂團或/和指揮會邀請一些把玩某種特定樂器技藝超群的人士(當中不少是美女),來陪個指揮一齊 發癲。然而很多時候,樂曲主音會由第一小提琴轉移到獨奏家身上。當然有些音樂會只有一名獨奏家撐足全場。以容易出名程度來排名依次是:鋼琴家、小提琴家、 大提琴家、長笛家、豎琴家……

(剛過70大壽的鋼琴家/指揮家 巴倫邦 Daniel Barenboim)


歌唱家 Singer:同理,有時樂團或/和指揮會邀請一些把玩自己聲音這種樂器,技藝超群的人士(當中相當不少是肥婆)來陪個指揮一齊發癲,在挑戰高音時通常手部都保持在腰前「榨橙汁」的姿勢。
(「榨橙汁」中的女高音卡巴葉 Dame Montserrat Caballé)



n重奏 Duo, Trio, Quartet, Quintet, Sextet ….. :除了一些音樂會由一名獨奏家撐足全場,還有些音樂會是由n名獨奏家或樂手一同奏樂,那麼這些演奏的團體就是n重奏 (n=演奏樂手的人數,n大於或等於2)

作曲家 Composer:一些通常已經死去的人物(因為失去的東西人類才會珍惜),創作那些可供指揮、獨奏家、樂團、n重奏、歌唱家等人個別或集體發癲的音樂作 品。而大部分人生前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在自己死後200年會在東京或者香港演奏(或者從未聽聞這個星球有這兩個地方),或者會有政府(通常是奧地利聯邦政 府)大肆慶祝自己200歲生日。

女高音 Soprano :一個可以唱得非常高音的女歌唱家,通常都可能非常擅長尖叫,在古典音樂界,橫行程度通常和指揮不相上下,往往是「歌劇天后」所出身的功能組別,在歌劇中 通常是女主角,無論是忠是奸,或者亦忠亦奸。而很多時候,歌劇院都會儘一切能力滿足女高音的要求,傳說有位女高音性慾驚人,每幕落場都需要做些翻來覆去的 運動,以保持自己歌唱音質的最高水平,歌劇院也只能提供男性從業員滿足需求。

(有請當朝歌劇歌劇天后 聶翠可 Anna Netrebko 為我們表演發癲!)

花腔女高音 Soprano coloratura:一個技巧要求更高的女高音,一般具有在高音表現得更跳躍和高速地轉換音高能力,更加容易成為「歌劇天后」。

男高音 Tenor:一個可以唱得相當高音的男歌唱家,往往是「歌劇天皇」所出身的功能組別,在歌劇中通常是男主角,通常是英雄,無論劇情需要最後是否慘死。通常沒有女高音那麼橫行,但通常聲音比女高音更脆弱。
(不少人一定認識的巴伐洛提 Luciano Pavarotti)


假聲男高音 Countertenor:一個可以唱得非常高音的男歌唱家,而且一定非常擅長尖叫,經常以假音演唱,音域可以和女中音相比,通常飾演歷史上由閹伶Castrato出演的角色。
女中音 Mezzo Soprano:一個可以唱得高音,但沒有女高音那麼高的女歌唱家,歌劇中通常飾演女僕或者是比較妖豔的角色。

男中音 Baritone: 一個可以唱得沒有男高音那麼高音的男歌唱家,歌劇中通常飾演次要角色和奸人。

女低音 Contralto: 一個可以唱得沒有女中音那麼高音的女歌唱家,現在經已是「瀕臨絕種動物」,幾乎只有俄羅斯才出產,很多時要用假聲男高音代替。

男低音 Bass:各種人聲中最低的音域,歌劇中通是老人、忠臣或者有智慧的人,有些時候是魔鬼的化身,稀有品種,有出產的基本上成為國寶,暫時俄羅斯和東歐比較盛產。

歌劇院 Opera House :顧名思義,就是製作和呈現歌劇作品的地方,也是上面相關人等日日在製造鬧劇的地方,通常包括有樂團、合唱團 Choir 和芭蕾舞團 Ballet Company,因為大部分歌劇都必須有樂團和合唱團提供音樂,而芭蕾舞則不是必須的(但在19世紀的巴黎,這是成功歌劇必須的)。

(米蘭斯卡拉大劇院 Teatro alla Scala)

今日都講了不少,下回合我們講下古典音樂的不同曲式。


古典音樂名詞twitter式教戰 (相關曲式)

話說上回twitter式教戰了一堆和人有關的古典音樂名詞,今次和大家講下曲式,甚麼交響樂曲、奏鳴曲等一堆令人頭痕的名詞,還有給大家「名曲精選」,可以等大家必要時,扮下「文化人」。

交響樂 Symphony:通常是只有樂團和指揮一起主力表演把玩樂器或發癲的時候所奏的曲目,由海頓訂立一個嚴格的規範:4個章節,第二章一定要慢,第三章要麼是小步舞曲,要麼就是作曲家安排一個Gag。

莫扎特和海頓年代的人還能守住規矩,並每首不長過20分鐘。但貝多芬為了「戰勝」莫扎特,就開始打爛了所有規矩,導致引入人聲這種樂器(更後期或者其他樂 器),還有馬勒、布魯克納那些最少2小時才能完事的交響曲。由於寫得愈來愈長,似乎作曲家的精力虛耗得比較快,只有很少的著名作曲家,在貝多芬之後,包括 他自己能創作超過9首交響樂,很多是未完成第9交響樂,或完成了第9,或未完成第10就蒙主寵召。

名曲精選:海 頓94「驚愕」;莫扎特39「布拉格」、40、41「朱比特」;貝多芬5、7、9「合唱」;孟德爾遜4「義大利」;舒伯特9「偉大」(德國編號第7);舒 曼1「春天」;布拉姆斯1、4;白遼士「幻想」、「羅密歐與朱麗葉」(合唱交響樂);柴可夫斯基4、6「悲愴」、馬勒1「巨人」、6、8(含合唱)、「大 地之歌」;布魯克納5、9;德沃夏克9「新世界」;聖桑3「管風琴」;比才c小調;拉赫曼尼諾夫2;普羅哥菲夫1「古典」;尼爾森5「不滅」;西貝流士 2;艾加2;肖斯塔科維奇7「列寧格勒」、9、10 (佢總共有15首交響樂)


(被譽為交響樂之父的海頓)

交響詩 Symphonic Poem:同樣是只有樂團和指揮一起主力表演把玩樂器或發癲的時候所奏的曲目,然而是在貝多芬打掉所有規矩後出現,所以幾乎沒有任何格式可言。通常是為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否分章節則是作曲家的喜好,總之沒有半小時都不用落樓。

名曲精選:李 斯特「序曲集」(奠定交響詩地位的作品);穆索斯基「荒山之夜」;柴可夫斯基 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李察施特勞斯「阿爾卑斯交響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林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鮑羅丁「在中亞草原上」;德布西 「牧神午後前奏曲」;聖桑「群魔亂舞」;西貝流士「芬蘭頌」;史麥塔納「我的祖國」;拉威爾「波萊羅」、「圓舞曲」。

協奏曲 Concerto: 有 時單單樂團和指揮 (或加合唱團)發癲都未夠,有時要請一些獨奏家和指揮樂團一起發癲,這些很多時由獨奏家樂器作為主音的樂曲,很多時候有3個樂章。寫得最多協奏曲的應該是 巴洛克時期的韋華第 Antonio Vivaldi,因為彌撒時有靈感而放下教眾不理,而被「罰」去專收貴族私生女兒的孤女院做音樂教師。為了令生活更有姿彩,他每個週末都會開音樂會,都會 為「炫耀」一位女生把玩樂器技藝,而做一首協奏曲。(可惜他是神父,否則.....當然中世紀時候,教會其實......)

名曲精選:韋 華第「四季」(小提琴);巴哈 e小調小提琴(BWV 1041) 、C大調小提琴(BWV1042)、布蘭登堡協奏曲;莫扎特交響協奏曲(小提琴、中提琴);貝多芬第五鋼琴「皇帝」、小提琴、三重協奏曲(小提琴、大提 琴、鋼琴);孟德爾遜小提琴、第一鋼琴;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小提琴、二重協奏曲(小提琴、大提琴)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鐘」;李斯特第二鋼琴;布魯赫 Bruch 第一小提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第一鋼琴、洛可可風格變奏曲(大提琴);德沃夏克大提琴;肖邦第一鋼琴、第二鋼琴;聖桑第三小提琴、第五鋼琴「埃及」、大 提琴;拉路 Lalo 「西班牙交響樂」(小提琴);格里格鋼琴;西貝流士小提琴、拉赫曼尼諾夫第二鋼琴、第三鋼琴;拉威爾鋼琴、左手鋼琴協奏曲;艾加大提琴


(獨奏家發瘋中)

華彩 Cadenza: 在協奏曲中,作曲家有時會留些空位讓獨奏家炫耀自己的技能,通常是一些讓他可以獨奏,表現他獨一無二的技巧,或者顯示他「徹底瘋狂」的技藝。雖然現在都會有獨奏家自己寫自己的華彩,但很多時都是傳承過往的名家所寫的華彩。

奏鳴曲 Sonata:簡單來講是為一位演奏家把玩一種樂器,或兩位演奏家把玩兩種不同或相同樂器的樂曲,曲式通常和協奏曲類似。

名曲精選:莫扎特 雙鋼琴奏鳴曲 (野田妹和千秋合奏的第一曲);貝多芬第八鋼琴「悲愴」、第十四鋼琴「月光」、第23鋼琴「熱情」、第五小提琴「春天」;肖邦第二鋼琴、第三鋼琴。

n重奏 Duet, Trio, Quartet, Quintet, Sextet ….. :除了一些音樂會由一名獨奏家撐足全場,還有些音樂會是由n名獨奏家或樂手一同奏樂,那麼這些演奏的團體演奏的曲目就是n重奏 (n=演奏樂手的人數,n大於或等於2)

名曲精選:貝多芬第14弦樂四重奏;布拉姆斯第一鋼琴四重奏; 舒伯特鋼琴五重奏「鱒魚」、第14弦樂四重奏「少女之死」;柴可夫斯基弦樂六重奏「佛羅倫斯的記憶」、鋼琴三重奏。

藝術歌曲 Lied:通常一名歌唱家和一名鋼琴家表演的藝術歌曲,有時會用樂團+發癲的指揮取代這一鋼琴。由於德奧系作曲家最喜歡將自己國家文學家如歌德、席勒等詩作轉為藝術歌曲,所以德國人在這方面橫行天下,當然俄國人也不甘示弱也有不少普希金轉成俄文藝術歌曲,法國人也有他們的版本。

名曲精選: 舒 伯特 「磨坊的美少女」、「冬之旅」、「天鵝之歌」、「魔王」「搖籃曲」;布拉姆斯「新愛之歌」、「搖籃曲」;舒曼「女人的愛和生活」、「詩人之歌」;馬勒「悼 兒亡歌」、「神奇號角」;理查施特勞斯「Cäcilie」、「早晨」、「搖籃曲」;德彪西「美麗的夜」、 柴可夫斯基 6首浪漫曲;林斯基-科薩科夫「在春天」、「100首俄羅斯民歌全集」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

狂想曲 Rhapsody、 幻想曲 Fantasia:顧名思義,作曲家拿來給用來發癲的樂曲,名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練習曲 Etude:作曲家名為給獨奏家「練習」的曲子,但很多時都可用於讓人發癲地「show off  技巧」。名曲:李斯特12首超技練習曲,肖邦27首練習曲

夜曲 Nocturne、小夜曲 Serenade:都是夜晚才演奏的曲目,但夜曲通常時派對音樂,小夜曲則是男生在女生家樓下唱的「情歌」。名曲:肖邦21夜曲;莫扎特「小夜曲」。

大合唱 Cantata, Oratorio:顧名思義,很多人一起合唱的歌曲,通常有鋼琴或樂隊伴奏,名曲:巴哈「聖誕神曲」;韓德爾「彌賽亞」、「所羅門王」;貝多芬「光榮時刻」;孟德爾遜「以利亞」;勳伯格「古雷之歌」;奧夫「布蘭詩歌」;普羅戈菲夫「十月革命20週年大合唱」

彌撒 Mass、安魂曲 Requiem:大合唱的天主教宗教版,名曲:巴哈「b小調」、海頓「奶路臣」、莫扎特「c小調大彌撒」、d小調「安魂曲」;貝多芬「C大調」、D大調「莊嚴彌撒」;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布魯克納「感恩頌」;威爾第「安魂彌撒」;布列頓「戰爭安魂曲」

歌劇 Opera:基本上是樂團、指揮、合唱團和獨唱家(偶爾會連埋芭蕾舞團),一起在台上,塗脂蕩粉,用一種你不懂的語言(通常是義大利文),唱出來的一場大龍鳳。

歌劇是西方古典音樂最重要的表現模式之一,早在17世紀成型於威尼斯,在20世紀之前一直是各大城市中中上層八卦的來源,當年歌劇院等於今日的電視城咁lor。

名曲:蒙台威爾第 「奧菲歐」(最古老的歌劇)、「波佩亞的加冕」;韓德爾「凱撒大帝在埃及」;格魯克「奧菲歐與尤莉蒂絲」;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女人 心」、「後宮誘逃」、「魔笛」;羅西尼「西維爾的理髮師」、「威廉泰爾」;貝多芬「費德里奧」;凱魯比尼「美狄亞」;梅伊貝爾「胡格諾人」;格林卡「魯斯 蘭和柳德米拉」;唐尼采蒂「拉美默的盧西亞」、「愛情靈藥」、「軍團之女」、「伊麗莎白女王情史」;貝里尼「諾曼」、「夢遊女」、「清教徒」;韋伯「魔彈 射手」;穆索戈斯基「鮑里斯古德諾夫」;鮑羅丁「伊戈王子」;威爾第「拿布果」、「弄臣」、「遊吟詩人」、「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法斯塔 夫」;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天鵝王子萊恩格林」、「崔斯坦和伊索得」、「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普西法爾」;奧芬巴哈「霍夫曼的 故事」;柴可夫斯基「尤金奧涅金」、「黑桃皇后」;古諾「浮士德」;比才「卡門」;馬塞內「曼儂」、「維特」;馬斯加尼「鄉村騎士」;里昂卡維路「丑 角」;林斯基-科薩科夫「雪女郎」、「金雞」;普契尼「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中國公主杜蘭朵」;理查德施特勞斯「莎路美」、「玫瑰 騎士」;普羅戈菲夫「三橙之戀」、「情定修道院」、「戰爭與和平」;肖斯塔科維奇「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


(歌劇院)

輕歌劇 Operetta:上面的歌劇太重口味,所以大家以前的音樂觀眾都頂唔順,所以出現輕歌劇,輕快,開心的歌劇,名曲:小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奧芬巴哈「奧菲歐在地獄」;萊哈爾「風流寡婦」、「微笑之國」;吉伯特與蘇利文「日本天皇」。

芭蕾舞劇 Ballet:基本上是芭蕾舞團取代獨唱家合唱團在舞台上大龍鳳的版本,西方戲劇另一種重要形式。由於唔講得也,所以要用手勢,相傳手勢可追溯到古埃及祭祀儀式。
名曲:阿當「海盜」、「戈碧利亞」;柴可夫斯基「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明古斯「唐吉柯德」;施特拉文斯基「火鳥」、「春之祭」;


(芭蕾舞劇)


組曲 Suites:有時歌劇/芭蕾舞曲的音樂是在太好聽,所以有些指揮+樂團自己拿部分音樂來在音樂會發癲,名曲包括比才「卡門組曲」;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組曲」、「胡桃夾子組曲」、「睡美人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