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古德明: 小蟲轉身、既不……也不




問:莎士比亞《亨利六世》有一名言:The smallest worm will turn, being trodden on(最小的蟲,遭人踐踏,都會轉動)。論文法,這一句是不是應改為When being trodden on, even the smallest worm will turn

答:讀者說的這句成語,莎士比亞出世之前,已見於詞書,作Treade a worme on the tayle, and it must turne agayne= Tread a worm on the tail, and it must turn again)。今天,這成語多略作Even a worm will turnTread on a worm and it will turn,意思是「最溫順者,被逼太甚,都會反抗」。

論文法,讀者那一句沒有錯,但莎士比亞那一句當然也沒有問題。分詞子句(participle clause)有時會用whenwhileonce等連接詞(conjunction)帶出,但不用也可以,例如:(1)(Whenseen in this light, the situation does not seem too bad(從這個觀點看來,情況還不算太壞)。(2)(Oncecleared of weeds, the garden looked very different(花園除卻雜草之後,看來就很不同了)。分詞子句多置於句前,但置於句後有時也可以。

問:He has never travelled abroad but he wants to go to Australia(他從沒到過外國,但有意去澳洲)這一句,改用neither... nor句式,應怎樣寫?

答:Neither... nor即「既不 / 沒有……也不 / 沒有」,例如:She neither watches TV nor plays chess(她既不看電視,也不下棋)。讀者說的那一句,沒有「既不……也不」的意思,不可能用neither... nor改寫。
 
古德明: 中華正聲 - 自我感覺良好

上月六日,香港政客劉夢熊出席論壇,警告行政長官梁振英說:「希望他不要經常自我感覺良好。」這「自我感覺良好」六字,是現代漢語人口頭禪,卻不是中國人話。

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有feel good一詞,解釋是:「to feel happy, confident, etc感到愉快、有信心等。」To feel good about oneself直譯就是「自我(oneself)感覺(feel)良好(good)」。這樣用中國文字說英文,英國人知道,一定啞然而笑;真正中國人看到,則一定廢然而歎。

《莊子秋水》說,秋水盛時,百川灌河,河水滔滔:「於是焉,河伯(河神)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晏子春秋》卷五有個漢子做了齊相晏嬰的車夫,就不可一世:「擁大蓋(在廣大車蓋之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卷一零七漢景帝解釋為甚麼不以竇嬰為相:「魏其(魏其侯竇嬰)者,沾沾自喜矣(自覺美好而得意),多易(處事輕忽),難以為相。」竇嬰、河伯以至齊國那車夫,或「沾沾自喜」,或「欣然自喜」,或「意氣揚揚,甚自得也」,但都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新中國人卻不同。請看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大陸《法制日報》評論:「官員自我感覺良好讓人憂。」二零一三年一月六日臺灣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宣布發動大遊行,反對總統馬英九:「不給馬英九壓力,他就自我感覺良好。」蘇貞昌的話,還原做英文,是If pressure is not brought to bear on Ma Ying-jeou, he will continue to feel good about himself;用中文改寫,則是「不給點顏色馬英九看看,他就沾沾自喜」。講究一點,還可以語帶相關說:「馬英九剛剛連任,不給他施點下馬威,他就沾沾自喜。」只是現代漢語人哪裡裏會講究中文。

至於《法制日報》那一句,還原做英文,是It is worrying that s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feel so good about themselves;用中文改寫,則是「官員揚揚自得態度堪憂」。中文沒有「讓(容許)人憂」這種下流說法。《莊子天下》認為墨子之道太過勤苦:「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其主張很難做得到)。」唐朝大詩人崔顥有《黃鶴樓》詩,寫登臨望鄉情懷:「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中國人從來不會說甚麼「讓人愁」、「讓人憂,讓人悲」等等。

也許,現代漢語人不毀滅中文,不做英文奴才,就不會「自我感覺良好」。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