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8日星期一

陳雲 : 「生」字消失了




往日新年,新聞報道農產品價格,都會說生雞幾多錢一斤、生牛價格如何。今日都被北方話的活雞、活牛取代了。廣東話的「生果」也漸有被「水果」取代之勢。惟獨生魚則未被取代,然而是另一回事。
 
論歷史,當然「生」比「活」要古老。《易經•繫辭上》曰:「生生之謂易。」《易經》的宇宙觀就是生生之學。活是生存、救助(活命)、生計之意,用語較為後出。然而也由於「生」字古老,年輕而富有生命力的雄性禽畜,粵語也叫生。粵語的生雞,是生猛的雞,也是雄性而年輕的雞。生牛是生猛的牛,也是牛牯,即是雄性的初生之犢。廣東以前有男子病重,也用結婚來沖喜,男子不能起身拜堂,就用生雞代替,稱之為「生雞拜堂」。這是好殘忍的風俗,女人婚嫁病夫,不久就要做寡婦的。

語義隨語境而定,往日我們是可以分辨生雞是活生生的雞,還是雄性的雞。生牛亦然。可惜九七之後,北方用語南下,以致活雞、活牛已在官方詞彙完全取代廣東話的生雞、生牛。

廣東話講的生果,是指生食之果,與乾果、蜜餞不同。水果是北方用語。水果是不合理的,因為不一定很多果都有豐富果汁。

至於生魚,是泛稱生猛的魚,也特指一種淡水魚,英文叫snakehead fish。形狀類似山斑魚,都有滋補和生肌的效果。

生雞、生牛、生魚,已經從香港的官方話語消失,變成活雞、活牛、活魚,民間也由於價錢昂貴和政府取締,改食冷藏貨色。至於生魚,由於歧義過於明顯,廣東話一般講鮮魚、海鮮。於是官方講「活魚」的時候,大家都不覺得詞彙被暗中替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