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北方可可: 霾鎖中國與自然的報復




「霾鎖中國」仍在持續。近日,超過百萬平方公里的霧霾天氣再度席捲內地,多地空氣質量都已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在北京、石家莊等地的醫院裏,呼吸類疾患人數也在近期出現大幅飆升狀況。就連日本媒體也擔心「污染物」會「波及日本」,那裏的《產經新聞》等媒體就有如此描述:「北京等地被濃霧包裹」、「濃霧面積達三個日本」、「街道肉眼難見」……。日本環境省也呼籲民眾「盡量避免外出」、「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新器」。

筆者注意到,在一月中旬,由亞行與中國專家完成的《中國環境分析》報告發佈,其數據顯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中有七個在中國,全國五百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世衞組織推薦標準的不足五個;另有媒體稱,據估計,二○一二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因為PM二點五引發多種疾病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達八千五百多人。而又有報道說,「北京咳」這個略帶玩笑意味的叫法,已經在外國人間流傳了十餘年,近日竟被外國人白紙黑字地印入了旅遊指南。「北京咳」是一種類似水土不服的反應,指一些人來到北京後便會不由自主地咳嗽,離開後咳嗽又自然消失。一個或許並不引人注意的事實是,這樣惡劣的空氣污染物並非只存在於近期,它事實上天天都存在於我們的頭頂上,其滯留空中的時間僅僅取決於風力的大小,而我們就只能「靠天呼吸」。

「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這種掠奪式的野蠻開發,或許獲得的是看似光鮮的GDP增速,然而它最終必然會遭到自然的報復,常發的這種「霧(霾)鎖中國」我想算是一種吧。不僅如此,環境的破壞今天事實上已波及多個方面。河水斷流、水域污染、地下水位下降、山林被濫伐、土壤重金屬超標……。而這些環境破壞現狀也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中國近些年來看似光鮮的GDP增速,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詞彙,諸如GDP崇拜、GDP至上、政績GDP、注水GDP、唯GDP論等等;當然,它也會令我們想到和思考諸如綠色GDP、資源成本、環境成本、可持續發展等等這些相對概念。毫無疑問,中國近些年來看似光鮮的GDP增速已經並還將付出慘重的環境代價,鐵的事實已經擺在我們面前。

所謂綠色GDP,即從統計的GDP數據中,扣除由於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從而得出真實的國民財富總量。那麼,與統計學意義上的GDP相比較,中國的綠色GDP又如何呢?我不得而知。然而在二○○七年七月,國際經合組織(OECD)曾公佈首份中國環境政策報告書。今天看來,該報告似乎就是一份準確的預言了:中國部份大城市的大氣環境已經進入全球黑名單。中國每天有三億人飲用遭到污染的水,每年有一億九千萬人受到與水有關的疾病的折磨。經合組織預測,到二○二○年之前,污染會導致中國六十萬人口過早死亡,每年發生兩千萬例呼吸系統疾病、五百五十萬例慢性支氣管炎和健康受損病例,這可能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損失百分之十三……。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