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陶傑: 氣場香江




英治時代,先不論功過,至少「港督會同行政局」端出來,有一個氣派。

香港人有點記憶,由楊慕琦開始,做港督,有一層紳士(English Gentleman)的修養打底,西裝儀容、言辭談吐,都是十八世紀傳下來的。所以日佔時期,港督進了集中營,在大埔修鐵路,即使百般虐待,看看電影「桂河橋」裏阿歷堅尼斯的性格角色,就知道是什麼質素。

這一層底色最重要。文化修養,從歷史而來。人家的歷史,誰坐進首相府,誰登上白金漢宮的寶座,沒有殺來殺去怨恨充天。現在不是流行講什麼「正能量」嗎?上游清正,殖民地的下游就安樂,這就是正能量,極簡單的物理學,對嗎?

港督帶着正能量來,也帶着一個健康的氣場來。他是Gentleman,他的國家,對統治者有這樣的要求。即使你不喜歡他,要對抗,他掏出鎗來跟你玩,也有一套規則,一條底線。譬如,他不會公然撒謊,不會暗算(雖然他也讀過莎劇熟知一切毒計和人性的卑污),他按合約辦事,不會說過的話不算數。

他的後台就是一個民選政府。不要跟他說什麼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是在像喪家犬般得到英國收留時才寫成資本論的,這套學說是如何淪為騙局的,他比遠東許多三流的馬克思信徒都清楚,但他不屑跟你辯論,他默默守護這個珠江口岸的良港,盡歷史的使命,把工作做好。

這就是正能量形成的氣場了。在五六十年代,亞洲人自己製造的殺戮和飢饉之中,他為你建成三千年都實現不了的天堂。

香港成功的故事,不過如許。從道家的一個氣字就明白了:能量、氣場,造成快樂和健康。但由於一個民族的命運,美好的事,即使擁有,亦無久享,於是就有了今日。一股破壞的業力,摧毀良好的氣場,無法控制,嚴格來說,不是哪個人的錯。真的,不關哪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