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吳志森: 向公民社會正式宣戰




董建華和梁振英的師徒關係,人盡皆知。唐英年大熱倒灶,黑馬梁振英突然殺出,董伯在中央領導人面前出力,起了關鍵作用。細讀梁振英刻意推遲三個月才出爐的首份施政報告,從大格局大框架,到遣詞用字到政策前景,處處都凸顯董梁師徒的影子。

梁振英宣佈新成立數不清的局、委和小組,由金融發展局,到漁業基金委員會,到單肢傷殘人士跨部門工作小組。輿論譏諷梁振英效法董建華委員會治港,是超齡研究生,但梁振英顯然潛藏着更大私心,拚命開位安插梁粉,用數以億計的公帑謝票。而更狠的是,把香港金融和經濟命脈,拱手相讓,給直屬中央的中資龍頭,在暗室裏進行利益輸送。

梁振英的土地房屋政策,也與董建華年代九成相似:為建屋量訂定目標,制訂長遠土地規劃。但梁振英比董建華講得更假大空,例如建人工島造地,維港以外填海,「綠化地帶」也用來建屋,總之是見縫插針,把整個香港變為大工地,不理空氣質素、屏風樓、熱島效應等等這些長期受人詬病的都市問題,置香港的長遠環境質素於不顧。

梁振英的長遠規劃的大計鴻圖吹得越大,能夠兌現的可能性就越低,連五年建十萬公屋也要等到任滿後的二○一八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以開拓建屋土地為名,放寬半山區和薄扶林發展,首先受益的是梁振英的金主恒隆主席陳啟宗。打着反地產霸權旗號,贏得不少知識分子支持上台的梁振英,終於露出了狐狸尾巴。

董建華大志未竟,腳痛落台,由徒弟繼承志向,董伯應該可以老懷大慰。但有所不同的是,董先生忠厚老實,給人的感覺沒有太大私心,政策遇到阻力會用較為軟性手段應對,不會刻意挑起矛盾。
徒弟梁振英的強悍作風,在施政報告表露無遺:「近年來,香港的城市建設出現了令人憂慮的轉折。社會對土地利用和基建工程經常有爭議,土地開發緩慢,樓房供應不足」;「我們既然要取捨、要抉擇,就要有勇氣,要果斷,要顧全大局。在取捨和抉擇之間,政府會盡力尋求平衡,但社會不會有百分百的共識,我們不能也不應等待百分百的共識」;「迴避問題是極為容易的選項,但將來蒙受惡果的只會是今天的青年人」;「上述土地開發計劃,在構思、規劃和執行階段,都可能遇到有關利益、安置、環保、生活方式等爭議,更會有政治上的阻撓」。

梁振英把話說在前頭,日後「造地」政策失敗,是外力阻撓,責不在我。但更重要的,是擺出一副遇神殺神,遇佛弒佛的戰鬥格,有任何不同意見,你就是不顧大局──迴避問題──蒙受惡果─政治阻撓。這份施政報告,吹響了向反對派和公民社會宣戰的號角,如何應對,大家要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