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星期三

鍾樂偉: 2012南韓總統大選的最後角力 (下)


南韓總統大選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這個半島國家快將進行一場最後對決,選出帶領他們走入下一個五年光景的新總統。

在民調一直領先的保守派領袖朴槿惠,於第一輪總統候選人電影辯論後,雖然表現被受批評 (一來欠缺自信,二又被另一反對黨候選人李正姬的精彩表現比下去),但民調卻未有明顯下跌,她依然維持超過43%的支持度。另一候選人文在寅的支持度也隨 著最後倒數階層開始緊追,前天也首次突破40%的民調支持。

今次大選關鍵之處,在於無論那位候選人最終當選成為下一任的南韓總統,其多項主要政策、推舉的形象和整個南韓政治格局,也會出現革命性的改變。

今屆大選的焦點與改變

(1) 沉寂的北韓因素?
南韓在經歷兩任「陽光政策」(金大中和盧武鉉) 和一任「強硬對北」(李明博) 政策後,國民在今屆大選中對北韓政策的討論均集中於一個問題:下五年的南北韓關係,南韓政府該走回昔日的陽光政策,抑或是延續今天的強硬政策?然而,當外 界一直好奇為何在半島彼岸的北韓政府,對今屆南韓總統大選的「參與」方式與程度也遠不及以往般明顯和激烈的同時,近日北韓卻突然宣佈會在未來十多日內再次 進行火箭發射,可見北韓因素對南韓總統選舉依然維持著一定影響力。

保守與進步勢力之間的爭論,當中最大差異落於,如何處理與北韓關係的政策傾向上。
保守派一直以捍衛南韓國土安全為大前提,不會容忍北韓對南韓的軍事挑釁,更不惜以武力回應;進步力量卻以加強溝通與對話,來建立兩韓之間的互信基礎,並透 過經濟誘因協助北韓推動改革,最終達致統一的局面。就是這種手段上的差距,導致今屆大選中,兩邊陣營把有關2007年兩韓峰會時盧武鉉總統涉嫌提出的「西 海北方界線 (NLL) 不存在」問題,成為雙方互相攻擊的重點。

朴槿惠以文在寅曾為該次峰會的主理人的身份,攻擊他未有充分捍衛南北韓海岸邊界安全的能力和忠誠;文在寅也攻擊朴槿惠在無的放矢,只懂在沒有事實根據下製造恐慌來有藉口增添軍費,使邊界再次陷入戰爭邊緣的種種手段。

(2) 新世代政治 VS 開明女性總統
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不論是保守與進步陣營,南韓國民對下任總統有著相同的期望,是希望一位新形象的領袖能夠為沈悶的南韓政治帶來新氣象。筆者早前訪問了 文在寅的競選辦公室,與他競選辦中心負責統籌公開活動的一位嚴姓主任交談過,她提出了她認同文在寅不論在個人條件、思維和政策上,都是最合適的領袖引領南 韓走出當下的困境。尚在美國大學留學的嚴小姐,剛剛在學校假期間回國,在一次偶然的公開場合下碰上了文在寅,被他的演講打動了,並決定留在南韓加入他的團 隊工作。
「當下南韓的經濟環境惡劣,這都是李明博政府主張的傾向大財團政策所造成的,朴槿惠提出的政策與李明博別無二樣。」
嚴小姐強調青年人就業條件每況愈下,朴槿惠高舉的是傳統保守派別的右傾政策,只是維護大財閥的利益,反而文在寅是真心推動改善青年人就業的福利政策,特別 是他提出較「大政府」的思維,是解決當下經濟問題的良方,例如當中小企業的營運出現問題時,文在寅會站在員工的角度協助他們解決經濟難關的同時,也會介入 提供方法解決公司的經濟問題,那再不是單單只向大財閥傾斜的政策。

她也指出,就算朴槿惠提出的福利手段,也只是為了「收買人心」,例如會直接給予十萬韓元現金那些多生孩子的家庭,她指出這不是福利,只是用來吸引注意的競 選宣傳策略,反而,文在寅主張為把資金投放在改善就業、工作環境和條件的政策上,是真正關心和虛心聆聽民生需要,也是較長遠有效運用財庫的政策方針,因而 她肯定文在寅是能夠為南韓帶來新政治衝擊的唯一合適人選。

同樣是年青一代,在朴槿惠陣營擔任國際對外部門主管的吳先生,卻對相同問題有著對立的反應。不願上鏡的吳先生是一位修讀政治學的畢業生,雖然與其他大學生一樣,在動盪的學生運動期間曾經是熱血一族,然而一次在投考入新世界黨的考試中的經驗,卻改變了他對保守派別的看法。
「當時南韓的經濟環境不好,很多大學畢業生也不容易找到工作,況且自己是政治學畢業,工種更加少。然而知道保守政黨的財政資源較豐富,所以便放下手段去投 考。就在考試中,他寫的論文題目是批評美韓自由貿易政策,雖然知道保守政黨一直是支持這項政策,但一心本著自己心意去寫,他認為這是對的態度。」
就在考試完畢後,他早已放下期望,但意想不到的是,最終他竟然被新世界黨聘用了。此次經驗大大改變了他對保守政黨固執封閉的印象,認為特別在朴槿惠帶領新世黨的領導期間,她在陣營裡一直鼓勵自由討論政策的氣氛,因此他在今屆大選中,選定了會為朴槿惠投下信心一票。

另外,他也肯定了朴槿惠以女性身份成為總統對南韓政治的改變。「當亞洲其他民主國家中,女性追求政治上平等權力的運動一一都達成時,南韓也要在這方面追上 應有潮流。」女性以外,他更認同朴槿惠放下歷史包袱的務實作風,聯合各方力量的胸襟,批評文在寅一直只懂在歷史問題上你爭我鬥,挑動民粹,是落後的領袖。

(3) 南韓政治板塊的重整
今屆總統大選對南韓政治結構有著深遠的改造,正如前文所言,二元對立的基本政治結構,即保守與進步(反建制)兩大陣營的格局,一直從民主化浪潮在70年代 的南韓社會萌芽以後,至直今屆大選以前,都未有明顯的結構變動。保守陣營大概維持著四成左右的支持度,反建制派的力量 (有部份較為激進) 也大概擁有四成多的支持。以下為傳統的南韓政治板塊:
可是,當今屆大選中出現「安哲秀因素」後,保守與進步的基本結構出現內部分化的情況。由於今屆大選中,保守陣營候選人 (朴槿惠) 遠比前多屆的號召力和感染力都要強,所以她也把傳統的保守力量板圖向進步的那一方推遠了,發掘了一批溫和保守階層的支持者,擴闊了原有的保守陣營。

另外,安哲秀的政治魅力也協助他有凌駕各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選民,在傳統溫和進步和激進進步的支持者以外,也發掘了無定政治立場的群眾中,在所謂的溫和保守圈子中,拉攏了當中近六至七成的支持。


然而,在安哲秀宣佈退出後,一批原有的安哲秀支持者卻變回無明顯立場的游離選民,朴槿惠在當下「接收」安派餘下群眾支持者中,獲得了當中約三至四成左右的支持,而文在寅則承繼了當中約五成的支持者。但是,由於這中立階層的政治傾向比較脆弱,在投票前仍有可變的空間。

因而,雙方陣營現在都盡最後的競選努力,大打「負面宣傳」中傷敵方,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吸引這批群眾的注視。當然,在大選以後,既然這批選民對選舉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也順理成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雙方也會制度化這批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