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星期四

張超雄: 反對資產審查=有違政治道德?




連日來,有關特惠生果金應否設資產審查引起廣泛討論。不但政府上下齊來說項,更有身為扶貧委員會籌委會成員的社福界學者挺身護航,大罵推動特惠生果金免資產審查的政黨趨向民粹,有違政治道德。成敗得失,盡此一鋪。

究竟誰鼓吹民粹、誰有違政治道德?讀者首先必須明白特惠生果金的政策含義。所謂特惠生果金,簡單來說就是在高齡津貼和長者綜援之間多置一層福利網。在香港,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幾乎是全民性質,七十歲或以上長者皆可獲得每月一千零九十元的津貼,六十五至六十九歲的長者如要申領則須通過審查。綜援的門檻則很高,單身長者的資產總值不得超過三萬八千元,與家人同住的長者要將全家收入和資產納入計算;獨立生活的長者則要子女簽署所謂的「衰仔紙」。在這樣的政策下,很多長者不願放下尊嚴,唯有依靠生果金過活,但生果金的原意並非生活津貼,故此實際上只夠長者每月購買生果之用。

爭取五年內過渡至全民退保

今天,不論是繁華大街還是偏僻陋巷,皆見頭髮花白的長者俯身執拾紙皮,這樣的情景幾已成為香港都市現象。政府說,特惠生果金就是針對這群現有政策照顧不了的長者,他們只須申報資產,符合現時生果金的資產和入息上限,便可獲得二千二百元的生活補助。政府反覆強調任何涉及經常性支出的政策,都必須顧及可持續性,即使設置審查,特惠生果金的受惠人數仍會逾四十萬。不過關卡既設,自然便有長者因各種原因被篩出,審查制度只花心思如何杜絕向富者「濫發」公帑,卻無考慮如何確保所有有需要者皆受保障。

九十年代以來,民間不斷要求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換來的卻是強積金這個四不像。今天長者貧窮問題逼在眉睫,梁特首便利用市民對長者的同情,企圖以特惠生果金蒙混過去,博得關注長者的名聲。或許他不能解釋的是,為何世界所有先進地區的長者福利皆不設審查,惟獨香港設限?當內地、日本、台灣等地長者皆受全民退休保障,惟獨港人老來無依?

民間大力反對特惠生果金設置資產審查,是基於爭取實現全民退保的遠景。目前政府所推的特惠生果金,以稅收作資金來源,長遠根本不能持續。政府表示特惠生果金若不設審查,每年額外開支可達一百三十六億元。筆者必須強調此非我們的原意,我們主張的是以不設審查的特惠生果金,五年內過渡至全民退保制度。全民退保制度由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供款,非以稅收作支持,資金來源穩定。相反,目前香港的長者福利制度完全依靠稅收支撐,資助水平受制於經濟條件變化。回歸以來政府便曾兩度大幅削減長者福利,令貧窮長者苦不堪言。當然,推行全民退保意味政府全面改變長者資助模式,政府不願長遠承擔,才會在特惠生果金審查制度問題上寸步不讓。

市民誤信不設審查的特惠生果金造成資源錯配,這並不奇怪,奇就奇在社福學者竟也盲從附和。社會學有個基本課,就是社會保險,核心概念是風險分擔。在全民退保制度下,富者的供款無可避免較貧者多,但制度可令他們自己受到保障之餘,全民亦可受保,惠及沒有或供款能力較低的殘疾朋友和主婦等,避免風險由個人獨自承擔。而且全民退保是專款專項,政府收入高低不會影響保障水平,遇有財務持續問題也能輕易察覺,能有效確保長者維持基本生活需要。

今天,長者貧窮問題正挑戰社會道德底綫,但特惠生果金只是新瓶酒,無法長遠解決問題。我們反對資產審查,是要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政府推出有資產審查的生果金,只會與社會保險愈走愈遠。究竟退休保障是一種基本權利,還是社會救濟?以今天香港的經濟,我們認為是權利。你可以不同意,但請不要說我們不道德!

張超雄 多年為基層打併,立法會議員,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工黨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