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潘小濤﹕為什麼莫言得獎?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在公布今屆文學獎時,推崇得獎人莫言「以魔幻寫實手法糅合中國鄉土民間故事、歷史及現代生活」。這是純文學角度道出莫言獲獎的原因。

中共意識形態最高負責人李長春,在祝賀莫言的信中寫道:「莫言獲獎既是中國文學繁榮進步的體現,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體現。」這是政治化的詮釋,以為中國崛起了,國際最高榮譽獎項就該頒給中國人,否則就不夠公信力。若此說成立,則世界盃該由中國拿一次,奧斯卡更應頒給中國影星。

對我來說,莫言作品《蛙》最能吸引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眼球,相信也是他獲獎的主要原因。

這是一部長篇小說,藉覑鄉村醫生「姑姑」近60年的生活經歷,控訴計劃生育的殘酷可怕。「姑姑」自稱為組織(中共)的走狗,只要組織有令她就無條件服從,中共政權剛成立時,剛畢業的「姑姑」接受黨的號召做鄉村醫生,接生了山東高密東北鄉(莫言家鄉)幾千名嬰兒。後來搞計劃生育,她又協助計劃生育幹部強迫超生的婦女墮胎,導致不少她當年接生的孕婦死亡。

退休晚宴上她喝醉了,在回家路上聽到蛙鳴,誤以為蛙追覑她,她一直逃,最後逃入民間泥塑藝人的家裏,並成了他的妻子。後來她領悟了生命真諦,為了贖罪,她把想像中的被她殺掉的胎兒形象告訴丈夫,由他捏成2800個小泥人,供奉在家裏的3堵牆上。

在中國,如此巧妙地把計劃生育問題公開的文學作品少之又少,而表現這種人文關懷時,莫言正是運用「魔幻寫實手法」,穿插很多「民間故事」,展現歷史及當代的社會。莫言憑此獲獎,會否更具說服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