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鍾庭耀﹕如何解讀滾動調查



立法會選舉進入最後階段,不同機構進行的選舉調查亦已出爐。傳媒報道較多的,應算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滾動調查。一如以往,有關調查由提名結束開始,直至選前兩天結束。換言之,在整個競選過程之中,截至選前一天為止,所有巿民選民都可以透過傳媒得悉民情的最新走勢,從而在選舉當天作出明智的抉擇。

關於滾動調查的理念、操作和準確性的問題,筆者在2004年立法會選舉前已經撰文解釋,讀者可在《港大民意網站》中「民意專欄」內頁,點擊「善用選舉民意調查,發展傳媒專業操守」和「滾動調查小常識」等文章。筆者首先在此引述其中論點,以釋除部分巿民當前的疑慮,然後再分析20042008年滾動調查的最後數字,與真正選舉結果的落差。

關於誤差

關於滾動調查的理念,筆者當年這樣解釋:

「滾動調查是民主社會中傳媒常用的選舉調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早在1995年的立法局選舉便開始進行滾動調查……有關調查通常每日完成若干個案,數日後總結數據分析,然後每日向前增加一日及向後減少一日數據,逐日分析。」

「有人認為,1000個樣本的抽樣誤差是正負3個百分比,600個是正負4個百分比,300個就有正負6個百分比。以此推論,300個樣本中某君的支持度為5%,他的真正支持率不就是由負數至11%之間嗎?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其實,在95%置信水平下……就算樣本少到300個,某君5%支持度其實是介乎2.5%7.5%之間……西方傳媒常用之「誤差幅度」(margin of error),是把概念簡化,很多時候只是道出最大誤差的約數,應用到偏大或偏小的百分比時,須要適當調整。」

今屆立法會選舉議席增多,比例代表制最高餘額法變相成為多議席單票制,鼓勵政黨分拆名單參選,以配票工程促成多張名單以低門檻當選。這個情令到今年的選舉調查,包括滾動調查,出現兩個難題。

首先,由於政黨分拆名單,依靠類似「鑽石名單」參選而出現強弱懸殊的局面不再出現。就算個別陣營的個別名單出現強勢,有關陣營亦會調整策略,實行過票。從調查的角度看,由於票源分散,參選名單的支持率都是全線偏低,誤差概念亦變得相對重要。

其次,由於配票問題,不少政黨及選民都在觀望最後調查的結果,然後作出最後的抉擇,甚至改變先前的選擇。由於民意調查變成互動的一環,民調結果未必能夠反映最後的結果。不過,在資訊自由的社會,只要資訊並非虛假,人人共享,便有存在的價值。選民基於真實資訊而調整策略,是行使其天賦的權利。選舉制度鼓勵配票,是制度的問題,不能降罪民意調查。

鑑往知來,滾動調查是否準確,或許可從過去兩屆滾動調查的最後結果說起。數字顯示,以2004年港大民研計劃最後發放的滾動調查計,建制名單的得票率平均被低估1個百分比,泛民名單平均被高估不足1個百分比。在2008年,建制名單平均被低估1個百分比,泛民名單被高估不足1個百分比。

不過,由於相同派系的名單可能被個別高估或低估而互相抵消,因此,民研計劃亦有基於每張名單的絕對落差數值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2004年,建制名單的最後得票率平均偏離滾動調查5個百分比,泛民名單平均偏離3個百分比。在2008年,建制名單平均偏離3個百分比,泛民名單平均偏離2個百分比。今年的情如何,當然要在選舉之後才能知道。

得票比率以外,大眾關注的,當然就是當選與否的問題。記錄顯示,2004年最後滾動調查中前列30個候選人中28人果然當選。2008年最後滾動調查中前列30個候選人中27人果然當選,成績算是不錯。

成績算是不錯

今年,由於候選名單的支持率全線偏低,民研計劃除了向贊助傳媒及公眾提供所有誤差數字之外,亦把所有統計數字綜合起來,把候選人按照票站調查方法分成五等,以「勝算極高」、「機會較高」、「機會均等」、「機會較低」、「勝算極低」描述,而「勝算極低」的候選人則全部從略,以節省空間。附表的結果是基於91日至5日滾動調查的支持比率,結合95%置信水平下抽樣誤差的數值,作出的研判。具體數字可參閱有關傳媒的報道。

此文刊登之日,滾動調查尚欠兩天數據,由贊助傳媒於98日公布。如果選民能夠掌握本文所述的誤差概念,以及今年選情的特點,然後在最後階段消化滾動調查的數字,或許對選民的最後研判有所幫助。

■編按:立法會地方選舉及超級議席包括以下名單

港島:許清安、單仲偕、勞永樂、劉嘉鴻、鍾樹根、吳榮春、何秀蘭、葉劉淑儀、王國興、陳家洛、何家泰、曾鈺成、劉健儀、吳文遠

九龍東:梁家傑、黃國健、陶君行、嚴鳳至、胡志偉、陳鑑林、謝偉俊、黃洋達、譚香文

九龍西:黃以謙、黃碧雲、譚國僑、黃逸旭、蔣麗芸、黃毓民、林依麗、梁美芬、毛孟靜

新界東:梁國雄、葉偉明、劉慧卿、梁安琪、龐愛蘭、葛珮帆、陳志全、邱榮光、陳克勤、張超雄、蔡耀昌、范國威、田北俊、黃成智、湯家驊、何民傑、龐一鳴、方國珊、陳國強

新界西:梁志祥、麥美娟、陳樹英、陳偉業、麥業成、曾健成、郭家麒、田北辰、何君堯、陳一華、梁耀忠、陳恒鑌、陳強、李永達、李卓人、譚耀宗

超級區議會:何俊仁、涂謹申、白韻、劉江華、馮檢基、李慧垰、陳婉嫻

作者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