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盧峯: 贏選票輸議席的深層原因



在選舉中落敗當然不好受,在選舉中贏了選票仍然落敗,仍然喪失議席予對手更令人氣憤難平。泛民主派政團在星期天的立法會選舉中正正遇上這樣荒謬的情況。以新界西為例,民建聯三張名單得票不過十萬多,卻能全取三席;民主黨及公民黨三張名單得票超過十二萬,卻只能讓公民黨贏得一個議席。其他如港島區及九龍東,泛民主派候選人同樣得票較多但議席較少。在接二連三打擊下,泛民主派政團的直選議席數目下降至僅比建制派多一席,這不但是回歸以來最差的結果,也是立法機關自九一年引入直選議席後從未出現的事。

能以較少的票奪得較多議席,親中政團及建制派靠的是中聯辦的強大配票力量及動員機器。透過巧妙精密操盤配票,令各張名單票數非常平均,當泛民主派候選人得票不平均時,他們便偷襲得手,成功奪得比得票率更多的議席。

建制派借「西環之手」成功配票突襲是事實,但泛民主派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顯而易見的是各政團各自為戰,事前沒有積極協調,選戰中又沒有互相幫忙拉票,反而各自拚命告急,令選票流向更難捉摸,令泛民的支持者無所適從。結果便很容易出現票數分配不均勻,有名單票數太高,浪費大量選票;有名單則以不足一千票落敗,痛失議席。其實建制派及親中政團上兩屆選舉已開始有配票的做法,今次選舉推出多張名單也說明會盡力分票,爭取更多議席。泛民主派既明知對手的策略及能耐,更應該及早作部署應變,而不是到人家出招時才被殺個措手不及。

除了選戰策略部署失當外,泛民主派政團之間近半年來互相攻訐,互拖後腿,盡力搶奪對方的票源以壯大自己也令政團之間難以合作及協調,讓建制派有可乘之機。

今次選舉泛民主派直選議席萎縮固然值得注意,向來是泛民主派老大哥的民主黨受到重創更讓人側目。要知道自九十年代中以來民主黨一直是泛民主派最大的政團,剛過去的一屆立法會還擁有七個分區直選議席。但在星期天的選舉中卻全面受挫,只能保住四個直選議席,在新界西的根據地更是全軍覆沒。這種從選票到議席都明顯減少的情況不可能只歸咎於選舉部署失當或配票失利,而是涉及更根本、更核心的問題,包括黨是否日趨老化,黨的形象是否予人「吃老本」的感覺,黨的路線是否變得和稀泥不夠鮮明等。要是作為泛民主派主要政黨的民主黨不好好檢討黨內的問題,不查找選民大量離棄的原因,往下來的選情將更不樂觀;對泛民主派的整體發展也有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在議會內外採取較激進抗爭路線的政團包括人民力量及社民連的得票率明顯上升,整體票數已追近主流大黨,這樣的轉變是不是特首梁振英倒行逆施的結果目前還不清楚,但大批選票流向較激進的政團說明市民對現狀非常不滿,對各方面包括政制發展長期停滯非常不耐煩;更反映越來越多市民接受及支持以不同形式、手法抗爭的團體。這對香港的政治生態及文化將造成重大的改變,不管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香港從政人士都必須要面對新的政治現實。

 
信報社評:配票決定選舉結果 民主質素易受忽略

立法會選舉結果產生,在地區直選上,泛民取得五成五選票,獲十八席;建制得票四成五,獲十七席,進一步打破過去所謂「六四比例」。聯同傳統功能組別及超級區議會議席,泛民今屆共獲得二十七席,總算保住在議會中關鍵少數的否決權。

今屆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三,理論上對泛民的選情有利,但因泛民內部嚴重分裂,缺乏協調和配票合作機制,以致在多個選區中,得票率比建制派多,所得議席卻較對手為少。

反過來看,建制派配票機制的有效性在今次選舉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在超級區議會議席中,因全港單一選區,使配票協調難度增大,選民自行配票的個人意志容易擺脫支配性的集體指揮,以致在選舉中民建聯的重量級參選人劉江華遭滑鐵盧出局之敗。

五個超級區議會議席,泛民取其三,建制派只獲得二席。但也可以說,在全局範圍,亦即面對全港選民的選擇偏好,社會群體仍多傾向支持民主意識旗幟鮮明的候選人。另一方面,在地區直選中,民主黨成為最大「輸家」,新界西兩席不保,該黨李永達亦無法連任。

民 主黨深受重創,明顯不等於本地民主運動的社會理想降溫,更多在於民主黨自身的發展從高峰回落後,缺乏新思維,內部青黃不接。細看今次該黨落選的重量級人 馬,幾乎都已在立法會盤踞多屆。可以說,民主黨今次大敗,反映出選民多年累積求變之心,盼新人新事能夠帶來突破的強烈動機。

整體來看,民建聯成為議會最大政黨,建制派充分利用比例代表制和黑爾數額(Hare quota)的議席配置機制,通過高效率的配票計算和統籌,贏得了最多議席。這一點也成為選舉結果公布後公眾議論的焦點。

嚴 格來說,排除回歸後引入選舉比例代表制,以扶植建制派打破當時民主派在選舉政治中的絕對優勢不論,支持此制的理由也蘊含道德性,亦即立法機構所通過的法 律,對每個人都有約束力,雖然立法的主張未必人人稱心滿意,但必須確保任何一個群體在立法討論中都有話語權,這是比例代表制的意義所在。

再 通過黑爾數額的最大餘額方法,把剩餘選票計算在內,用來分配議席,以體現比例代表制的精神。然而,從今次選舉中看到,各黨派都分拆多張名單出選,以此作為 最重要的選舉戰略;在選舉工程上,則以計算配票作為取勝關鍵之道,無疑使比例代表制的意義受到一定扭曲。配票行為的泛濫,容易忽略民主的真正含義,並把香 港的民主運動簡化為「選舉民主」,甚至只是建制派和泛民之間的配票對決,將來恐怕更會走上徒具選舉形式的歧路。

可以看到,民主是政治體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也不能完全取代體制中其他部分的作用,像公民權利體系、法律制度和政治領袖的作用。很明顯,民主健康發展,需要政治體制中各組成部分的相互支撐。

如今香港的民主發展,在各種外在與內在條件制約下,更需要健全公民的權利體系、堅守法治原則、強調政治領袖和政治人才質素等政治要素,去推進民主運動的優質發展。

今 屆立法會的選舉結果,泛民僅能保住議會的否決權。政府的施政在建制派「護航」下,不致寸步難行,議會政治大局沒有巨大變化,但在議會權力再配置過程中,民 主黨受重挫所反映選民求變日新之心、超出合理範圍的配票行為,在選舉中浮現濫用之勢、社會內部的合作凝聚力不斷弱化,使香港推進民主、建立善治社會的進程 受到更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