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林行止:高調駡日息民憤 保釣島不動干戈




一、日本政府決定斥資購買尖閣諸島(釣魚島、釣魚台),迄今二十多天,中、日對立的外交關係,隨時日推移,已趨尖銳化;周日中國外交 部宣布取消籌備已久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活動(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相田中角榮與周恩來總理在京簽署中、日關係正常化並正式建交聲明),但新 華社只說「推遲」並指有關活動將於「適當時候」舉行;畢竟中日的經濟關係互補性強,留下這條不日可能「和好如初」的尾巴,是周全穩健的安排。

中國一方面進一步展示強大軍力、派無人飛機監控問題海域的活動,而廣州又見規模與情緒俱遜去周的千人反日示威遊行,北京亦有不成氣候的類同活動;與此同時, 本月中旬反日示威出現的暴力和破壞活動的肇事者,已遭有司檢控……。另一方面,台灣則有「九二三保釣大遊行」,青天白日旗與五星紅旗同現街頭;昨天且有宜 蘭縣(理論上釣魚台屬宜蘭縣管轄)蘇澳區漁會組織的六七十艘漁船赴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兩岸四地言文遊(遊行、游弋)抗議日本把釣魚島「國有化」的活 動,方興未艾。

北京護土的堅定立場,彰彰明甚,其所用「外交詞令」的強硬,以至在經貿上搞的一些「小動作」,令非在朝的日本政客紛紛出來 「打圓場」;不過,日本政府至今在購島原則上並未退半步,日本外務省事務次官河相周夫周日(二十三日)剛就兩艘中國海監船及一艘漁政船進入日本尖閣諸島海 域,向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提出抗議,昨天已首途北京,將於今天與中國副外長張志軍討論如何紓解「因釣魚島引致緊張的中日關係」。筆者估計今天會面的成果, 將反映於日外相會否在華盛頓與中國外交部長舉行會談上。

當然,如果日本堅持買島,中、日的有關談判不會有好結果;然而,和大部分傳媒包括 《經濟學人》(其封面圖像是釣魚島,說明為「中日會為此大打出手?」海龜說,「她們會!」)均認為中日難免一戰不同,筆者仍堅持「打不起」的己見。《經 人》去周五的社論,指出百年前歐洲諸國均致力經濟發展,誰都不願捲入戰爭;但迅速崛興的德意志帝國有對外擴張的壓力與動力,受民族主義非理性赤裸裸激情的 鼓動,終於爆發世界大戰。如今中國肩負百餘年被外國欺凌的恥辱,加上近鄰諸小投靠美國,在這種環境下,日本公然把尖閣諸島收歸國有,影響之大,有如一九一 四年奧匈帝國儲君被刺殺……。

中、日終極會否一戰,誰亦說不準;不過,就眼前的情勢看,筆者依然相信中國猛烈強硬的外交攻勢,止於言文軍演 (目的主要在平息內地的反日情緒),大打一場的機率甚低,理由有二。其一是美國從中作梗,在釣魚島主權上她「無立場」,一旦中、日火拼,為履行《日美安保 條約》的「義務」,沒有立場的美國便會與日本並肩作戰,面對武備精良實戰經驗豐富的大敵,中國「不敵」可能性不小,如此不僅會把經濟打回頭,執政者的地位 更岌岌可危。其一當然是統治階層及先富起來的人(大多有官方關係),積存於海外的財富及他們留學海外的後代(政經接班人)行動自由及人身安全可能有問 題……。有這種種切身利益的考慮,筆者不必修改對中、日打不起來的「預測」!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圖文並茂的「武力比拚」小品,指出「美國:想打誰就打誰……日本:誰打我我就讓美國打誰;中國:誰打我我就罵誰;台灣:誰打我我就徵文罵誰……。」雖是「搞笑」之作,卻是深明大勢的寫實之言。

二、西太平洋局勢日趨緊張,有關國家一定得加倍小心處理,不然和平環境經濟發展難保。

有地緣優勢的中國,有意趁美國火頭處處「無暇東顧」在區內「崛起」,十分自然,問題是美國的軍事策略已向東移,而她和俄羅斯均有意染指(或不願退出)亞洲利 益。換句話說,當今世界三大勢力都把軍事重心移至西太平洋,區內諸小為自保只有「跟大佬」,而美國是她們的首選。由於亞太區是目前經濟仍有實質增長的地 區,利益所在,有關各方因此特別緊張。

中、美在區內較量,有相當日子了;最近,意識到財困難紓的歐羅區不是可靠的能源買家,俄羅斯積極開拓 西伯利亞至東北亞(日本、南韓和中國)的能源通道,為了保有此一市場,已有軍力重返亞洲的打算。卡尼基莫斯科中心負責人特寧年(Dmitty Trenin)在二十四屆亞太經合組織海參崴峰會召開前夕,公開指出這種迹象已甚明顯。他說,如果彼得大帝生於今日,一定不會定都聖彼得堡,而會定都海參 崴,因為今天太平洋的重要性,有如十八世紀的波羅的海……。中、美、俄都在亞洲集結兵力、重重布防,在軍事競賽令爭雄各國定於一尊前,區內政局必然亂成一 團!

非常明顯,俄羅斯的介入,令區內情勢複雜化,在地緣上利益上和政治關係上,中俄比較密切,因此予人以結成軍事聯盟的印象(事實上,她們 的確「合作無間」,九月美菲軍演,稍後中俄針鋒相對地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練)。由於中俄均行專制之治(遠比中國高明,俄羅斯的普京玩政治玩得出神入化),她 們均視民主及「外國干預」為對其極權統治的威脅。中俄因此有聯手的基因,區內「諸小」因此只好投靠美國。

歷史告訴大家,俄羅斯是個絕不可靠的盟友,中國對此有切膚的感受,如今因為大敵當前令中國走回聯俄抗美之路,便得加倍小心。

釣魚島風雲驟變後,中國頻頻展示海上軍力,但此舉只能使內地人民興奮、驕傲,卻嚇不倒海外觀察家(遑論軍方)。一來有科技的局限(到了現在,溫家寶總理還抱 怨歐盟不肯解除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的禁制令),一來發展遠洋海軍為時太短,實力不足,對外並無威懾力。一八九○年美國現代海軍之父馬漢(A.T. Mahan, 1840-1914)的傳世經典《海權的威力》(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on History, 1660-1783)出版,分析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與到處成功殖民的關係,說服了有大陸情意結的老羅斯福總統放棄「傑弗遜原則」 (Jeffersonian),不再堅持集中發展近岸艦艇以保衞本國港口,而是建立一支足以保護巴拿馬運河(於一九一四年通航)和加勒比海「諸小」的艦隊 (循此思路美海軍不斷擴充以至早已取代英國成為海上霸主)。從美國利益出發,事實證明這種取向非常正確和成功。如今有大陸心態的中國領導人亦銳意建立龐大 艦隊(麻六甲海峽之於中國有如巴拿馬運河之於美國),出發點完全正確,中國成為二十一世紀馬漢式海軍強權,指日可待,但「強權」是相對的,美國「重返亞 洲」,令中國海軍大為遜色,暫時強不起來!

明白了上述種切,筆者以為理性的中國決策人不會為這幾塊飛鳥不生蛋的島礁而憑一股激情不自量力地與美國大動干戈。



袁彌昌:美離岸戰略失衡 促買島鬧劇

日本自911日將釣魚島國私有化以來,內地連續多天爆發反日示威,規模空前。於「九一八事變」81周年當日,反日浪潮更席捲全國,逾百個內地城市爆發反日示威,是中日建交40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日浪潮。


由於不少示威城巿出現打砸搶燒,場面面臨失控,因而傳媒與大眾的焦點大都放在譴責示威群眾的非理性行為上,而沒有考慮到中央默許這些活動的實際用意。

其實早在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前,北京已釋出風聲要以「經濟戰」對付日本。即使預計經濟戰對日本經濟的打擊,比對中國的更為明顯,但以中日貿易額每年超過3,000億美元這程度的經貿往來來說,一場純「經濟戰」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

北京當然知道這後果,不過一方面她知道日本一定經不起這種打擊,另一方面,「經濟戰」也只屬手段之一,最終能夠迫日本就範就成,也不一定需要一下子就動真格,於是反日示威就是在這背景下「應運而生」。

華打經濟牌 心理戰迫日就範

2005年和2010年中國反日示威活動的經驗,中央早已預料到示威活動在一些地方會演變成暴力衝突,這也是中央一直謹慎對待民間反日示威的原因。不過 這些激烈行為也有它的用處,既然中央已在報章上撰文指出「經濟戰」對日本的打擊,那日方對此也應心知肚明。只是單是知悉這些後果並不會對日方構成強烈心理 效果——要造能夠迫使日本就範的心理效果,就必須再加強反饋,而反日示威就是加強反饋的最有效途徑。

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日本與中國經貿對峙將失去其最大出口市場,目前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去年佔總出口額23.6%。而內地民眾抵制日貨情緒一再升溫,已直接令日本汽車及家電銷售大跌,民眾赴日旅遊也被大批取消,對日本旅遊及相關行業造成損害。

須知道今時今日日本企業已是風中殘燭,在日本經濟迷失了20年後,早已在苦苦支撑,看到這情景已冷汗直冒,他們在看見示威群眾非理性行為的同時,又怎會不聯想到他們的產品在中國的銷售前景將一片黑暗?

所以表面上中方打出「經濟戰」旗號,但實際上在打心理戰。日本企業在中國遇到這般重大事態,必然會向政府和政治家反映,力促他們改變態度,與中方對話。這些民選政治家如沒有了商界支持,又憑甚麼贏得選舉?

另一方面,現時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外需萎縮,即令中方強硬舉措真的令日本右翼勢力趁機坐大,他們會否得到商界支持也成疑問,且不說以現時環境日本根本沒有餘力大舉擴軍和打仗。

中方這種經濟心理戰基本上已奏效,據外電報道,日中經濟協會已決定派豐田汽車董事長張富士夫,下周率領協會高層,親赴北京等地與內地當局商討應對策略,日 本首相野田佳彥亦已派特使來華。豐田在中國的銷量單在8月已下跌15%,其董事長不用看本月數字,已清楚必須趕往北京救亡。

北京默許示威 一石二鳥

此外,中國今年經濟下滑,社會問題增多,中央對示威活動某程度上的默許,是希望達到轉移社會視綫,增強凝聚力、發洩民間情緒等作用,實在可以理解。而又能靠這些活動恫嚇日本,可謂一石二鳥。目前示威活動已回歸理性,亦證明中央有決心防止它失控。

至於不少人也指出在釣魚島爭端中,最該受到譴責的應當是美國,但除了一開始錯誤將釣魚島交還日本,美國實際上錯在哪裏?

中日雙方現時就釣魚島的爭端,事實上是美國「重返亞洲」後戰略誤判的直接結果。美國雖然在20097月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不過那時美國剛經歷過金融海嘯元氣大傷,決定以低成本的「離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作為其主要戰略。

不過,美國的「離岸平衡」戰略實在太過成功,在「重返亞洲」以來的短短一年多時間裏,美國已令亞洲各國爭相投入懷抱,令北京「不戰而主東亞」的希望完全幻 滅,並成功圍堵中國。是次重大成功不禁令美國自信滿滿,去年10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莉更高調宣布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急不及待地發表其勝利宣言。

離岸變上岸 美國心雄累事

但這得來太易的勝利,卻令美國開始偏離其「離岸平衡」的本來目的,即美國會盡量置身事外,依靠地區勢力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持地區秩序與穩定——眼見成功 在握,現在美國,特別是希拉莉本人,已不再滿足於「平衡」,變得一心想贏。本來「想贏」實在無可厚非,可是以美國目前的國勢,根本沒足夠能力和決心去贏。

眼見美國變得心雄,野心家政客石原慎太郎及日本右翼分子亦開始蠢蠢欲動,想誘使美國由「離岸」的勢態變為「回岸」,甚至「上岸」,於是便上演了購買島這場 「鬧劇」。然而這鬧劇的成果卻極為豐碩(至少對於日本右翼來說),不單令日本成功將釣魚島「國有化」,更迫使美國重申《日美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成功 令美國「上身」,再不能置身於事外。

美國此舉對「離岸平衡」戰略造成極大破壞,使美國再不能隔岸觀火,變相令自己的迴旋空間大為減少。之所以出現這破綻就是因希拉莉太過雄心萬丈,超過美國國 力可承受的限度,最終玩出火來,希拉莉自己卻拍拍屁股卸任。可憐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要幫她善後,穿梭於中日雙方作調停,又要為此準備在日本境內部署第 二座導彈防禦雷達,對日本的防衞義務又加深了。

中國當務之急是盡快令日本屈服,使東亞事務脫離日本「挾持」,重回中美關係主軸上。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