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明報社評: 林鄭月娥感觸落淚 市民應該同聲一哭



政府官員之中,民望最高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一度感觸落淚,其後她解釋感觸皆因政府不受市民信任和受猜忌,與國教科無關。林鄭月娥在訪問中,主要談國教科爭議和她在新政府兩個多月工作的感受,其中有不少怪責市民不信任特首和政府之言,對梁振英也多所維護,不過,林鄭月娥對新政府施政表現並無反思,難道新政府迄今施政真的完美嗎?事實肯定並非如此。所以,林鄭月娥豆大的淚珠,未能掩飾她對問題的認知和掌握不足。

市民不信特首 孰令致之?

林鄭月娥勇於任事,服務社會,能力高強,在市民眼中是能人幹才,在曾蔭權政府泷多官員中,長期以來都是民望最高的主要官員,她留任政府襄助梁振英一臂之力,市民對她期望甚殷。事實上,新政府就任以來,面對事故連連,林鄭月娥左右包抄,處處都有她的身影,許多時與事故相關的局長不知所終,卻見林鄭月娥拆彈,例如,國教科鬧得滿城風雨,市民不知道教育局長吳克儉在幹什麼,只見林鄭月娥日日為此奔波。所以說,林鄭月娥是梁班子最重要、最實用、最忙碌的官員,實不為過。

梁班子就任後,林鄭月娥說連串問題衝着特區政府而來,她歸咎很多人對梁振英不信任,而國教科爭議,她認為突顯某些人對梁振英有先入為主看法。不少市民不信任梁振英,特別質疑他就涉及核心價值事宜,會否捍衛港人利益,這是多個民意調查揭示的實。林鄭月娥指共事以來,看到的梁振英事事把香港放在大前提,甚至會勇敢地、即時把香港人的訴求向中央反映。市民無機會與梁振英共事,僅能憑他應對具體事務的表現下判語,就梁振英在國教科的表現,使人較難相信他與港人同呼吸,共命運。

國教科的問題,觸及內地與香港最根本差異、涉及一國兩制其中一塊重要基石,以梁振英當年參與領導《基本法》諮詢工作,應該知道箇中關鍵之處,如今教育局資助出版「洗腦」教材、編寫「洗腦」教材教案、制訂盲目愛國準則的「愛國評核」問卷,這些都是事實;另外,教育界和社會人士指出國教科課程指引,於國民教育部分強調情意教育,以情感觸動來評估學生是否愛國,質疑這是進行灌輸式的「洗腦」教育,但是梁振英則公開說過那份181頁的課程指引並無問題。

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國教科的質疑有理有據,反對聲音清晰響亮,但是特區政府一意孤行,不肯撤科再議,與主流民意對立,梁振英及其班子取態愈強硬,人們愈質疑他們仰承上意,不顧一切地執行一項政治任務。這就是國教科爭議造成的普遍民眾印象,若說市民不信任梁振英,孰令致之?

推諉機制程序 政府難服眾

就國教科爭議,事態最新發展是梁振英和林鄭月娥都說政府做事有機制和程序,不能說撤就撤,要求反對國教科人士加入開展國教科委員會,林鄭月娥更說到堅持3年開展期的死線,是不務實做法,大有反對人士只要在委員會提出撤科,委員會提出建議,政府就會接受撤科之意。林鄭月娥這個說法,是長官意志作祟。事態演變至此,政府強推已不可能,撤科是唯一選擇,現在梁振英和林鄭月娥糾纏於機制和程序,試問梁振英未上任就叫停內地孕婦來港分娩,經過了什麼機制和程序?梁振英宣布改變置安心政策、深圳非戶籍居民來港「一簽多行」無限期擱置,又經過了什麼委員會討論和建議?國教科的委員會程序,真的那麼必要?觀乎其他政策改變,並非如此。

林鄭月娥在訪問中,提到新界東北發展區討論了3年,卻突然間變質,成為了割地、為深圳富豪建立後花園的議題。新界東北發展區確實討論了多年,不過,今年6月,政府提出發展區公營房屋與私樓比例,訂為43%57%之比,私樓多為低密度;近期,與梁振英關係密切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年前一份《香港邊界禁區發展策略研究》,有香港左報據之寫了一篇報道,表示「邊境發展區已從民間設想進入了官方設想」,「港深一體化」大有提上政府日程之勢。

有人把兩件事串連起來,猜測政府要把發展區建設為深圳富豪的後花園,此說穿鑿附會,不能採信。但是資深傳媒人程翔本月2日為《明報》星期日副刊撰寫的《港深邊境開發的我見》一文,指出「邊境特區」是梁振英超過15年的構想,左報的報道放在程翔所披露事態檢視,特別是《香港邊界禁區發展策略研究》所描繪日後港深兩地居民往來,香港居民利益處於不對稱境,使人不安。過去,與曾蔭權政府關係密切的智囊組織「智經」發表的報告,經常為曾蔭權政府的政策鳴鑼開道,以梁振英與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關係,會否走同一軌跡,值得關注。就此事,人們的聯想也不是毫無道理。

所以,若林鄭月娥把政府施政遇到挑戰,都歸咎市民對梁振英不信任和猜忌,進而不信任特區政府,這是過於簡化事態本質,會導致誤判,容易使政府陷入進退維谷境況。國教科爭議逐步升級,發展至昨晚數萬名市民包圍政府總部的大場面,說明梁振英領導的特區政府應對這場危機犯了錯誤,使政府和市民同樣遭到煎熬。

處理危機犯錯 官民同受煎熬

許多市民身為樓奴,為生活忙碌,他們一直以為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孩子在學校學習,他們就可以安心工作,但是,現在他們懷疑,政府要學校教授荼毒孩子思想和心靈的科目,為了保護孩子,家長們只有在放工之後,拖着疲憊的身軀,到政府總部參與抗爭。他們的要求其實很卑微,就是撤科之後,討論如何培養出多元、多角度、獨立思考的愛國下一代而已,特區政府口頭上也同意這目標,又邀請反對者進行沒有任何前提的對話,但就是不肯爽快地宣布撤回本學年啟動的國教科指引及3年開展期決定,令抗爭者遲遲無法離開新政府總部。林鄭月娥以政府不受市民信任和受猜忌而感觸落淚,對於廣大市民而言,面對執迷不悟的政府,更有理由同聲一哭!

 
信報社評:國教左右選情 立會大局底定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周日將在一片反對國民教育的強烈呼聲中舉行,選舉結果將遭受何等程度的左右,成為這一場競爭空前激烈的選戰的一大懸念。

來屆立法會的地區直選議席,由三十增至三十五席,參與角逐的名單和人數隨之大增;加上根據前年通過的「政改方案」,新增的五個區議會(第二)功能組別席位,亦由全港作為一個大選區投票產生,這種「一人兩票」的新操作,對選舉戰況會否帶來影響,亦為另一懸念。

更大的懸念則是泛民和親建制派兩大陣營,在今次選舉中能否打破傳統的得票「六四比例」;在立法會屬「少數派」的泛民議員,可否保住二十四席的關鍵少數。這對香港未來的政治環境和政治生態,都是舉足輕重。

以 民建聯為首的建制派,在去年十一月的區議會選舉中取得理想成績,議席明顯增加,這使他們在今次立法會分區直選中採取進取的策略。一是過去一直與民建聯合組 名單參選的工聯會,此屆另組名單分途出擊;二是民建聯本身也以分拆名單的方式,力圖乘區議會選舉大勝之勢,利用「比例代表制」的特點,爭取擴充政治版圖。

可是,過去一年,無論是曾蔭權主政還是梁振英掌舵的特區政府施政,都令市民有諸多不滿,民怨積聚,給建制派帶來不少「包袱」。還有中國內地今年接連發生薄熙來、陳光誠、李旺陽等等矚目事件,也給「親中」政黨造成負面效應,料使建制派的吸票能力打了折扣。

雖 然梁振英政府在立法會選舉前夕大打「民生牌」,一周內先後宣布在天水圍開放墟市、為固定攤檔區小販提供改善營商環境資助、推出「港人港地」政策、擱置深圳 非戶籍居民「一簽多行」來港等等,但相信始終難挽國教科爭議的「殺傷力」,建制派在今屆地區直選的表現,對其「鐵票」力量和配票能耐,將是一次嚴峻的考 驗。

泛民主派方面,面臨的卻是「內爭」的挑戰。二○一○年,公民黨和社民連的五名立法會議員集體辭職後,隨即參加補選,推動「五區公投」,以及「政改方案」的通過,令泛民黨派陷於分裂,也使泛民的政治光譜產生變化。

在 泛民黨派中原處「中間」位置的公民黨,經「五區公投」一役,儼然與「激進」的社民連走到同一陣線;其後由社民連分裂出來的人民力量,通過不斷狙擊泛民最大 黨的民主黨,以及在議會中施展「拉布」抗爭,聲勢日盛。在今次選舉中,「激進」和「溫和」的泛民黨派,變得「水火不容」,不但沒有協調,更進而互相攻訐, 人民力量甚至不惜呼籲支持者在「超級區議會」選舉中投「白票」,以打擊民主黨的選情。

雖則當前政治氛圍,對泛民候選人有利,但民主派的內耗,會否使其一些本來可以到手的議席流失,還須拭目而觀。

不 過,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其實來屆立法會的基本大局,相信並無根本性的改變。看來,在全數七十席中,泛民取得超過三分之一的二十四席或以上,應無問題;但要 奪取過半數的三十五席,亦沒有可能。在當前通過各種法案所需票數的機制下,在議員私人議案或法案修訂須「分組點票」的安排下,立法會的運作,還是局限於同 一框架。

只是立法會的組成,其政治領域之分配,始終和行政立法機關的關係、與監察政府的力度,以及跟未來普選特首的辦法等等,有着立竿見影的關聯。每一位香港市民,都應履行公民權利,在選舉中投下理性、明智的一票,選出能為自己發聲的代表,在議會中有一番符合自己期望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