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防止自殺 從醫護的教育做起




作者﹕黃蔚澄、郭春芳、Saman Yousuf

醫護人員每天面對和處理絡繹不絕的求醫者。我們的研究顯示(註),大多數有自殺傾向的人,都曾在自殺前與醫護人員聯繫,其中多於半數的自殺者更會在尋短前1個月與醫護人員見面,而老年人自殺前的求診比例甚至高於上述所示。不管是哪門專科的醫護人員,他們都在其崗位擔當覑重要的「守門員」角色。

推動「能醫,亦能自醫」的正確態度

這群助人無數的守門員在面對個人問題及壓力時,又能如何自處?今年1月至今,已有兩名專業醫護人員分別為種種問題而自尋短見,結束寶貴生命。道理淺白卻代價沉重,事例顯示了醫生同樣有可能患上抑鬱症、精神崩潰、濫藥,甚至自殺等等的精神健康問題。可是,平日強調「病向淺中醫」的他們,當遇上問題時,尋求幫助的意欲卻往往比一般大眾還要低。我們要提高在職或準醫護人員們現存預防自殺的正確觀念和敏感度,以推「能醫,亦能自醫」的正確態度。

過去,社會一直低估了在醫學院推行精神健康及預防自殺教育的重要,預防自殺更往往成為精神病專科人員的「專科」,一般醫生的知識卻未必能有效地為精神病或有自殺傾向的病提供專業的治療。

現時本港有兩所大學提供醫學課程,有關處理自殺的課題和訓練很多時只集中於評估及治療,課程卻鮮有給予準醫護人員充足的機會反思死亡與自殺問題的重要性、複雜性,甚至是對他們的影響。結果,醫護人員對於處理病人或自己的情緒問題未能作好充分準備。有見及此,大學必須在醫科本科課程中擬定有系統的生死教育及預防自殺課題,使醫科生們在正式執業時能更有效地面對壓力及提出更全面的應變方法。誠然,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都是希望他們能夠在遇上情緒問題時,適時尋求協助避免悲劇發生。筆者相信,為準醫護人員提供有關的教育,是一項可行的預防自殺策略。

註:Law YW, Wong PWC, Yip PSF. Suicide with psychiatric diagnosis and without utilization of psychiatric service. Bmc Public Health. 2010;10.

作者來自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