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6日星期日

盧峯: 向無恥吳克儉說不!



除了無恥、無知外,實在找不到其他合適的詞語形容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這位經驗、能力、政治歷練都不足以服眾的人物居然成為主要官員,成為全港教育政策的掌舵人已讓人大吃一驚,深深覺得特首梁振英用人不明又或是無人可用。吳克儉正式上任後又「無規無矩」,急急秘密上京會見中國教育部官員,商談開展國民教育問題,更令人覺得這位局長只懂向上獻媚,置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於不顧。

而當國民教育出現巨大爭議,引發近十萬家長、學生、市民上街,引發社會強烈反對聲音的時候,吳克儉非但沒有重視家長、教育界、市民的合理訴求及願望,反而一意孤行,堅決不肯擱置或推遲落實國民教育科,又以迹近「霸王硬上弓」的手法「邀請」反對國民教育科的家長、學生代表加入「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希望造成既成事實,令這個洗腦科順利在九月新學年上馬。

只是,吳克儉的拙劣、可笑伎倆確也騙不了,市民、家長、學生、教師、辦學團體依然強烈反對落實國民教育科,支持的人則少之又少。為了挽回聲譽,為了顯示特區政府永遠正確,吳克儉不惜用上指黑為白、顛倒是非的卑劣手段,把所有沒有參與遊行的家長、學生說成支持開設國民教育科,又指參與遊行的九萬人不過是小學家長、學生數目的十分之一,只是少數,所以政府不會因為少數人的反對而延遲在學校推行國民教育。

心水清的讀者對吳克儉的歪理肯定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三年五十萬人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後,為惡法護航的官員及親中政團就曾說過,五十萬人不過是七百萬市民中的少數,不代表民意,也不必因此而擱置立法。但過不了幾天,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不得不承認反對二十三條立法是絕大多數人意見,並因此而擱置立法,當時負責二十三條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不久後更黯然下台。

上月的九萬人大遊行反映的正正是大部份家長、學生、市民的心聲,就像○三年五十萬人上街反對二十三條一樣。而沒有參與遊行的人絕不意味他們支持國民教育科,他們大有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或未能參與遊行,又或是選擇以其他方式表達不滿而已。事實上不同的民調都顯示,反對在九月開展國民教育科的市民至少在一半以上,有些民調更顯示有超過六成人反對。

只要政府官員把眼睛張開,好好看清楚九萬人大遊行的濃烈抗爭氣氛,好好看看民調結果,他就能知道反對的市民、家長、學生絕對是多數而不是少數,更不像吳克儉所說那樣只有十分一人對推行國民教育有異議。

同樣重要的是,辦學團體、學校及教師對九月推動國民教育科有強烈的保留。天主教香港教區、東華三院等已表明屬下學校不會在新學年開辦國民教育科,甚至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所辦的私立學校也同樣不打算在九月落實這個科目。

由此可見,反對、質疑國民教育科的人不僅在社會是大多數,在教育界、教學專業團體內也是大多數。吳克儉卻連這股顯而易見的反對浪潮也看不到,也不肯承認,反而以指鹿為馬的手段把沒有參加遊行的市民說成支持國民教育,希望蒙混過關。像這樣的局長除了無恥、無知以外,還能找到甚麼詞語來形容呢?

為了抗衡這位無恥局長,為免我們的下一代受謊言蒙蔽及洗腦,我們必須更清楚、更響亮的高喊:反對國民教育,反對洗腦教育!


余錦賢: 胡紅玉未開工即跟政府切割

梁振英委胡紅玉任「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主席,為國教科拆彈;連日來胡紅玉在不同場合回應各界對國教科的批評,看來此職不易當。

要注意,胡擔任主席的委員會,叫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是「開展」,不是研究,也不是諮詢,搞些收集意見的玩意;觀其名思其義,反國教科團體正是認為已正名為「開展」,此委員會成立肯定是要把國教科進行到底,不再有迴旋餘地。

然而,胡紅玉的應對認真一絕,她昨天接受訪問時,聲稱委員會不排除建議撤回國教科,也不會盲目支持政府強推國民教育;再早一點時她也這樣回應三年內開展國教科的問題:三年開展期不是上限,只要推行國教科遇上困難,而短期內無法解決,政府有必要延期。

如果國教科可以「不開展」,那麼胡紅玉的委員會應該改名,叫做「研究國教科應否開展委員會」;至於三年內開展之議,是經過教育局及諮詢委員會(李焯芬任主席)研究及徵詢意見後決定的,「開展」委員會為何連會議都未召開過幾次,就一手推倒了過去的結論?

筆者並非支持國教科一定要上馬,而是有感於現在公職人物為求自保,只知虛應民意或說些門面話,而不是為了解決矛盾,為政策做好改革或協調各方利益,令政策可以落實;胡紅玉是行政會議成員,是建制更是權力核心成員,他對國教科的表態,是否代表政府願意撤回,或無限期押後?

如果胡紅玉敢於和政府頂撞,為何她領導下的這個開展國教委員竟然可以有委員是「邀請中」──人家明明白白表達了不加入,卻硬要放上人家的名字,這樣子的委員 會,到底是成立了,還是要等「邀請中」的人答覆後才開始運作?連最基本的組織原理都違背了,說得明白點,是「會」不成「會」;身為主席,首先要解決委員會的基本問題,責令教統局搞清楚「邀請中」的名單到底所為何事?正事不做,基本問題都未解決,卻在委員會外另講一套,我猜胡紅玉是想跟政府劃清界線,多過想「開展」國教科!

自推行問責制後,行政會議的角色即十分含糊,非官守成員大部份「潛水」,很少為政府政策護航,更不要說站台推銷政策了。但未熱身就跟政府抬槓,胡紅玉應是開了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