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8日星期日

林天悟: 從張寶華到韓耀庭 時勢造英雄之哀




胡主席,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得到嗎?」回歸十五周年前夕,《蘋果日報》記者韓耀庭在國家主席胡錦濤參觀啟德郵輪碼頭時,向十米外的胡主席高聲提問,結果被便衣警員強行拉走,查問了十五分鐘,直至胡主席離開了才重獲自由。

事件激發二百名新聞從業員於翌日「拉大隊」參加七一大遊行,亦令傳媒和警隊及新政府的距離拉得更遠。《蘋果》已正式入稟高院,民事控告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及四名警務人員非法禁錮。

警方明顯妨礙新聞自由

韓耀庭被帶走時表現冷靜,在混亂中仍不忘悄悄拍攝,把「密室對話」都錄下來,其中一名警員說:「大家都搵食啫,冇辦法。」令人懷疑警員是按上級指令,把「不聽話」的記者迅速帶走,行動已明顯侵犯採訪權利,構成妨礙新聞自由。

看着事態發展,筆者不禁想起前有線記者張寶華(近日改名張洛華)。

張寶華早年在有線新聞部工作,專責報道兩岸政治新聞,在2000年底,香港各界關注當時的特首董建華是否已篤定連任,由於董民望低迷,港人都期望有新轉變,傳媒見到高官政要,都會追問是否挺董。

該年10月董建華赴京述職,張寶華追問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中央是否「欽點」董連任,惹得老江大發脾氣,斥責香港傳媒「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領導人的失儀醜態成為國際新聞,張寶華亦一罵成名,事業命途都改變了,如今已在行內名成利就。

「中央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特首?」是港人當年關注的老問題,在張寶華的前前後後,香港媒體不分左中右,不知多少位記者向國內政要提過類似問題。張寶華提問時碰巧江澤民大發雷霆,加上她早有「新聞之花」外號,兩者產生的化學作用造就了記者成為注目點,怎說都是一種偶然。

反觀韓耀庭的提問,當時相距六四不足一個月,加上內地民運人士李旺陽「被自殺」真相未明,適逢聽命於北京的梁振英上台,香港人心不定,六四情意結顯得更濃。「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得到嗎?」應是尋常不過的熱門問題,但這回只有《蘋果》記者去提問,而且一問就被禁聲。整體而言,當日留在現場的傳媒,或是在其他場合裏,記者並無前仆後繼提出同樣問題。

記者天職是發問

若說張寶華的成名是偶然,韓耀庭的突出表現則是悲哀時勢造就的英雄。港人應該反思,過去十五年間,小城除了換了區旗國旗,走向「中國模式」的速度是否不尋常地快?若對領導人提問平反六四變成一種忌諱,即象徵香港的新聞自由逐漸蠶蝕掉,溫水煮蛙煮了十五年,差不多熟了。

行家都明白,韓耀庭被帶走不是因為「太大聲」,現場也沒有任何混亂徵兆,記者之所以遭到無理禁錮,原因是對國家領導人「不禮貌」,提出的問題可能令胡主席感到尷尬。然而,發問是記者天職,提出忌諱的問題更是指定動作,若只問和和氣氣的問題,只會換來毫無價值的鱔稿,不如由受訪者發表演說更直截了當。

從當年老江的當眾發脾氣,到今天香港警方自作主張(?)令記者失聲,前者是個別領導人失儀,後者則為獻媚而犧牲法紀,那才最教人心寒。

且說一個小故事。去年8月,內蒙古一學生騎單車時經過無蓋井絆倒受傷,掉了七顆牙齒,其後有自稱是無蓋井的負責單位,以7萬元和學生私了,但對方並無清楚交代來自哪個部門。

內蒙記者到呼和浩特市信訪局,希望找出負責賠償的部門,徹底解決井蓋問題,該局副處長張桂忠稱不知詳情,經追問下發脾氣斥責:「媒體盡給我們惹麻煩!」其後更要求檢查記者的手機和私人物品,要脅:「不讓檢查就拘了你。」

記者死心不息,翌日再到信訪局找張桂忠反映情況,這回給大罵:「為了掙兩個稿費,你在製造矛盾……我要到上級單位舉報你!你建議政府去解決問題,你的職責裏有這一條嗎?你該幹啥幹啥去,把你的職責鬧清楚!」

張桂忠的囂張官腔被寫到報紙上,結果不但無蓋井的問題被炒熱,信訪局的態度亦受到全民指責,「不讓檢查就拘了你」成為紅極一時的官話。想不到今時今日的香港,「不讓檢查就拘了你」正悄悄地落地生根,繼去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記者被搜查私人物品,今回是韓耀庭被強行帶走。假如記者不合作,大概會被控阻 差辦公或擾亂公安吧?

內地記者在僅有空間下挑戰權貴,以自由和性命去揭發貪官污吏,部分香港媒體卻甘願為小圈子政權折腰,甚至當上政府人員的傳聲筒,忘了傳媒的職責就是監察政府,那是香港的悲哀。

只有忘了良知的高官,才會認為平反六四是無聊問題,下次、明年或以後,只要當權者未平反,受害者仍受壓,這條問題仍會問下去。或者該說,誰想再問這個問題呢?老早平反了不就好?

傳媒工作者

學生給社會上一課國民教育

七一遊行曲終人散,最令人欣慰的,是學民思潮一群中學生展現出理性、和平和有組織性,年僅十五歲的黃之鋒跟媒體對答顯出大將之風,慶幸仍未見沾沾自喜的大佬風範,那是極為難能可貴,希望這群年輕人能保持這份赤子之心。

學民思潮反對洗腦國民教育,是首次有學生為反對學科而站出來,行動方式較諸老練的教育團體帶來更多驚喜,在新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任後,連續五日狙擊,不斷送上創意禮物,包括「誠實豆沙包」、「說謊蛋糕」、「慚愧波板糖」等等,令人會心微笑而不激進,有助社會理性看待這個學科是否必要。

親中教育界在這個時候推出《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把中國共產黨形容為「進步無私團結的執政集團」,這不是對歷史觀點的補足,而是脫離現實狀況。看着內地滿眼都是冤假錯案,大型示威無日無之,若這是進步無私,不要也罷,難怪連吳克儉亦指手冊內容有問題、有偏差了。

事實上,從學民思潮發表的文章及學生們的行動,已給整個社會上了好好的國民教育課,我們應該說聲謝謝,回頭是岸,撤回國民教育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