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蔡子強: 麥理浩當年是怎樣落區的



梁班子為期兩個禮拜分三輪的落區,終於在剛過去的周日結束。過程中惹來的狙擊以及混亂場面,讓不少人質疑,認為功效成疑。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總結時承認,落區給人「做show」的感覺,亦有人衝擊,但政府卻不會害怕,日後將會繼續落區,但卻說因即將進入立法會選舉提名和競選期,故短期內不會再用這種形式落區。我想這或許是一個下台階吧﹗

李麗娟細說從頭

前天,與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現時已退休並全職當義工的李麗娟聊天,話題難免觸及落區這題目。李麗娟當年在民政工作服務了很多年,對官員落區的來龍去脈知之甚詳,如數家珍,筆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向她請教。

講開落區巡視、考察,很多人想起的,都是末代港督彭定康當年落區食蛋撻、飲涼茶,惹來眾多途人圍觀的「墟軃」場面,但其實真正的始作俑者,卻是一位低調得多、實幹得多的港督——麥理浩。

我上課時一直向學生說,麥理浩是一位香港人應該由衷感謝的港督,現代香港,也是那個我們珍而重之的香港,其面貌和根基,都是由他所一手奠立,例如廉署的成立,勞工福利、免費教育、大專教育和公共房屋的擴張,AO的本地化,以至基建如地鐵和海底隧道的建設,都是出於麥理浩之手。我想當中他很多的施政靈感,都是來自這些落區考察的啟發。他不是要大鑼大鼓的做一場媒體show,而是真的要體恤民情。

麥理浩的低調微服出巡

李麗娟在這些風雲際會的變革歲月,曾經當過麥理浩的秘書,有幸親眼目睹過這位改革者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會知道的一面。

麥理浩有一次落區到公共屋鸷視察,發覺異常乾淨,他靈機一觸,便到大廈的後樓梯觀看,發現垃圾原來都掃到這裏堆積。隨行的官員一臉尷尬,而麥理浩自己亦明白到,官員都愛隱惡揚善,報喜不報憂。

所以,麥理浩心血來潮,就會逕自落區,不會預先通知政府官員,不讓他們預先為自己「洗太平地」,即事先妥為打點,粉飾太平,好讓他看到歌舞昇平的一面。他甚至找來自己副官(ADCDennis Shackleton當司機就會駕車出發,因為後者通曉中文,可以幫他翻譯。就算真的要官員作點安排,他都不會跟他們事前建議的固定路線去走,而會隨心所欲的走。

(順帶一提,看見Shackleton這個姓氏是否很面善﹖不錯,他就是那位偉大南極探險家Ernest Shackleton的後人,真的是事有湊巧吧﹗這位祖先的南極之旅,被稱為史上最動人、最富激勵性的歷險故事,是領袖學的經典,讀者有時間的話不容錯過。)

這位老闆衣著很隨便,很多時都是當年流行的「獵裝」一襲,李麗娟還記得有一次周末,自己穿著涼鞋上班,而麥理浩卻心血來潮要到郊外考察,結果她只有硬覑頭皮陪同,結果踩得滿腳泥濘,這位老闆更索性叫她在路經的新娘潭脫鞋洗腳,更被隨同記者拍下照片,成了一時趣談。

麥理浩最愛清晨微服出巡,報紙檔和生果檔的商販、小巴司機等,都是他愛作傾談的對象,從他們身上,他可以了解到民間疾苦,甚至貪污等問題,如警察拿東西不給錢等。麥理浩考察公共屋鸷時更常常向李麗娟吐出一句:「Each house estate should be better than the last one.

我幼年時家住筲箕灣,當時親戚朋友口耳相傳一個小故事,說清晨七八時,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洋人,坐在電車上層,去到筲箕灣總站,接覑再下車考察街市,有人認出這個洋人,便是當時的港督麥理浩。而這亦成了麥理浩體恤民情、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舻之一。

李鵬飛「飛哥」也跟我說過,這正是麥理浩的一個習慣,所以他對民情的掌握,往往好過不少下屬官員,常常質問他們到「口啞啞」,無言以對,因此也特別敬畏他。

麥理浩的 「功能性」 落區  vs.彭定康的 「政治性」 落區

李麗娟又記憶,如果麥理浩的落區是functional(基於功能需要),那彭定康的落區則是political(基於政治需要)。

這種所謂政治需要,首先就是肥彭要透過落區來為自己平添人氣,營造一個親民形象。那麼,如何可以在語言隔膜下,大大縮短一個洋人和和當地華人的距離呢﹖除了渾身是演戲細胞,打開門走出去便可perform之外,肥彭很快便找到獨門秘方,那就是——「為食」。

當然肥彭自己真的很饞嘴,但那亦的確是他與香港人的「最大公因數」,讓大家除了中、英文之外,找到共同語言以及產生共鳴的地方。於是,他起初每次落區,幾乎都會試試街邊商販的不同食物,這亦讓香港人愈來愈覺得他可愛。不止是大家今天還津津樂道的蛋撻和涼茶,據她記憶,魚蛋、蛋散、龍鬚糖、雞蛋仔等,肥彭統統試過。

至於政治需要的第二個層面,就是借題發揮,提供肥彭機會進行政治上的反擊。當時因為彭督政改方案,而中英雙方搞得劍拔弩張,炮聲隆隆,李麗娟說清楚記得,當時她任政務總署(即回歸後如今的民政事務總署)署長,當同事早上看到新華社那一邊如副社長張浚生發炮開火,便得準備,肥彭很有可能便會在下午落區,藉此機會聚集媒體,讓他「順帶」發言回應中方。

從彭定康到董建華的巨大落差

李麗娟為人厚道,只為我提供了麥理浩和彭定康兩個例子。但以後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由八面玲瓏的彭定康,到古板木訥的董建華,那是一個巨大的落差。董原本已經不慣面對群眾,視落區之類為苦差,可免則免,而經過以下一件事之後,更成驚弓之鳥。

話說20011128日,當時民望低迷的董特首,在正式競逐連任前,打算先行做些親民動作,為自己稍添人氣。動作之一,是在街頭視察民情。當時他主動與群眾握手,不料卻慘遭奚落。一名男街坊一直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更眉頭緊鎖面露不悅之色,不料董卻不曉得鑑貌辨色,當他與三四名市民握手後,順勢把手伸到該名男子面前,對方不單沒有善意回應,並且斷然揮手拒絕握手,口中更喃喃自語,令董在公眾鏡頭前大出洋相,表現尷尬,唯有與一名剛與他握過手的市民再次握手,然後轉身背向圍觀者,迴避拒絕握手的那名男子。

此事遭傳媒大做文章,大加揶揄,讓一個原本以為可以塗脂抹粉的公關場合,變成一場丟人現眼的公關大災難。

至於曾蔭權,上任之初,還會頻頻落區,差不多平均一個月一次,但到他2007年連任成功之後,便鬆懈下來,到了他民望大插水之後,更像董一樣,視之為畏途。

「落區」 不一定要是 「媒體show

寫出這些落區的前世今生,尤其是麥理浩的故事,是要讓大家知道,落區不一定是要像過去兩個禮拜般的大鑼大鼓、前呼後擁的。如果不是基於肥彭式的「政治需要」,而是基於麥理浩式的「功能需要」,不作事先安排、低調、頻密的微服出巡,可能更能讓管治者體恤民情。「落區」與「媒體show」,大家應該清楚區分。

李麗娟在言談間,尤其顯得憂心忡忡的,就是在今天這樣紛擾的處境中,落區不單對警力,更對從事民政工作的舊同事,構成很大的負擔以至壓力。這種election campaign的做法,又是否一定要繼續呢?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