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紀曉風: 新行會班底一蟹不如一蟹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筆者今天就得開宗明義,要說在周五公布的行政會議成員名單的不是,因為原來真的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而這個猶如梁振英 「內閣」的班底,成員論份量與才幹,恐怕跟回歸前的行政局成員相差十萬八千里,而就算只與回歸後的行政會議成員比較,亦充分體現何謂「一蟹不如一蟹」。

14位非官守成員,由林煥光當召集人,其他成員為史美倫、胡紅玉、鄭耀棠、張學明、李慧琼、廖長城、李國章、羅范椒芬、張震遠、張志剛、林奮強、陳智思及周松崗。

筆者把他們簡單分組,「史、胡、鄭、陳」四人為去屆舊人,「鄭、張、李、廖」四人則皆有紅色背景,而李國章、羅范椒芬及張震遠,三人在梁振英競選之時全力相助,獲委入行會猶如「延後回報」;至於張志剛跟林奮強,兩人跟梁振英關係密切,一向在梁振英背後作智囊及智庫工作,餘下周松崗是港交所主席,跟史美倫、胡 紅玉及陳智思一樣,算是在商界長袖善舞之人。

按照《基本法》,行政會議是協助特首決策的機構,特首在作出重要決策、向立法會提交法案、制定 附屬法規和解散立法會前,均須徵詢行會的意見,如他決定不採納行會內多數成員的意見,應將具體理由記錄在案。由於「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而要令決議的計 策相得益彰,「內閣」廣納能人異士是正確方向,但一直把「用人唯才」掛在嘴邊的梁振英,似乎只得說的份兒,觀乎現時行會「勢力分布」,重量級工商界代表固 然欠奉,連政黨代表也嚴重傾斜在傳統左派之中。

更甚的是,相信不少人猶記得,梁振英在競選時,表示要加強行政會議的職能,提高非官守成員的 參與,以充分發揮非官守成員的專長,如此看來,若專長本身已有所局限,那還能揚言充分發揮嗎?(題外話,筆者同時特別翻查梁振英的政綱,原來刊於封面頁的 口號,除他常說的「穩中求變」與「齊心一意撐香港」外,開首四字實為「行之正道」,但梁振英本人在架構重組立法公然「打尖」,在雙非待問題又無視法治基 礎,行之正道早以消失於無形,也難怪他一直隻字不提。)

其實,回歸前的行政局,非官守成員「猛人如雲」,獲委任者非商行大班便是甚具社會地 位紳商或專業人士,隨手舉例,早年的有於1918年參與創立東亞銀行的周壽臣爵士,他是首名華人議政局成員;曾任華人銀行、九龍巴士及牛奶公司等企業的董 事長的周錫年爵士,於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擔任立法、行政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戰後創立和記國際的祈德尊爵士、香港法律界教父張奧偉爵士,此外,還有數之 不盡的熟悉名字,包括周埈年(執業大律師、曾任廣東信託銀行董事長)、馮秉芬爵士(洋行創辦人)、祁禮賓爵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司理)、郝禮士爵士(怡 和洋行大班)、利國偉爵士(著名銀行家)、羅文錦(四大家族之一、羅德丞之父)、顏成坤(中巴創辦人)、方心讓爵士(著名骨科醫生,香港復康會創辦人、陳 方安生叔父)及鄧蓮如女男爵等。

在回歸後,行政會議成員其實也不失色,董建華年代有鍾士元、楊鐵樑、王䓪鳴、錢果豐、田北俊等,而曾蔭權年 代,他擴大了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規模,成員仍算甚具份量,計有夏佳理、范鴻齡、劉遵義、李國寶、葉維義與楊敏德等人,葉維義與楊敏德兩人雖較不為人熟悉, 兩人好歹也是上市公司主席或企業家,絕非行行企企食飯幾味的政壇閒人也!


郭子峰 : 行會一言堂好易車毀人亡

「金句王」唐英年其中一句名言是「呢個世界係豐富多元嘅,我哋應該有包容嘅胸襟,尊重他人嘅想法同意見,而唔係對持相反意見嘅人動輒口誅筆伐。剛愎自用加上勇往直前,最後好容易車毀人亡」。當日這句話惹來全城恥笑,因為他說教的對象,絕不應是80後,而是唐英年自己。可是,這句話對於他的前競選對手梁振英,也是十分恰當的當頭棒喝。

葉劉落馬實是最大敗筆

新一屆行會成員名單出爐,教人最驚訝的,當數早已獲邀加入行會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忽然落馬。坊間多數意見認為,主因是葉劉早前就新政府重組方案「打尖」時叛變,更聲言議員不一定要為政府「為奴為婢」。筆者認為,這個行會名單固然千瘡百孔,但「葉劉落馬」絕對是一大敗筆。
猶記得競選特首之初,梁振英聲言要做700萬人的特首,與全香港人一起寫政綱,一副虛心納諫的模樣。可是,同一個人,在勝選後卻容不下一個「不願為奴為婢」的立法會議員,那反差也未免太大了吧?作為議員,敢向政府說不,是應有之義。如果你要的只是奴婢,則行會有100個人或是只有一個人,都沒有分別。

盲嘅都睇到係政治酬庸

行會源於主權移交前的行政局。當時港督作為英國人,管治以華人為主的社會,必有文化差異,因而需要委任華人菁英入行會,令政策更能符合華人社會的需要。當時,但凡重要決策,均須由港督會同行政局通過,若港督不同意行政局決議,便須向英國外交部備案,可見行政局對港督權力的制約,不至讓港督的錯誤判斷為禍太深。

主權移交後,港人治港,行政會議的原始功能本已失去,前特首董建華將行會當作智囊來用,倒也無可厚非。然而,既是智囊,便必須將不同意見帶進會議內,才能發揮作用,否則,智囊一味的唯唯諾諾,為奴為婢,在一言堂之下又有何用?

候任特首梁振英揀選的行會成員,以梁營為主,附以個別建制派成員,連自由黨、新民黨、經濟動力、專業會議等其他建制派人士都冇份,更枉論泛民中人,這樣的名單,連智囊都說不上,盲嘅都睇到,那只是政治酬庸罷了。作為行會前召集人,卻將行會弱化到這種層次,實在很諷刺。
應該看到,一言堂即是剛愎自用、閉門造車,推政府勇往直前,無可避免的結果,「金句王」早有的評:好容易車毀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