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信報社評:外空海底資源競爭 神九蛟龍開啟新局



中國昨天在航天與深海潛水器技術取得突破,體現國家科技綜合力量的進步。中國「上天下海」進入新里程,也標誌了在外層空間和深海的資源開發,利用和競爭都出現一個新局面,對「中國崛起」是機遇也是挑戰。

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太空實驗室成功以人手控制交會對接,再度合體,首次實現地面向在軌飛行器進行人員和物資輸送與補給,為構建太空站長期運作確立技術基礎。

在深海方面,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昨天下潛超過七千米,破了歷史紀錄,意味中國可到全球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海洋深處作業,標誌了中國海洋科學考察和研究,可以覆蓋絕大部分大洋海底。

很明顯,大國投入龐大資源,開拓太空和深海「新邊疆」,除了考慮提高國家科技硬實力,並可以利用這些高技術轉化為軍事實力之外,同樣關鍵的推動因素,是着眼於未來資源的供給來源與獲取。外層空間和深海的資源可謂深不可測,迄今仍無法準確量度。

照目前的科技勘探結果顯示,在二千至六千米深海洋區域,蘊藏了豐富礦產資源,包括一九七九年才發現的多金屬硫化礦,這些多金屬礦物在海底山脊的火山口附近形 成,內含金、銀、鉛、鋅、銅等各種金屬。中國和俄羅斯分別於二○一○年五月和十二月,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交勘探東北太平洋公海海底斷裂帶附近的礦藏,並獲 得批准。

去年七月,蛟龍號便已到該區進行深潛試驗,並成功潛至海底逾四千米,如今突破七千米深度,無疑可以把深海勘探和研究採樣能力,幾乎覆蓋全球。

中國在外層太空和海洋深水領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當然可以從國家綜合國力和大國崛起的角度觀察,但看深一層,這個新發展局面亦意味外層空間和深海資源的開 發、利用和競爭,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性發展起點。甚至有外國分析家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大國資源角力競爭,不在於東海南海的油氣能源,最終在於外層空間 和深海。

在神舟九號升空與天宮實驗室作人手接合之際,美國《外交政策》七/八月號發表了一篇由貝里大學政府與國際研究教授John Hickman的文章——〈紅月亮正在升起〉(Red Moon Rising Could China's lunar ambitions scramble politics here on Earth?)。

Hickman月旦中國矢志進行載人登月「鴻圖大志」,認為中國探月工程是躋身大國的有力證明;月球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是北京的動機;鑑於中國是一個傳統陸權國家,發展海權和外層空間,具有保障國家安全和打破能源樽頸的價值。

按 照外層空間國際法的《月球協議》,月球及其自然資源均為人類共同繼承財產,任何國家不得依據主權要求或通過利用、佔領或其他任何方式據為己有。然而,具探 月能力的大國,包括美俄以至中國,都未簽署或批准,難怪Hickman「杞人憂天」,擔心中國佔領月球部分地區,聲稱為無主之地,然後宣示國家主權,可見 外空資源開發和利用,技術大國均在「虎視眈眈」。

早於二○一○年六月,美國奧巴馬總統公布新太空政策,計劃在二○二五年前,啟動月球外天體載人飛行計劃,去年二月發表《國家安全太空戰略報告》,提出未來十年的外空競爭戰略。日本和印度政府同樣制定雄心勃勃的外空發展計劃,反映外層空間的大國競爭有明顯加劇之勢。

如今神九與蛟龍號取得發展技術性突破,中國如何推動知識生產的教育系統改革、進行發展外層空間和深海相關的國內立法,以應對新發展與競爭局面,無疑也擺上了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