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星期四

潘小濤: 北京人只能死在河北



清明時節,國內網民熱烈討論死亡及殯葬問題。

國內報章報道,今年清明的祭明中,有很多時尚的紙紮數碼產品,包括iPhoneiPad、諾基亞手機等,也有四層高的別墅,家俬電器、保安、傭工,一應俱全,售價百多二百元,傳統的名車配備司機,還有二奶、三奶等,都有出售,售價十五至二十元。

不過,更多人談論的仍是擔心死無葬身之墓的問題。國內很多城市,因為樓價飛升,就連墓地售價也水漲船高,有網民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問墓價欲斷魂。也有人說:「房價上漲是讓我們好好工作,油價上漲是讓我們好好節約,肉價上漲是讓我們好好減肥,墓地上漲是讓我們好好活著……」

以北京為例,市內的墓地過去十年升了十五倍,北京人紛紛前往河北、天津等地買墓,與北京僅一河之隔的河北,相同的墓地價格相差3倍,很多人感歎,北京是「住不易,死不起」,只能「活在北京,葬在河北」。

這跟十多年前的香港非常相似。那時,與香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推出很多面向港人的墓地,售價比香港便宜很多。到今天,港深兩地墓地的售價已相差無幾。

墓地成為香港及國內大城市的社會問題,正是高地價政策的後遺症。既然市區寸金尺土,任何與土地有關的東西,包括停車場、墓地等,都必定會跟隨樓價上升,直至土地的回報跟樓宇差不多。

如果政府視之為公共服務,並且早作規劃,建造足夠的公墓,死不起的問題還可能緩減。但過去十多年,香港政府的規劃出了問題,結果私人墓地如雨後春筍。

香港政府尚且如此,更何況形同做生意的中國級政府。他們對公共服務全沒興趣,也沒有強大的民意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一心一意只想多賺錢,即使興建了公墓,也是當作私人墓穴,也就是經營性墓地出售。在此情況,市區墓地自然會越來越貴,普通人自然死不起,只能葬在郊區甚至更遠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