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任慧文:中國脫貧致富路難行




根據日本政府2011214日公布的數據,截至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詳見本欄20111223日文章)。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123月下旬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香港、廣州、深圳在內的京滬港三大都市群,已具備條件逐步建設成為對東亞、對世界經濟有明顯影響的全球性大城市經濟區。

據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有關方面清楚知道,儘管改革開放使中國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均GDP在世界則排於第一百位左右,不僅只有日本的十分之 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中國新定的扶貧標準,中國仍有貧困人口約1.28億,扶貧仍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北京政界人士指出,城鄉特別是農村貧困問題仍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憂,仍是中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不得不面對的一大挑戰。這迫使當局必須對「扶貧致富」制定新規劃、作出新部署,但實施新規劃、落實新部署之路又殊不平坦。

城市貧民 規模擴張

消息人士說,談及中國的貧困人口,大多指向農村的農民。其實,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1年《城市藍皮書》稱,當前,隨着城市貧富差距的擴大,城市貧困問題 依然十分突出。近年來,儘管絕對貧困發生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相對貧困,特別是城市相對貧困發生率卻逐年升高。按照2010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截 至2009年底,中國城鎮人口數為六億二千多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人民幣.下同)。

基於統計數據測算,中國目前城市合理的貧困線大約在人均收入75008500元之間,貧困人口數大約為5000萬人,是目前低保標準和受保人數的兩倍左右。受到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其中東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最低,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比重較高。

隨着中國常住城市的流動人口增加,流動人口在醫療、子女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困境,將加劇城市貧困的發生,貧困家庭的兒童學業失敗、心理失衡和行為規範等方面的問題也普遍存在。因此,城市貧困人口的規模擴張和問題的複雜化,已成為影響城市穩定的一大隱憂。

據社科文獻出版社20122月發布的《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2》顯示,中國正在加速城市化。2010年,中國城化率為47%,預計到2020年將達 55%,未來十年將有1.5億農民轉變為城市居民。研究者指出,當前47%的城市化率仍有水分,是不完全的城市化,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在貧民窟的人口 比例仍佔到28.2%,比同期的印度還高0.1個百分點,顯示「城市鴻溝」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發展的突出矛盾。

社科院專家指出,要縮小「城市鴻溝」,必須加快推進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取消現有戶籍制度等制度壁壘,讓城市中所有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

失地農民 立命無本

消息人士續說,中國正在製造新的弱勢特殊群體(失地農民),使脫貧致富平添新困難。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20118月初發布的《2011年中國 城市發展報告》指出;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被大量徵用,失地農民作為農民中新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數量迅速擴大。

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的總量已達到4000萬至5000萬人左右,而且仍以每年約300萬人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1億人左右。據抽樣調查,60%的失地農民生活困難,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農民上訪中60%與土地有關,其中30%又跟徵地有關。

土地是農民生財的重要源泉,失去土地便意味農民失去安身立命之本;與此同時,基於中國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現狀和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原因,許多農民進城後,淪為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遊民」,面臨精神上的「無根」狀態,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憂。

社科院專家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從依賴外需向依靠內需轉變,城鎮化被視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最大動力。但不少地方官員仍然違法違 規徵地,造成大批農民失地失業,社會不公又再擴大,而相關部門卻對違法違規官員查處不嚴,難怪被失地農民斥為「官官相護」。

消息人士又說,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當局於20111129日召開中央扶貧工作會議,進行總動員;隨後公開發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亦即扶貧新戰略。

新戰略確定中國扶貧按照「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思路進行;並以十四個特殊片區為扶貧主戰場,其中西 藏、四省(青海、四川、雲南、甘肅)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此前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其他十一個則屬新「捆鄉」出現的「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 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

特困地區 脫貧最難

這些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對象最多、貧困發生率最高、扶貧工作難度最大。這些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和社會產業發展明顯滯後,貧困程度深,已愈來愈成為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最大障礙,要改變其貧困落後面貌,必須舉全國之力打攻堅戰。

初步估算,新擬出的十一個片區包括505個縣,國土面積13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億,其中農村人口約1.9億。如果把西藏、四省藏區、南疆三地州加進去,國土面積更高達339萬平方公里,人口2.36億。

專家指出,片區脫貧必須完成六大任務:建設區域發展骨幹(基礎)工程、發展特色產業群、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和人力資源開發。任務之艱巨,道路之坎坷,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真可謂「中國脫貧致富路難行」啊!

2012425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