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陸以正: 葉門總統前途多艱



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與沙烏地王國接壤的葉門共和國(Republic of Yemen),原本分為南北兩國。南部因港灣多,較為富庶;北葉門則由共產黨統治。前年一月十一日,我曾在本欄寫過一篇〈你所不知道的葉門〉,述及明代曾隨三寶太監下西洋的馬歡,所著《瀛海勝覽》書中就提到葉門。該文後收入三民書局出版的《走過起伏 淡看風雲》書內,正好趁此機會,增訂兩年來的變化。

公元一九六二年,葉門發生內戰,埃及支持北葉門,沙烏地和約旦則支持南葉門;斷斷續續打了廿八年才結束。今天的葉門總統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從一九七八年起,就是北葉門總統。國雖富而民貧,地下埋藏原油估計超過十億桶,老百姓卻窮得三餐不繼,每年人均所得僅約三百美元左右,一半人口每天生活費不滿兩美元,或新台幣六十元;中國古諺所云「拿著金飯碗討飯」,恰是這個國家的寫照。

經過國際間勸說,薩利赫一九九○年拋棄了共產主義,轉而擁抱資本主義。其實他壓根什麼主義都不懂,只知道南北葉門合併為一,對他搜括民脂民膏,更為有利。前後執政共三十四年,薩利赫的幾個兒子仗勢搜刮,使民怨更加沸騰。

今日大家所稱的「茉莉花革命」,從突尼西亞吹起後,最先被推翻的是埃及的穆巴拉克。另一位風雲人物則是異軍突起、在阿拉伯世界闖出名號、突尼西亞籍的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茉莉花革命使兩人名字變得家喻戶曉,結局卻又如此不同,令人感嘆。

葉門鬧革命,幾乎與埃及同時開始。埃及早已恢復安定了,葉門以及中東其餘地區的動亂,卻毫無停息之像,鬧了一兩年,反而愈演愈烈。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薩利赫把持權位,堅不退讓。這也不是新聞,早在去年元月廿七日,一萬六千餘群眾在葉門首都沙那(Sanaa)遊行示威,就開了頭。當時情形雖然混亂,軍警還勉強可以控制局面。

問題在原本僅為抗議物價飛漲,官吏貪汙,造成大批失業,因而產生的群眾運動,一夜之間,轉變成了反對薩利赫壟斷政權的民主革命。去年二月二日,薩利赫眼看全國大亂,宣稱他不會傳位給兒子,他本人也不參加預定在二○一三年舉辦的總統大選。然而時間已經太晚了,二月三日,沙那又有兩萬人上街,高呼「薩利赫下台!」

拖到去年二月十八日,反對派舉辦「憤怒的星期五」大遊行,包括葉門第二大城亞丁港(Aden),和第三大城泰伊斯(Taizz)全部響應。薩利赫則以重賞驅使軍警,真槍實彈鎮壓。西方媒體競相報導被軍警屠殺人數,他也不為所動。

波斯灣各國原有合作評議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屢次居中調解,薩利赫口頭上都接受,到應該實施時卻又藉詞拖延或反悔。去年五月廿二日,波斯灣合作評議會受夠了氣,宣布不再介入斡旋。第二天,部分軍警倒戈,參加反對陣營,沙那城內砲聲隆隆,薩利赫才藉詞治病,逃到沙烏地去避難。

他走後,副總統哈迪(Abdurrabbuh M. Hadi)暫時代理總統職務。局勢混亂中,政客們都想乘機討便宜,薩利赫本人雖在國外,仍然不肯放手,透過效忠他的官員們,遙控葉門瞬息萬變的情勢。到去年十一月廿三日,他終於簽署了一份同意書,經由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Riyadh)集議的「波斯灣合作評議會」調停,同意在今年二月廿一日舉辦大選,由哈迪(美聯社照片)副總統出來競選繼任。他在廿一日的總統選舉中勝出。廿五日在首都沙那的國會內宣誓就職。

不過哈迪未來的任務將十分艱鉅,因為薩利赫的兒子及侄子等死忠派仍掌控軍中大權,他必須設法改造軍隊,另外得與南部獨派分子對話,並安撫北部的教派及其他反對派,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