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歐陽五﹕外來人口 不止是香港之「惑」



近日來,孔慶東不雅言論、香港市民批評內地旅客等事件連續發生。此後有內地知名人士呼籲3個月不去香港購物,被新浪網民轉發6萬餘次,評論1萬多條。筆者的一些友人甚至風聞會遭圍堵,考慮要取消來港行程。

雙方都有過激,筆者也無意評判誰對誰錯,不如先看內地網友如何模仿《蘋果日報》「香港人,忍夠了」的廣告:「北京人,不忍了,您願意讓外來人口繼續增加嗎」,「上海人,切伐消(吃不消)了,儂願意每年花費40億補貼外來人口嗎」。

這條「山寨」貼已被轉發10萬多次,可見外來人口問題不僅是香港的困惑,也是整個中國的焦慮。猶記得2005年北京市某政協委員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其中也不乏理性考量,整個社會卻像「炸開了鍋」般痛斥。此後,高層也注意到這股不穩定的情緒,所以特別把「包容」放在「北京精神」之中。

也是整個中國的焦慮

不過,由於香港本土性更強,現代化程度更高,對外來人口的適應時間更短,所以面對近年來增多的內地旅客、外來移民與爭取權利的菲傭,港人都非常「不習慣」。而在內地,每一個有關外來人口的「敏感事件」,都會成為草根階層對貧富差距太大的「出氣口」,於是開始了這場「罵戰」。

在「罵戰」之中,誤解也有很多。以筆者觀察,儘管香港媒體多關注內地「暴發戶」來港購物,但更多的外來客只是普通人,其中有新疆的採油人,也有蘋果的製造工,他們辛苦工作一年,來到香港購物,若遭到不合理對待實在無辜。網上流傳,對內地多持批判姿態的香港著名作家陳冠中也表示:「要香港政府拿出解決辦法,不要欺負遊客,不要羞辱外來人,以多欺少太低莊。」

許多內地人認為港人優越感強,排斥內地。事實上,由於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非主流的言論也可以在媒體上得到公布,多習慣於一元化言論的內地民眾會將其誤解為香港普遍民意。移居香港的詩人北島曾表示,少數港人確實有歧視,但凡與外地人接觸更多的港人,一般都能有寬容與理解。

其實,在港人與外來人口衝突更多顯露的背後,也是香港與內地互動與融合增多的事實。過去香港更多考慮如何進入內地經商發展,也許並沒有預料到外來人口進入是如此迅速,於是感到「不適」。不過,正如上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來港、做出巨大貢獻的上百萬外來移民,如今的內地旅客也是如此,港人在困惑之外,也不妨「精打細算」,多從現實與發展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