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古德明: 中華正聲他們的「強項」



新年降臨,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拍短片給港人賀歲,自嘲「做戲不是我的強項」。中國人不可能明白他在說甚麼。

「強項」中文指硬脖子。《後漢書》卷七十七載:光武帝姐姐湖陽公主家奴白天殺人,匿藏公主府第,有司無可奈何。洛陽令董宣待那家奴陪公主出行,執刀攔途,截停車駕,斥責公主包庇罪犯,並喝令家奴下車,當場正法。公主大怒,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叩頭謝罪,董宣不肯,太監就強按他的頭,董宣兩手撐地,抵死頭不低。光武帝沒法子,唯有下令:「強項令出(硬脖子縣令,你走吧)!」他賜董宣三十萬錢,董宣全部分給屬吏。這就是我國清官的強項,曾蔭權當然沒有。他有的只是媚骨。

曾蔭權所謂「強項」,指的是甚麼?請看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point字例句:「Tact is not one of her strong points她不善於圓通處事。」Strong直譯是「強」,point可以譯做「項目」。可見現代漢語「強項」一詞的出處。

英文的strong point,中文自有不同說法。《戰國策齊策》孟嘗君問食客馮諼有甚麼過人本領:「客何能?」魏文帝《典論論文》談到文人相輕:「各以所長,相輕所短。」《西遊記》第十八回孫悟空自言:「(我們)有些手段……善能降妖縛怪。」清朝吳喬《答萬季野詩問》談到唐朝詩人:「唐人數百家,各有能事。」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評李白、王維、韋應物詩:「太白近樂府,右丞、蘇州近古詩,又各擅勝場也。」中國人不會說甚麼「各擅強項」、「各以強項,相輕弱項(weak points)」等,孫悟空更不會自言「有縛怪降妖的強項」。

但請看去年四月溫家寶訪馬來西亞時說的話:「中、馬要擴大雙邊貿易規模,發揮兩國各自的強項。」同年十月馬英九談到臺灣的藝文創作:「藝文創作是臺灣的強項,在大陸以至其他地方,都愈來愈受歡迎。」溫、馬據說都是中華民族領袖,但他們顯然都不屑講中文,以做英文附庸為榮。然則中文日見式微,有甚麼奇怪。
「藝文創作是臺灣的能事。」這是中文。「中、馬要擴大雙方貿易規模,發揮彼此所長。」這也是中文。但溫家寶、馬英九也許連「能事」一詞都沒有聽過。

英美兩國元首的講詞、文告等,幾乎無不力求用字典雅,字裡行間,透露了尊重本國文化的情懷。新中國那些政客卻捨此不學,只學英文硬譯法。